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干预6年推迟糖尿病14年(名医有话说28)
李光伟解读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研究
每天清晨,大庆市居民王先生就早早跑到楼下吹哨子,召集同楼的人晨练。这个好习惯他们已经坚持了20多年。20年前,王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在医生的督促下,他一直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至今仍与糖尿病无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告诉记者,王先生是“中国大庆糖尿病20年长期跟踪随访研究”的志愿者之一,同时也是受益者之一。“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病长达14年”,此结论今年5月刊登在了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生活干预减少一半糖尿病
“大庆糖尿病20年随访研究”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糖尿病长期预防研究。负责人李光伟教授说,研究始于1986年。之所以选择大庆市,是因为当年大庆居民普遍生活水平高,很多人过上了工作强度低、吃得好、动得少的生活。“虽然当时全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1%,但我们估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肯定会增加,而大庆就是一个最好的观测点。”
, 百拇医药
1986年,“大庆糖尿病6年随访研究”发起人潘孝仁教授带领研究组从当地11万人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他们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就升高到140—199毫克/分升。“糖尿病前期人群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一般来说,人群中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就隐藏着一个糖尿病前期患者。”李光伟说。
这577人被随机分成了4组:对照组、饮食组、运动组、饮食运动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健康教育;饮食组则按照体重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30千卡/天/公斤),同时限制盐、油、酒,避免甜食;运动组要求每天至少散步30分钟,或进行能量消耗相当的运动,但不鼓励剧烈运动,胖人还被要求减肥,每月减少0.5—1公斤,直至标准体重;饮食运动组则综合了上述要求。医务人员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上门随访,每次登记近3天的饮食和运动量,最初每星期随访1次,逐渐减低频率,1年以后改为半年1次。
6年后,对照组66%发生了糖尿病,而干预组仅有43%患病。此结果证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就能让糖尿病高危人群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30%—50%。1997年,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糖尿病杂志《糖尿病治疗》上,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此研究与美国、芬兰两项大型研究一起被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
, 百拇医药
6年,受益终生
20年过去了,当初的志愿者怎么样了?研究者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1986—2006年20年间,当初的对照组93%已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这充分说明,糖尿病前期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几乎不可避免都会变成糖尿病。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这就更凸显了干预的重要性。
令人欣慰的是,那些经历了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人,20年后的糖尿病发生率较未干预者有43%的减少。对此,李光伟分析,一方面,6年的干预,人体形成了代谢记忆;另一方面,很多人从此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文章开头的王先生就是如此,并带动了身边很多人。
糖尿病预防,全球适用
“大庆研究是第一个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糖尿病预防试验,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和最长的随机分组该类试验,比国外同类研究早8—12年。此后芬兰和美国的同类试验,证明了大庆研究的经验在全世界都适用。”李光伟总结道。
正如20年前专家所担忧的,如今中国的糖尿病发病可谓突飞猛进,大城市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6%。因此,糖尿病防治已经演变为形势异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李光伟非常同意国际著名糖尿病专家对大庆研究的评论,“生活方式干预应更早开始,无论高危人群还是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和它的主要后果——心脑血管疾病。”▲,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张彤)
每天清晨,大庆市居民王先生就早早跑到楼下吹哨子,召集同楼的人晨练。这个好习惯他们已经坚持了20多年。20年前,王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在医生的督促下,他一直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至今仍与糖尿病无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告诉记者,王先生是“中国大庆糖尿病20年长期跟踪随访研究”的志愿者之一,同时也是受益者之一。“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病长达14年”,此结论今年5月刊登在了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生活干预减少一半糖尿病
“大庆糖尿病20年随访研究”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糖尿病长期预防研究。负责人李光伟教授说,研究始于1986年。之所以选择大庆市,是因为当年大庆居民普遍生活水平高,很多人过上了工作强度低、吃得好、动得少的生活。“虽然当时全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1%,但我们估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肯定会增加,而大庆就是一个最好的观测点。”
, 百拇医药
1986年,“大庆糖尿病6年随访研究”发起人潘孝仁教授带领研究组从当地11万人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他们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就升高到140—199毫克/分升。“糖尿病前期人群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一般来说,人群中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就隐藏着一个糖尿病前期患者。”李光伟说。
这577人被随机分成了4组:对照组、饮食组、运动组、饮食运动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健康教育;饮食组则按照体重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30千卡/天/公斤),同时限制盐、油、酒,避免甜食;运动组要求每天至少散步30分钟,或进行能量消耗相当的运动,但不鼓励剧烈运动,胖人还被要求减肥,每月减少0.5—1公斤,直至标准体重;饮食运动组则综合了上述要求。医务人员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上门随访,每次登记近3天的饮食和运动量,最初每星期随访1次,逐渐减低频率,1年以后改为半年1次。
6年后,对照组66%发生了糖尿病,而干预组仅有43%患病。此结果证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就能让糖尿病高危人群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30%—50%。1997年,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糖尿病杂志《糖尿病治疗》上,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此研究与美国、芬兰两项大型研究一起被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
, 百拇医药
6年,受益终生
20年过去了,当初的志愿者怎么样了?研究者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1986—2006年20年间,当初的对照组93%已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这充分说明,糖尿病前期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几乎不可避免都会变成糖尿病。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这就更凸显了干预的重要性。
令人欣慰的是,那些经历了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人,20年后的糖尿病发生率较未干预者有43%的减少。对此,李光伟分析,一方面,6年的干预,人体形成了代谢记忆;另一方面,很多人从此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文章开头的王先生就是如此,并带动了身边很多人。
糖尿病预防,全球适用
“大庆研究是第一个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糖尿病预防试验,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和最长的随机分组该类试验,比国外同类研究早8—12年。此后芬兰和美国的同类试验,证明了大庆研究的经验在全世界都适用。”李光伟总结道。
正如20年前专家所担忧的,如今中国的糖尿病发病可谓突飞猛进,大城市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6%。因此,糖尿病防治已经演变为形势异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李光伟非常同意国际著名糖尿病专家对大庆研究的评论,“生活方式干预应更早开始,无论高危人群还是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和它的主要后果——心脑血管疾病。”▲,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