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解表剂 > 凉解表 > 银翘散
编号:11693960
银翘散的理论源泉——普济消毒饮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8.26
     □杨桢 高琳

    普济消毒饮是金元时期的大医家李东垣所著的《东垣试效方》中的名方,由黄芩、黄连、陈皮、元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甘草组成,功用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

    什么是大头瘟?根据原文的记载,大头瘟的表现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染性;二是全身症状初起恶寒,继而发热,热重寒轻的风热之象;三是头面肿胀,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苔黄燥,脉数有力的一派热毒之象。

    大头瘟为疫毒之气受之口鼻,壅于咽喉,攻冲头面所致。初起时恶寒发热,继而迅速传变,入里化热,热毒炽盛。本质上来说,本证为表证入里化热,其病位主在里而兼表,邪踞肺胃。热重毒盛是本证的突出特点。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故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热盛灼津,则口渴;以上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 百拇医药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本证发病还有一个特点:尽管疫毒袭表入肺,伤及肺系,但邪气只留于咽喉之上,从咽部循经而上攻冲头面,而现头面热毒炽盛之象,病邪并未向下累及气管和肺,故无明显痰热咳喘之症。因此,本病的病因虽为表邪,但治疗用药上与专于解表的麻黄汤、败毒散之类有很大区别,立法主以清解以泻热消毒,兼用疏风以解散外邪。

    方中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连翘、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升麻、柴胡、薄荷、僵蚕、牛蒡子疏散风邪,使头面之风热从上而散;且板蓝根、玄参、马勃凉血解毒,合用牛蒡子、薄荷、桔梗、甘草清宣疏风,共成利咽消肿止痛之势;陈皮疏利气机,使气顺邪无所留。

    本方的用药颇具新意,是清热解毒和解表散邪的精妙组合,用药辛凉轻灵升散而又苦寒清泄热毒。试想,如果仅仅用疏风散邪之品,有病重药轻之虑;如果一味苦寒清热,则有药不能上达病所之嫌。李东垣在立法选药方面的这个独创,被后世吴鞠通称为“时时轻扬法”,受此启发,吴鞠通编制出享誉医界的银翘散。
, 百拇医药
    研发与应用前景:

    现代研究证实本方有退热、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而且药效强,常用于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颜面丹毒、颈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者。与银翘散相比,本方的功效要强劲得多,更适合用于银翘散证的重证,不仅疏风解表的作用强于银翘散,其清热解毒力量也更大。

    本方治疗的大头瘟究竟是何病证?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类似于流行性腮腺炎,即古代所称的痄腮。其实,现代多种研究表明头面部的诸多感染性疾病本方都很适宜。无论原方治疗何种病证,我们在应用中只需要抓住其病机的主要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即可。

    现代应用本方时当主要掌握以下要点:一是用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及普通感冒病毒等;二是这些病毒重点侵害头面部,导致腮腺、淋巴结、中耳、扁桃体、结膜、鼻窦等器官的红肿、疼痛、渗出;三是有发热等毒血症症状。另外,这些病毒感染后并发的细菌性鼻窦炎、中耳炎等也是本方的适用范围。

    银翘散、柴葛解肌汤与普济消毒饮之间存在一个递进关系,本方治疗的症状最重,即银翘散用于外感风热的轻证(当然更轻的还有桑菊饮),发热轻,仅有咽喉痛;柴葛解肌汤用于更重的风热外感,可有耳、眼、鼻、咽喉的剧痛和发热;而本方针对的热毒症状更加重一些。

    目前在临床上,由于银翘散的多用、常用已经出现疗效不济的情况,因为中药也会耐药,因此生产功效更加强劲的外感风热制剂已经刻不容缓,普济消毒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讲师),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热解毒 > 普济消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