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八类药之前需要测量骨密度
患者正在接受骨密度检测
15%骨质疏松和药物相关
年纪一大,弯腰驼背、个子变矮等骨质疏松症状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老年人激素分泌减少带来的恶果,但事实上,药物也是“罪魁”之一。8月12日,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胃病病人常用的抑酸性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公共版上。
质子泵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溃疡等。但由于它在骨质疏松方面的副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此前已有两项大规模研究支持这一结论。
此次,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科学家先后调查了15792个50岁以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结果发现,服用该药5年以上的患者,62%出现了骨盆、手腕部或脊柱的骨质疏松;使用7年以上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更多出了4倍。
“除了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缺钙等因素外,药物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因,在临床上甚至占到了15%以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教授孙广红说,“其实,还有很多药物会引起骨质疏松。”
孙广红介绍,可引起类似副作用的常见药物还包括:第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脊椎X线检查发现,长期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患者中,大约71%出现脱钙现象,33%压缩性骨折。第二,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可因其促进维生素降解及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而导致低钙血症,引起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第三,甲状腺激素,会使钙磷运转失调,引起骨骼系统脱钙,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第四,肝素,病人应用肝素超过4个月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此外,使用某些化疗药或长期使用异烟肼及锂制剂等,也有诱发药源性骨质疏松的可能。”
不过,正如加拿大科学家所说,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至少坚持每天30分钟,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其次,要多吃含钙食物,如菠菜、韭菜、蘑菇、动物肝脑、鱼类、骨汤、牛奶等。再次,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最后,可使用药物降钙素或双磷酸盐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对绝经后的女性,还可适度补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丢失。
发现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方法是监测骨密度,这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测方法。因此,建议患者服用以上药物时,定期监测骨密度。即使出现问题,也要及早诊断治疗,防止疾病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