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4 > 正文
编号:11664994
冠心病、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策略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5kb)。

    冠心病、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作者:孙宁玲 2008-5-10

    关键字:ACE研究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血糖 糖尿病

    患者一般情况:

    姓名:杨** 性 别: □ 男 ■ 女

    年龄:69y 入院时间:2006 年 1 月

    入院情况

    主诉:间断胸痛、胸闷4余年,加重5天入院

    现病史:近三年常在明显运动时出现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心悸、气短。疼痛无肩背放射,持续约15-30分钟。应用速效救心丸10粒2~3分钟可缓解。近一年上述疼痛在无诱因下每月发作2次。5天前,无诱因再次出现胸痛发作,疼痛性质较前相似,但发作频率明显增加,2~4次/日,每次持续10-20分钟,心悸明显,自测脉率间歇8~10次/分。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可达150/100mmHg,一直应用复方降压片2# tid及心痛定1#tid,血压可控制在110-140/64-88mmHg左右。发现高血脂近12年,未进一步诊治。

    个人史:不嗜烟酒。婚育史无特殊。

    家族史:父亲因冠心病早逝,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BP 136/70mmHg,腹围98cm, BMI 28 kg/cm,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前区可及2/6级收缩期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肺。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一月前无症状时查体空腹血糖5.6 mmol/L。当有症状时急诊查空腹血糖7.0 mmol/L,TC 5.8 mmol/L,LDL-C3.4mmol/L,TG 2.4 mmol/L。心肌酶谱:CK 52 u/l 、CKMB 0 ng/ml、cTnI 0.05 ng/ml。

    入院诊断:

    1、胸痛待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 II级

    2、高血压,极高危,药物控制后正常血压;

    3、高脂血症

    治疗经过

    入院后检查: 血、尿、便常规无异常; 肝肾功能正常;血脂:LDL-C 2.8 mmol/L ,HDL-C 1.0 mmol/L ,CHO 5.4 mmol/L,TG 2.2mmol/L;血糖:FPG 6.5 mmol/L。

    入院次日行冠脉造影,术中见前降支近段40%弥漫性狭窄,远段70%×5mm狭窄;回旋支近段90%×5mm狭窄;右冠支架近段90%×10mm狭窄。

    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患者由于拒绝介入治疗,而采用药物治疗: 阿斯匹林100 mg /天 ;舒降之20 mg/天;倍他乐克 50 mg/BID ;欣康40 mg QD ;培哚普利4 mg/天

    住院1周后行OGTT,空腹血糖为5.8mmol/l,OGTT2小时血糖10.3 mmol/l,增加诊断:糖耐量低减 IGT

    通过以上方案治疗:心绞痛症状逐渐缓解;BP控制在128/68 mmHg;血脂:TC 3.5 mmol/L、LDL-C 2.0 mmol/L 、TG2.0 mmol/L;空腹血糖 5.8 mmol/L

    经过12天住院治疗出院

    出院后1月门诊复查OGTT,空腹血糖5.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指血)8.2 mmol/L

    此患者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每日限盐6g,主食建议每日少于5两,但患者由于冠心病活动明显减少,又无法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2月后复查OGTT,餐后血糖仍在8.4 mmol/L

    如何开展下一步治疗?

    讨 论:

    冠心病、高血压当伴糖耐量异常的时候

    1、是否需要干预?如何看待空腹血糖及餐后高血糖?

    ESC新的心血管诊治指南公布,新指南更加强调了生活方式的调整,特别是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戒烟和控制体重等措施(1)IDF预防共识提出:生活方式干预有效的潜标准(2)体重在1月内下降2KG,或半年内降低5%,或稳定的血糖降低,并非所有高危人群都能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并达到以上目标,因此其他方式(包括药物干预)是非常必要的。DECODE、DECODA等研究证实(3):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主要归因于餐后高血糖STOP-NIDDM(4)、MeRIA7(5)等研究显示降低餐后高血糖使患者心血管显著受益:因此在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性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药物的干预治疗,此患者有明确的不稳定心绞痛,属于极高危。不可能经过过量的运动来降低体重改善餐后血糖,因此对餐后高血压的药物干预可能是个方向。2、假如需要干预?应当如何管住一些问题?首先是目标血糖的达标,七次选用恰当的降低餐后血糖药物。我们看一下IDF对餐后血糖的建议。

    2、假如需要干预?如何治疗?

    IDF餐后指南重要建议

    餐后两小时血糖不得超过7.8mmol/L(140mg/dl),同时避免低血糖

    应进行血糖自我监测(SMBG),由于这是目前最具可操作性的监测餐后血糖方法

    按需要监测治疗用药以使餐后血糖治疗达标

    指南推荐的降低餐后血糖药物

    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胰岛素

    新型药物:GLP-1、DPP-4

    各类降糖药的安全性

    双胍类增加基础状态下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后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缺氧的情况下,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转化为乳酸。在正常状态下乳酸产生量不多.对体内的酸碱度影响不大,但在运动和低氧的情况下,NADH蓄积,抑制了乙酰辅酶A的形成,使丙酮酸通过无氧代谢形成乳酸,乳酸在体内的产生量就要成倍的上升,以致影响体内的酸碱代谢,重者可至乳酸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心衰及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和手术、低血压和缺氧,以及酗酒等都可以出现缺血、缺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