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9041
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81期
     编者按: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医药事业发展,不仅需要业内人士的齐心协力,同样需要行业外的广泛关注和热心支持。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一位从事科研工作36年的退休研究员范振英,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致信给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邓铁涛教授。92岁高龄的邓老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亲笔复信。本报今日将两位专家的信件同时发表,望其观点引起中医药行业的关注和思考。

    中医发展要多吸收先进技术和理论

    研制中医脉象仪、舌象仪以及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经络的存在等,对中医发展肯定是有益的,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吸纳各学科的成果。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华文化未曾中断,中医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医不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今天仍然对人们的健康和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只能发展,不能丢掉。
, 百拇医药
    中医和西医一样,研究的对象是极端复杂和深奥的人体。它涉及到的学科很多,正如邓铁涛教授说的“过去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才加上心理与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多学科相结合才能帮助中医之发展”。因此,中医要快速发展,弘扬这块瑰宝,就必须吸纳各个学科的先进理论、成果和技术。

    中医在历史发展中是科学的、先进的。历代中医名家是伟大聪明的,但他们必竟是人,不是神。尽管中医精深博大、理念先进,但许多方面必然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止。比如,在诊断方法上,古时候没有走时精准的钟表,就用一息跳多少次来判断脉搏是数还是缓;因“看”不到人体内部,只能靠医生的感官,从体表搜集舌苔、出汗、大小便等生理病理信息。而现在,可以用现代技术“看到”这个“黑箱子”里面的许多内容。比如,可以方便地测量体温、血压、血流、心电、脑电、骨密度、血氧饱和度等各种生理指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使许多身体内部的构造、功能一目了然;生化检测能够得到人体内部涉及生物化学的许多重要信息;不久的将来,利用对基因的检测和分析,对一些病的诊断和治疗将让人耳目一新。
, 百拇医药
    当然,中医的现代化也包括用现代技术对传统中医内容进行研究。研制中医脉象仪(笔者在我国第一台中医脉象仪的研制中负责脉象传感器研制)、舌象仪以及有专家正试图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经络的存在等,对中医的发展肯定是有益的,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吸纳各学科的成果。

    如果中医在现在和今后对这些先进技术一律排斥或者视而不见,仍然固守诊断仅靠望、闻、问、切,吃药主要是汤药和大蜜丸,则中医不仅很难发展,甚至会逐渐走向博物馆。

    总之,中医在保持其精髓和先进理念的前提下,必须吸收对自己有用的所有先进理论、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和用品,使它们成为中医的一部分,才能使中医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

    转变观念是中医发展的重要前提

    中医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先进的技术要理直气壮,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不要怕有人说三道四。
, 百拇医药
    笔者认为,现代医学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如遗传学、解剖学、免疫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科学等)、诊断技术(如体温、血压、心电、脑电、骨密度、血氧饱和度的测量,生理化验、病理组织切片、医学影像学等)及一些先进的制药技术等,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甚至包括航天科学等学科发展的综合成果。试想,没有物理学的发展能有体温表、血压计、超声、 CT、MR等检测设备吗?只有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并使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才会有生化指标、染色体和基因的快速检测。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是被西医首先利用了,但它们绝不是西医的专利,其中许多内容同样应该为中医所用。而且,中医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要理直气壮,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不要怕有人说三道四。

    有个比喻不知是否恰当,新中国成立初期,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样,中医如果能够转变观念,想方设法让所有先进的东西为己所用,就一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为13亿中国人的健康和长寿做出更大贡献。
, 百拇医药
    转变观念说着容易,实际上很难。从事西医的同志可能认为那些先进的东西生来就是属于他们的。许多群众甚至包括一些从事中医工作的同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认为它们不属于中医,只有祖辈留下来的才算中医。有些人会说,引入那些先进东西后还是中医吗?

    中医的精髓不能丢

    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不—定是认为中医的精髓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头脑中把那些现代科技内容都归到西医中去了。

    中医利用先进的成果和技术不能死搬硬套,而是必须符合中医的精髓甚至是融入到中医的精髓中去。中医吸收先进成果以后,是发展了,还是被吃掉了?关键是看中医的精髓是否还在起主导作用。笔者没有能力给中医的精髓下定义,不过从中医专家和书籍中了解到,应包括:仁心仁术,上工治未病,注重养生,从各方面收集生理病理信息进行辨证施治,因人施治,天地人合一,尽量发挥中医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按摩、刮痧等)的优势等内容。
, http://www.100md.com
    例如,通过血液化验知道某人血糖偏高,虽然还没有消渴病的明显症状,通过中医疗法使血糖降低,这不就是中医治未病吗?

    又比如,SARS出现后,广东省的中医大夫运用测体温、看胸片,结合望、闻、问、切进行诊断,在重视人文关怀的同时,通过中医的方法、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使广东的SARS病人死亡率比香港低很多,这是中医仁心仁术的成绩。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包括有的知名科学家)认为中医不科学。他们不—定是认为中医的精髓不好,很可能主要是因为他们头脑中的那些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在以前的中医中很少见到,或者说他们把现代医学中的先进理论、技术、方法,都归到西医中去了,从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如果中医在保持其精髓的前提下,吸纳了对自己有用的所有先进成果,很多人就不会再说中医不科学了。

    发展中医药任重而道远

    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引入,信息量加大,中医辨证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与先辈相比,我们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弘扬此瑰宝的责任历史性地落在我们和后辈身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与先辈相比,我们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除了观念的转变以外,在诊断方法中,过去主要是根据从体表、摄入物及排泄物获取信息,结合外界条件及病人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辨证。引入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后,信息量比原来增加许多倍,有时使诊断变得容易。但是,若把这些检测项目都纳入辨证的范围,在理论上其复杂性是以指数方式增加。而且,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辨证的复杂性理论上是有增无减。

    又比如,在中药来源上,过去基本上是一个字——“采”。最近了解到,为了使用现代技术让中药材冬虫夏草进行工厂化生产,两位科学家用了30年的艰苦努力才基本实现。

    总之,通过转变观念、领导重视、中医药界同志和许多外行(非中医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医的精髓不但不会丢,还会发扬光大,中医将会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长寿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医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定会得到弘扬。D4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范振英,男,1940年生,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物理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从1975年先后研制出中医脉象仪中的小型脉象仪传感器、压制型银/氯化银电极片、深部体温计等。负责起草制定“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的国家医药行业标准,对阴极保护技术有所研究。

    邓铁涛给范振英的一封信

    范振英研究员:

    您好!

    六月三日手稿收读,首先谢谢您对中医学发展的关心!您的意见我认为很好,中医只会发展不会被吃掉的,中医不但有理论,而且其精髓是走在西医之前的。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才加上心理与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之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之发展,因此十分欢迎像您这样的科学家参与中医振兴事业,中医是世界人民的,是你我的至爱。欢迎参加中华文化之振兴。

    耑此匆复,言未尽意。祝夏安!

    邓铁涛寄

    零八年六月廿一日 D4, 百拇医药(范振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