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用于诊治肝脏局灶性病变
检出微小病变,提高鉴别能力
常规超声检查现已成为筛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科医师可依据病灶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其良恶性及病变类型进行鉴别诊断。但是,对小于2 cm的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常规超声的诊断率不及对2 cm以上病灶的诊断率。
新近发展的实时超声造影灰阶成像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地显示肝脏及病灶的动态期相性的血流灌注增强变化过程,明显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显示率,可显示毫米级的小肿瘤,将超声检查的敏感性提高到91%~97%。
同时,依据病灶在整个血管相的特征性增强类型(动态的期相性增强变化以及增强方式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显著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有很好的一致性。即使对2 cm以内的微小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性亦可达到91.7 %。
, http://www.100md.com 不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供性质与形式不同,应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正是以病灶不同的增强时相、不同的增强形式作为判断的依据,尤其是超声造影具有动态实时显示的优势,对于某些短暂的特征性血流灌注的显示较其他影像更具优势(如显示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动脉早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分布的血管构架及灌注方式)。
对于高动脉灌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超声造影的动脉相早期灌注模式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而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特性可以提供有关病变性质的重要信息,与肝实质增强回声相比较,大多数恶性病变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是低回声的,而大多数实性良性病变在门脉期或延迟期是等回声或高回声的。
因此,依据病灶超声造影动态增强表现,可以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转移癌、胆管癌、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血管瘤、坏死结节、脓肿、非均匀脂肪肝等疾病。
应用于肝肿瘤局部消融等治疗
, 百拇医药
实时超声造影能够清楚显示有血流灌注的肿瘤及无灌注的治疗后坏死组织,因此,可以应用于超声引导肝肿瘤局部治疗的全过程。
治疗前,超声造影能够对可疑病灶进行鉴别诊断,显示病灶的边界、局部浸润状况以及周边的子结节,准确定位肿瘤,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了解肿瘤血供状况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利于对疾病分期进行正确判断,为病例的遴选及指导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治疗中,对于常规灰阶超声不能明确显示的肿瘤,如伴有明显肝硬化病史或进行了部分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后的肿瘤,以及微小肝癌尤其是毫米级小肝癌等,超声造影能在不同的造影期相显示肿瘤,为超声引导下准确地穿刺治疗肝肿瘤创造有利条件。
在局部治疗后即刻或短期内应用超声造影,便于区分有灌注的残癌区域或无灌注的凝固区域,这是目前超声检查确定坏死范围及有无遗漏或残存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若发现残癌,及时补充治疗,有利于实现一次性完全杀灭肿瘤。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后,常规灰阶超声、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治疗后的凝固坏死程度及范围均难以准确判断,因此,临床常结合增强CT或MRI、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再活检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疗效。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复发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区别于无灌注的坏死组织及纤维瘢痕组织,其判别效果不亚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并且安全、迅速、价廉,便于反复使用。
此外,超声造影检查不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沉积碘油的影响,对于了解栓塞治疗后病灶的血供状况并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 相关链接
超声造影技术是利用超声造影剂与机体组织间具有较大的声特性阻抗差异,人为地增大含造影剂的血液与相邻组织之间的声阻抗差,从而清楚地显示含造影剂的细小血流信号及微血管灌注。
优势 自2004年新型超声造影剂在我国市售以来,超声造影已用于全身多系统疾病诊断, 特别是肝脏等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 百拇医药
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具有动态显示肝脏实质和病灶血管构架及组织灌注状况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肝癌介入治疗。
局限性 在肝脏、被肺或胃肠道气体遮挡的部位以及深部病变部位,声衰减可导致敏感性下降。对未捕捉到典型表现的肝内小肿瘤或大肿瘤以及少血供肿瘤的定性诊断也存在局限性。此外,对较大肿瘤治疗后的观察主要在二维超声显像下进行,可能遗漏空间上的区域性小灌注区。
安全性 基于对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基本要求,新一代超声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如6氟化硫微气泡注射液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均表明,其安全性与注射生理盐水无明显差异,但目前对于不稳定的严重心脏病患者及妊娠妇女,其安全性尚无最终定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