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4107
用药不连续,致病情难控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8.19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

    □顼志敏

    病例摘要

    患者,男,55岁,阵发性胸闷痛3年,加重1个月,伴心悸。高血压15年。胸闷痛在劳累及休息时均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部位为胸骨后疼痛,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多次心电图(ECG)示多导联T波低平,但无动态性改变。心脏超声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吸烟史15年。

    外院诊治: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血脂。建议行冠脉放置支架或搭桥手术治疗。采用阿司匹林(75毫克,每天一次)、心痛定、复方降压片、消心痛(10毫克,每天三次)、吉非贝奇、美托洛尔(12.5毫克,每天两次)治疗。间断性点滴“扩血管药物”,血压仍忽低忽高,波动较大;仍有胸闷痛间断性发作,且1个月来发作次数增频、延长。

    就诊查体:血压170/100毫米汞柱(用药前),心率92次/分钟。ECG示非特异性的ST-T改变:多导T波低平,并且多次ECG之间比较无显著性改变。查血LDL-C升高(4.2毫摩尔/升),TG升高(2.7毫摩尔/升),HDL-C正常(1.2毫摩尔/升),血糖正常(6.1毫摩尔/升)。
, http://www.100md.com
    本院临床诊断:(1)高血压急症:高血压3级,危险分层IV度,属极高危病人;(2)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劳力+自发型,血脂异常。

    诊治过程:入院后立即予心电和血压监测,发现患者在静息与轻微活动时均有发作时心绞痛,伴随血压进一步升高至200/110毫米汞柱,心率112次/分。心电图记录无明显动态改变。

    (1)静滴硝普钠25微克/分钟开始,直至达到100微克/分钟。患者血压在用药两小时后降至160/90毫米汞柱左右。

    (2)同时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合贝爽)两次,10毫克/3分钟/次,间隔20分钟,心率降至80次/分。

    (3)同时口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毫克,每天三次)、消心痛(15毫克,每天四次),血压在用药后降至160/90毫米汞柱时加用口服药物拜阿司匹林(300毫克,每天一次)、氯吡格雷(75毫克,每天一次)、地尔硫卓(合心爽)(30毫克,每天四次)、复方厄贝沙坦(安搏诺)(150毫克,每天一次)、氨氯地平(络活喜)(5毫克,每天一次)、阿托伐他汀(立普妥)(40毫克,每晚一次)。
, 百拇医药
    (4)入院48小时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逐渐缓减。入院第3日,血压130/80毫米汞柱,心率64次/分钟,硝普钠渐减至次日停用。另外,在入院第2日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时,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0.6毫升,每12小时一次)。

    (5)入院一周后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回旋支(LCX)中段有一70%的较长节段性狭窄病变,左前降支(LAD)近段狭窄<40%,右冠脉(RCA)有斑块,因目前不适合介入治疗及搭桥术,故强化药物治疗,出院随访。

    (6)1个月后,患者胸痛症状消退;血压130/82毫米汞柱,心率60次/分,LDL-C 2.0毫摩尔/升,TG1.7毫摩尔/升,HDL-C1.2毫摩尔/升。ECG无变化,门诊定期随访。

    病例分析与点评

    (1)该患者诊断明确,就诊时血压170/100毫米汞柱,应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重度),但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且发作时血压进一步升高,属高血压急症,极高危。患者表现为劳力和自发型心绞痛,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可以在劳力型基础上混合存在。
, http://www.100md.com
    (2)高血压急症急需采用静脉用药,抓治主要,兼顾一般,动态性干预,综合性调控。即迅速降血压、降心率、抗痉挛、抗缺血、减低心肌耗氧量,有效保护心、脑、肾。

    (3)在应用急救特效疗法时,别忘了同时配合镇静、止痛、消除紧张及吸氧(早期时)等一般疗法,注意去除病因和诱因。

    (4)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心肌缺血情况,从入院开始就应一边评估再灌注疗法的必要性,一边启用冠心病强化治疗的AB CDE疗法。

    (5)待血压降至安全水平后,再开始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防止增加颅内出血危险性。

    (6)静脉与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同步应用,科学配伍,合理交替,平稳过渡。抗高血压、抗冠状动脉痉挛及降低心肌耗氧量抗缺血三管齐下,提高治疗效率。

    有人担心“静脉与口服药物同时应用,会产生药物的叠加作用”,故在使用静脉药物开始“滴定”治疗时,不合用任何口服药物,因而不能尽快达标、平稳维效,在静滴与口服药物过渡之间,存在着缺口,使疗效大起大落、甚至反复无常 。
, 百拇医药
    (7)病情平稳后,进一步规范用药,配合非药物疗法,有效进行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使患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8)急性期应该用半衰期短的药物,以尽快达标;慢性病选用半衰期长的药物,能平稳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并增加病人长期服药的顺从性。譬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在早期存在心肌缺血时,推荐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硝酸甘油静脉点滴,从15~20微克/分钟起始,每5~10分钟增加5~10微克/分钟,直至合适剂量,可尽快控制病情,故此被称为滴定疗法(titration)。否则,若使用半衰期长的药物,一方面起效与消除均慢,不宜快捷调药至达标;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时,不能通过停药而及时纠正之。

    (9)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为服用方便、平稳降压以及长期保护靶器官,最好服用半衰期长于12小时以上的药物,每日一次,且可增加治疗的顺从性。故提倡应用药物浓度的谷值/峰值大于50%的抗高血压长效药,以保持疗效平稳。
, http://www.100md.com
    (10)半衰期短的药物静脉滴定的同时,要口服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保证疗效平稳过渡。譬如,急性左心衰或高血压急症,需要半衰期极短的硝普钠静点,即从15~20微克/分种开始,每5~10分钟递增5~10微克,直至合适的剂量。同时在保持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可口服ACEI、利尿剂等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待2~3天后,这些口服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时,才可考虑递减硝普钠,这样能使治疗平稳,不留缺口。若在用药过程中,血压下降时,一边找原因(如血容量不足,酸中毒等),并及时纠正;同时适当下调静点硝普钠的剂量,便可很快使病情平稳。因此,为避免血药浓度波动不平稳或者剂量与病情变化不匹配,需滴定的静脉用药最好不用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有些急性病,在最初住院期,为便于尽快调整至合适的剂量,也可先用半衰期较短的口服药,待平稳后再换用长效药物。

    (11)临床用药中,不但要以药代学,而且要以药效学变化规律为参考,个性化选药,动态化调整。譬如,高血压患者大多数具有两个血压高峰,即出现在早晨6~10点钟和下午2~5点钟其间。所以,长效药每日一次者最好在早晨服用,经5~7个半衰期后估计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监测晨起时服药前或全天的血压变化情况。若未能在全天保持平稳的降压疗效,可考虑换用更长效、更适应的其他降压药物,或合理增加用药次数。也可再合用一个每日两次的用药,并且摸索调定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时间。

    选择个性化服药时间,更适合于那些临床指标变化特殊的患者,例如某些心绞痛患者,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病较多,最好在其易发时间前加上药物吸收后起效的时间,合理提前给药。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