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予多发性骨髓瘤足够关注
□本报记者 徐述湘
8月9日,《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在全国血液学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这一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发起,组织国内十多位知名的血液学专家多次商议和修订而成,是我国第一个权威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诊治指南。
8月14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强生奥运展示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急需得到关注的血液恶性肿瘤,尽管目前还无法治愈这一疾病,但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推出该疾病的诊治指南,有利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减少误诊率,从而提高该病诊治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当前,多发性骨髓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已经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黄晓军表示,当前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度普遍偏低,“这类患者最应该去就诊的科室是血液科”,可患者发病后往往去骨科、大内科、肾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常会导致误诊,初期误诊率高达近70%,同时延误治疗时间,有时甚至会延误半年或更长时间。尽管同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人们对白血病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多发性骨髓瘤,这与近年来对白血病的科普宣传工作做得好有直接关系,而白血病的发病其实比多发性骨髓瘤高不了多少。“应该让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给予足够的关注”,黄晓军介绍说,多发性骨髓瘤可影响骨髓中白细胞、红细胞和干细胞的生成,且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其病因尚不清楚,患者的初期症状极不典型,可以表现为贫血、感染、骨痛等,患者容易忽视和错误认识它。该病起源于浆细胞,正常的浆细胞负责生成对抗感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而骨髓中发生癌变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大量增殖后,替代了骨髓中正常的细胞,可破坏正常的免疫系统,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进一步损害骨骼及软组织(神经和肌肉等)等的功能。以往,只有30%的该病患者存活能超过5年,中位生存时间3~5年。随着新药硼替佐米(万珂,蛋白酶体抑制剂)2003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治疗后,病情可获得有效缓解,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 http://www.100md.com
当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有化疗、移植和放疗三大类,治疗目的是获得可能的最佳缓解和长期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迅速改善症状,尽可能保留生活质量。
对于这一疾病,放疗的适用人群非常小,故很少应用;移植主要是做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效肯定,但国内有此技术资格的医疗中心非常少,且治疗条件相当苛刻,不适用于老年人和身体衰弱的患者;化疗有传统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如联用马法兰和强的松的MP方案,以及联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的VAD 方案等,也有近年发展出来的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新型药物联合用药(VMP)治疗方案。影响治疗选择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既往治疗的次数和方案以及疾病的并发症。但传统化疗的疗效、耐药和副作用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且随着患者复发次数的增多,治疗越来越困难。
国际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VISTA的研究结果显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等各项疗效指标上均比传统化疗有显著性意义的优势差别,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我国的相关临床试验也显示出相近的结果,这一新的化疗方案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相当,而可操作性就大多了。
, 百拇医药
硼替佐米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对细胞内重要蛋白质的降解,干扰细胞调节信号,使细胞内蛋白不断堆积,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今年6月,FDA批准该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用药。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简称NCCN)的肿瘤治疗指南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指南之一。在NCCN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指南中,硼替佐米被推荐为挽救性治疗惟一的1类推荐方案(最高级别推荐);《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则是推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四个联合方案用于该疾病一线治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游苏宁教授非常赞成黄晓军的观点。他认为,诊治指南的制定,首先是可以提高医生和大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关注度,并促进人们关爱老年人的健康;其次是统一诊断、疗效评价标准等,规范诊疗等具体临床行为。他表示,这一诊治指南将在近期的《中华内科杂志》上全文刊发,而不是刊发在阅读对象更为集中的《中华血液学杂志》,就是考虑到患者在发病初期容易到大内科、感染科、骨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这些科室的医生也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意识和能力,而不只是血液科医生来关注。, 百拇医药
8月9日,《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在全国血液学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这一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发起,组织国内十多位知名的血液学专家多次商议和修订而成,是我国第一个权威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诊治指南。
8月14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强生奥运展示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急需得到关注的血液恶性肿瘤,尽管目前还无法治愈这一疾病,但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推出该疾病的诊治指南,有利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减少误诊率,从而提高该病诊治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当前,多发性骨髓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已经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黄晓军表示,当前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度普遍偏低,“这类患者最应该去就诊的科室是血液科”,可患者发病后往往去骨科、大内科、肾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常会导致误诊,初期误诊率高达近70%,同时延误治疗时间,有时甚至会延误半年或更长时间。尽管同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人们对白血病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多发性骨髓瘤,这与近年来对白血病的科普宣传工作做得好有直接关系,而白血病的发病其实比多发性骨髓瘤高不了多少。“应该让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给予足够的关注”,黄晓军介绍说,多发性骨髓瘤可影响骨髓中白细胞、红细胞和干细胞的生成,且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其病因尚不清楚,患者的初期症状极不典型,可以表现为贫血、感染、骨痛等,患者容易忽视和错误认识它。该病起源于浆细胞,正常的浆细胞负责生成对抗感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而骨髓中发生癌变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大量增殖后,替代了骨髓中正常的细胞,可破坏正常的免疫系统,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进一步损害骨骼及软组织(神经和肌肉等)等的功能。以往,只有30%的该病患者存活能超过5年,中位生存时间3~5年。随着新药硼替佐米(万珂,蛋白酶体抑制剂)2003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治疗后,病情可获得有效缓解,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 http://www.100md.com
当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有化疗、移植和放疗三大类,治疗目的是获得可能的最佳缓解和长期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迅速改善症状,尽可能保留生活质量。
对于这一疾病,放疗的适用人群非常小,故很少应用;移植主要是做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效肯定,但国内有此技术资格的医疗中心非常少,且治疗条件相当苛刻,不适用于老年人和身体衰弱的患者;化疗有传统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如联用马法兰和强的松的MP方案,以及联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的VAD 方案等,也有近年发展出来的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新型药物联合用药(VMP)治疗方案。影响治疗选择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既往治疗的次数和方案以及疾病的并发症。但传统化疗的疗效、耐药和副作用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且随着患者复发次数的增多,治疗越来越困难。
国际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VISTA的研究结果显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等各项疗效指标上均比传统化疗有显著性意义的优势差别,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我国的相关临床试验也显示出相近的结果,这一新的化疗方案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相当,而可操作性就大多了。
, 百拇医药
硼替佐米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对细胞内重要蛋白质的降解,干扰细胞调节信号,使细胞内蛋白不断堆积,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今年6月,FDA批准该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用药。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简称NCCN)的肿瘤治疗指南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指南之一。在NCCN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指南中,硼替佐米被推荐为挽救性治疗惟一的1类推荐方案(最高级别推荐);《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则是推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四个联合方案用于该疾病一线治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游苏宁教授非常赞成黄晓军的观点。他认为,诊治指南的制定,首先是可以提高医生和大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关注度,并促进人们关爱老年人的健康;其次是统一诊断、疗效评价标准等,规范诊疗等具体临床行为。他表示,这一诊治指南将在近期的《中华内科杂志》上全文刊发,而不是刊发在阅读对象更为集中的《中华血液学杂志》,就是考虑到患者在发病初期容易到大内科、感染科、骨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这些科室的医生也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意识和能力,而不只是血液科医生来关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