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诊断标准 > 正文
编号:11664814
二、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4kb)。

    二、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肛肠科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里痔"。

    2.1 诊断依据

    2.1.1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多见于一期内痔。

    2.1.2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多见于二期内痔。

    2.1.3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多见于三期内痔。

    2.2 证候分类

    2.2.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2 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3 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2.4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2.3.2 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2.3.3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 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

    3.1 诊断依据

    3.1.1 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多见于炎性外痔。

    3.1.2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多见于血栓性外痔。

    3.1.3 排便时或久蹲,肛缘皮有柔软青紫色团块隆起(静脉曲张团),可伴有坠胀感,团块按压后可消失。多见于静脉曲张性外痔。

    3.2 证候分类

    3.2.1 气滞血瘀: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紫,苔淡黄,脉弦涩。

    3. 2.2 湿热下注: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2.3 脾虚气陷:肛缘肿物隆起,肛门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无力。多见于经产妇、老弱体虚者。

    3.3 疗效评定

    3.3.1 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

    3.3.2 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

    3.3.3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4 混合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混合痔系发生于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

    4.1 诊断依据

    4.1.1 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

    4.1.2 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4.1.3 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4.2 证候分类

    参照内痔、外痔分类。

    4.3 疗效评定

    4.3.1 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

    4.3.2 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

    4.3.3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5 肛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肛裂系指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裂开或形成溃疡。又名"钩肠痔"、"裂肛"。

    5.1 诊断依据

    5.1.1 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5.1.2 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一期肛裂:

    5.1.3 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多见于二期肛裂。

    5.1.4 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三期肛裂。

    5.2 证候分类

    5.2.1 血热肠燥:大便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5.2.2 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 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5.2.3 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占质紫暗,脉弦或涩。

    5.3 疗效评定

    5.3.1 治愈:症状消失,裂口愈合。

    5.3.2 好转:症状改善,裂口或创面缩小。

    5.3.3 未愈:症状无改善,裂口无变化。

    6 肛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6.1 诊断依据

    6.1.1 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肛痈。包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

    6.1.2 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肛痈。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6.2 症候分类

    6.2.1 火毒蕴结: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6.2.2 热毒炽盛: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

    6.2.3 阴虚毒恋: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6.3 疗效评定

    6.3.1 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

    6.3.2 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

    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7 肛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义称痔漏、痔疮。

    7.1 诊断依据

    7.1.1 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7.1.2 分类

    a. 低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b. 低位复杂性肛漏: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

    或内口

    c. 高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条管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