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664564
中医药在汶川特大地震伤病防治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85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一带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全省中医药系统近万名中医药人员在地震灾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严防疫情、保护健康,中医药技术得以广泛运用,起到了救治伤员,防治疫病的作用。

    快速反应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快速组织,确保救治有序进行。汶川特大地震突发、猛烈。5月12日14时28分后,通讯中断,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给急救组织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医疗救治临危不乱,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最高原则,迅速果断进行自救与救治。5月12日下午,中医救治组立即将力量分为两组,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地震灾害的信息,了解各地情况,安排各地组织救援力量,随时待命开展救援。另一方面直奔各直属单位组织医院转移病员,调整医疗力量,储备病床。省局直属中医医院迅速行动,3小时内转移住院病人1500余人,无一人伤亡,储备病床300余张,并组织了抢险救援队伍和器械药品,开通了应急绿色通道。晚7时后,各医院开始接收抢救地震伤员。5月13~14日,局领导和医政处处长火速奔赴重灾区都江堰、什邡、绵竹、江油、安县、北川、彭州等地组织自救,了解伤情,为大规模救治工作开展组织调集救治力量。
, 百拇医药
    迅速调集医疗队伍应对灾情。在对灾情有了全面的判断后,中医组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有序救治。地震后3小时,广元市中医院派出医疗救援队奔赴青川县木鱼镇开展医疗救援,12日下午,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救援队到达都江堰,晚12时,内江市中医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队奔赴广元青川和什邡洛水等地,其余各地也迅速组织,快速出动。从5月12日晚到5月15日,全省中医救援队到达灾区162支、医护人员1513人,出动救护车3818台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的2支医疗队于5月14日到达德阳重灾区。内江市中医院、自贡市中医院、遂宁市中医院、泸医中附院奉命快速组织医疗小分队到手术伤员多的省中医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开展手术。截至6月25日,全省中医医疗队到达231支,人员增至6058人,出动救护车8434台次,现场和门急诊救治伤员133114人,累计收治住院地震伤员11872人,转运伤员1945人,手术4806台次。

    临危不乱,果断自救与救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重灾区中医医院造成毁灭性打击,医院房屋垮塌、人员伤亡,药品器械被埋。但他们没有被死神吓倒,迅速从废墟中爬出,擦干血迹,饱含泪水,强忍悲痛,冒着生命危险,开展自救与救援。他们头顶随时可能跨塌的水泥板,脚踏剧烈震荡的废墟,用血肉模糊的双手抢挖伤员,惊天地、泣鬼神。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大部分倒塌,180人被埋入废墟中,医务人员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他们在残楼中用被单结成绳索、用消防水管搭成生命通道,依次从窗口中放下小孩、老人、妇女、病人、家属,最后才是医务人员撤离,这个特殊的通道成功解救了46人。汶川县中医院房屋被毁,他们迅速集合力量,搭建帐篷,组织抢救伤员。医务人员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他们顽强坚持到6天以后外部救援力量到达以前,诊治了门诊伤员1500余人,收治重伤员70余人。北川县中医医院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伤亡惨烈,死里逃生的11名医务人员没有顾及家人和个人的安危,一直坚持在北川中学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安县中医医院在地震中受到重创,但在危难时刻,他们集合所有力量,在帐篷医院里收治了800多名地震伤员,为救治北川县的伤员做出了巨大贡献。陈竺部长对安县中医院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担重任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在安县中医医院,更是直接目睹了该院同志们在全国卫生系统支持下自强不息、奋起抢救伤员、挽救生命的壮举,使该院成为了北川—安县一线首批重伤员救治的前沿基地。”青川、绵竹、什邡、江油、平武、汉源、彭州、崇州、茂县、理县、松藩、黑水、小金、剑阁等县中医院和职工都在第一时间奋起自救,抢救伤员。
, 百拇医药
    据统计,重灾区17个县级中医医院房屋毁损122087m2,遇难职工55人,受伤职工80人。不少职工亲属被埋在废墟,但他们义无反顾,首先投入到抢救伤员之中。在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前,重灾区中医医院共组织医疗队49支,医疗队员362人,救出职工1374人,救出住院病人1925人,救出伤员6613人,转运伤员1812人。

    果断指挥,有效组织,快速抢救,在黄金抢救时段,为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做出了积极努力。

    全力救治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在抗震救灾医疗救治中,各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技术运用贯穿救治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法多、种类齐、效果好。

    院前抢救广泛使用小夹板和中医手法复位。在现场和门急诊救治中,各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克服余震不断、许多药品器械不全的困难,使用针灸止痛、穴位压迫止血、草药外敷等中医简便技术,及时减轻伤员痛苦,减少流血减少死亡。对闭合性骨折、腰椎挤压伤或多处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的伤员,广泛运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中医技术进行抢救。截至6月25日,全省中医医疗机构门急诊和现场救治地震伤员133114人,其中运用中医手法复位的达7159人,占救治伤员的5.37%,小夹板固定6642人,占救治伤员的4.98%,使用针灸止痛、穴位压迫止血、草药外敷等中医技术的19432人,占救治伤员的14.5%。
, 百拇医药
    中药内服外用得到广泛运用。在住院治疗中,中药和中药院内制剂得到了广泛运用。对骨折伤员,无论是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内固定复位,均在术后内服医院中药骨伤制剂。对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骨折均运用院内制剂湿敷、外搽。据统计,各地、各单位使用中成药、院内制剂达76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紧急组织四川省骨科医院生产的2万支骨伤外用制剂“新伤软膏”、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红纱条”在地震伤员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6月25日,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地震伤员中,运用中医手法复位的占住院救治伤员的17.4%,使用小夹板固定占救治伤员的17.6%,服用中药汤剂、院内制剂、中成药的伤员占救治伤员的53.4%,使用中药外敷、熏洗的伤员占救治伤员的34.1%。

    积极参与重症伤员的治疗。中医药积极参与重症伤员的治疗,各中医医疗机构对地震伤员挤压综合征采用中药活血化瘀、补气排毒;对脑外伤地震伤员早期采用止血、活血、开窍,后期益气、活血、通窍等治疗法则;对于外伤伤口感染者,运用扶正祛邪中药内服与解毒消肿、化腐生肌的中药外用相结合。截止6月25日,全省中医医疗机构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和参与治疗重伤员1970人,占住院伤员的16.6%。全省中医机构收治的11872人中,死亡率0.96%(全省各类医院住院伤员死亡率2.67%)。
, 百拇医药
    对受灾群众进行情志调摄。截止8月20日,进入灾区的中医药救援队伍和救援人员在医疗救治的同时,对地震伤员和灾民运用针灸推拿结合安抚、心理调摄158705人次,鼓励他们积极治疗疾病、重树生活信心,坚强应对灾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预防 大锅汤得到广泛运用

    为预防地震灾害后重大疫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充分运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精心组织,针对不同气候特点,采用中医药大锅汤等群众欢迎的方式进行疾病预防工作,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5月发出了《关于5.12地震灾害后运用中医药防治疫病的通知》、《关于在5.12地震灾民安置点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防病治病。省级中医机构、学会团体积极组织中医专家到灾区巡诊,积极为灾区备制大锅汤、外用药,各县(区)组织县、乡、村中医药人员在灾民安置点设置中医药服务点和大锅汤发放点。截至8月20日,灾区共设置中医医疗点97个,设置中药大锅汤发放点2941个,组成中医巡回医疗队262支,形成了“见伤就救、见病就治、有疫就防”的覆盖城乡的中医救治新格局。
, 百拇医药
    因时制宜,预防疾病。根据地震灾害后的气候特点和灾民的体质状况,5月13~16日,拟出了针对预防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疾病的大锅汤处方,5月20日后,针对气温升高,灾民和唐家山堰塞湖居民集中居住的情况,拟出了降温防暑的中药大锅汤处方,送往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灾民集居点。6月1日以后,随着气温进一步上升,大锅汤处方加大了防暑降温中药的使用。7月1日后,又组织专家针对酷暑气候进一步调整中药处方,以大锅汤、凉茶等形式提供中药降温防暑服务。

    纵深拓展,覆盖灾区。汶川大地震受灾面积大、受灾群众多、中医药防治疫病任务十分繁重,为了覆盖灾区、不留空白,我们全力组织重灾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组织中医诊疗小分队在受灾地区巡回医疗,并将中药大锅汤向村民发放。通过灾民集中居住点设置中药大锅汤发放点,定时向灾民发放。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灾民集居点,由省市级中医院煎制装袋专送。

    从5月13~8月20日,共组织中医巡回医疗小分队262支到灾区提供中医药服务,在灾民居住点设立中药大锅汤发放点2941个、组织车辆20辆送大锅汤到农村、灾民居住点和军营。共为灾区169万余灾民、为抢险部队12万余官兵提供了中药大锅汤服务。
, 百拇医药
    高度重视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时印制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4.02万册、《震后灾区中医药防病知识手册》12万册、中医药预防疾病招贴画14万套下发灾区各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药报社合办了《中国中医药报灾后疾病防治特刊》12万份下发灾区。积极协助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和成都交通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中医药知识宣传栏目,从5月15日开始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方法,介绍中药大锅汤的作用等。

    除在医院设立中医药知识宣传专栏、编印中医药知识宣传资料外,还组织医务人员走向军营、学校、车站、社区和灾民集中居住点向群众发放中医药防病知识宣传资料,指导群众使用如凉拌鲜鱼腥草和生吃大蒜预防腹泻,姜糖水、藿香正气水预防感冒,艾草熏烟防蚊虫叮咬等易学易行的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受到灾区群众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军地合作 保障抗震救灾抢险部队战斗力
, http://www.100md.com
    在“5.12”抗震救灾中,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数十万人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前线抢险部队逐渐出现了呼吸、消化、皮肤方面的疾病。特别是5月下旬以来,随着气温的上升,许多战士出现皮肤红肿、烂裆等症状,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卫生部前方协调组、省卫生厅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医院等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充分运用中医药为部队服务,全力保障部队战斗力。

    开展军地合作,研制适合野战条件下的中药外用制剂。以解放军总医院都江堰野战医院的处方为基础,组织四川省专家共同研制了中药外用喷剂“都江堰1号”(治疗烂裆)、“都江堰2号”(治疗蚊虫叮咬、皮肤红肿等)和“防暑降温饮”,确定由四川省骨科医院生产“都江堰1号”、“都江堰2号”,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煎制中药大锅汤,由解放军总医院都江堰野战医院分发各部队。从6月初至8月20日,共向部队提供“都江堰1号”128999支、“都江堰2号”39629支、防暑降温中药12余万人份,送往都江堰战区和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有效地解决了烂裆和蚊虫叮咬等皮肤疾病问题。
, 百拇医药
    组织中医专家进军营开展中医服务。5月25日中医组组织省中医医院呼吸、消化和皮肤病专家到什邡、洛水等地的抢险部队诊疗,征求部队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医疗救治组于5月29日发出《关于向抗震救灾抢险部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通知》,5月中旬,省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了省内优秀的中医各科专家40余人奔赴重灾区为4支部队提供中医药服务,累计提供价值15万元的中药外用药。

    针对气温上升,运用中医药为部队防暑降温。组织成都中医药大学会同解放军总医院都江堰野战医院的中医专家,制定了防暑降温大锅汤,各地以多种形式走进军营,为济南军区铁军部队、唐家山抢险部队、成都军区、陆航、空军、二炮和广元、德阳、都江堰战区部队以及武警部队提供中药大锅汤服务122628人份。

    整体运用 中医药服务在灾区全覆盖

    覆盖区域。“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面积大,灾区总面积25.2万平方公里。中医药在抗震救灾中做到了受灾地区全覆盖。全省共有21个市州中涉及受灾的20个市州、161个县(市、区)的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都努力开展了中医药救治伤员、防治疫病和常见病、多发病工作,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在灾区的全覆盖。
, 百拇医药
    覆盖人群。本次地震灾害涉及人口多,达3106万人,约占全省8700万人的35%。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实现中医药在灾区的全覆盖,是医疗救治的重点之一。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医药救治小分队努力为地震灾区提供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服务,同时为赴川进行医疗救援的全国各省区医疗救援队、抢险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提供中医药服务。做到覆盖灾区全部人群。

    覆盖方式。地震重灾区中医医疗机构在全力救治伤员的同时,派出医疗小分队到乡村进行巡回医疗,组织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中医人员开展中医药防病知识培训,鼓励农村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的中草药资源防病治病。

    在灾民集中安置点开展中医药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0日,各地为灾民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提供中药汤剂1697327人份,中成药及院内制剂475758人次,针灸推拿61935人次,情志调摄158705人次。

    组织中医诊疗小分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为抢险部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省各地从5月下旬以来共向济南军区铁军部队、唐家山抢险部队和广元、德阳和都江堰战区部队提供中医药服务122628人份。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在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和疾病预防中实现了全覆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陈文华副省长批示“中医药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民族医学解民族危难”。

    突出优势 推动地震伤员医疗康复

    中医药技术早期介入伤员康复。针灸、按摩、中药熏洗等中医药技术早期介入地震伤员的功能康复,减少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在收治的11872名住院伤员中,中医药早期介入康复的伤员占住院伤员的26%。

    按照省“5.12”地震医疗保障组的统一部署,我省有4所中医医疗机构被确定为地震伤员康复中心。其中四川省骨科医院被确定为地震伤员康复省级中心,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广元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地震伤员康复分中心。中医组及时指导4所中医医疗机构,做好地震伤员的医疗康复工作,加强康复中心的人才梯队建设、康复专业设施设备的配备,运用中医药技术和现代康复医学技术为伤员康复服务。截至8月20日,全省地震伤员医疗康复累计913人,其中4所中医医疗机构康复累计443人。

    中医药在抗震救灾中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医疗救治、疾病预防、伤员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陈竺部长高度评价:“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卫生工作中,中医药系统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伤员救治、卫生防疫、接收转运、系统宣传等各方面都建立了功勋。”

    (冯兴奎 李春 方清 苏晓川 杨登秀 龙小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