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常识.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14页 |
第5页 |
参见附件(285kb)。
临床分析心电图的简捷门径
一个段:ST 段,看有无上下移动。
二个期:P-R 间期和Q-T 间期,看其时间。
三个波:P 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
QRS 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
Q 波、T 波:看方向、形态、振幅。
分析心电图时看图的方法
1、电轴正常的Ⅰ、Ⅱ、Ⅲ向上的波为主;
电轴右偏则Ⅰ导联波向下,Ⅲ导联波向上;
电轴左偏则Ⅰ导联波向上,Ⅲ导联波向下。
2、 心律:窦性则在Ⅰ、Ⅱ、avF、V4-V6 上是直立的,在 avR 上是
倒立的。
3、心率:如心动周期小于0.6s称心动过速;大于1s则称心动过缓。
4、 测量:一个段,ST段的上下;二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三
个波,测高、时间。
5、 相互关系。
对心电图诊断的评价
1、有确诊意义的只有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
2、有参考价值的①心房、心室肥大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各种心脏病,如肺心、风心、先心,只是间接地根据心脏的大小判断④心肌病、心
肌炎⑤心包炎⑥洋地黄中毒⑦电解质的影响。
3、无价值的是心衰(收缩性) 1 心电原理:心电原理要记清,除极较快复极松;
面对正电波上行,面对负电是下峰。
距离越近波越强,磁场越强波越长。
十二导联:Ⅰ导联:把探查电极(正极)放在左手,无关的负极放在右手上。
Ⅱ导联:探查电极置于下肢,无关电极放在右手上。
Ⅲ导联:探查电极放在下肢,无关负极置于左手上。
右手—avR、左手—avL、下肢—avF:把三个无关的负极用
一个线取代从而使电阻降低而使敏感性上升。把三个探查电极分别放在右手、左
手、左下肢。
V1 放在胸骨右缘第 4 肋间,V2 放在胸骨左缘第 4 肋间,V3 放在
V2~V4 之间,V4 放左锁骨中线第 5 肋间,V5 放在 V4 水平的腋前线,V6 在V4
水平的腋中线,V7 在V4 水平的腋后线,V8 在 V4 水平的左肩胛线,V9 在V4水
平的左脊旁线。
导 联 记 忆: 五彩电极手中拿,红与黑来右侧抓;
左上是黄蓝在下,白色导联胸前挂。
心电图纸:横代表时间,每小格是 0.04 秒;竖代表电压,每小格是 0.1mv
心电图波的命名: 心房除极——P波
心室除极——QRS 波群,如波形的电压>0.5mv 用大写字
母,如电压<0.5mv 用小写字母。
心率—— 规整的心率测量,则心率=60/心动周期,即心率相当于 60/(P-P 或
R-R间期) ;不规整的心率计算:数30个大格内有多少个 R波,则 R波的 10倍
就是心率。 (或心率=60/5-6个(R-R)或(P-P)间隔的平均时间) 。
2 P 波
<意义> 代表两心房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包括窦房结;P 波的前半部
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 P波在Ⅰ、Ⅱ、avF、v4~v6是直立向上,在avR导联向下;
<时间、振幅> P 波时间小于0.12秒;振幅肢导联小于 0.25mv,胸导联小于 0.2
<变异> ①逆行 P 波是结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则 P 波呈双峰状、有切迹,时间大
于 0.12 秒,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即“二尖瓣 P 波”。③右心房肥大则 P 波高尖大
于 0.25mv,多见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QRS 波群
<意义> 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方向> ①额面心电图 avR 向下,其它大多向上 ②横面:V1 导联 R
联 R=S,V5导联 R>S
<时间> 成人是 0.06~0.1秒,小于0.12秒;儿童是 0.04~0.08秒。
<振幅> ①右室:V1 导联上 R波<1.05mv、avR导联上R波<0.5mv。 ②左室:
V5导联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
2.0mv。
一个段:ST 段,看有无上下移动。
二个期:P-R 间期和Q-T 间期,看其时间。
三个波:P 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
QRS 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
Q 波、T 波:看方向、形态、振幅。
分析心电图时看图的方法
1、电轴正常的Ⅰ、Ⅱ、Ⅲ向上的波为主;
电轴右偏则Ⅰ导联波向下,Ⅲ导联波向上;
电轴左偏则Ⅰ导联波向上,Ⅲ导联波向下。
2、 心律:窦性则在Ⅰ、Ⅱ、avF、V4-V6 上是直立的,在 avR 上是
倒立的。
3、心率:如心动周期小于0.6s称心动过速;大于1s则称心动过缓。
4、 测量:一个段,ST段的上下;二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三
个波,测高、时间。
5、 相互关系。
对心电图诊断的评价
1、有确诊意义的只有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
2、有参考价值的①心房、心室肥大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各种心脏病,如肺心、风心、先心,只是间接地根据心脏的大小判断④心肌病、心
肌炎⑤心包炎⑥洋地黄中毒⑦电解质的影响。
3、无价值的是心衰(收缩性) 1 心电原理:心电原理要记清,除极较快复极松;
面对正电波上行,面对负电是下峰。
距离越近波越强,磁场越强波越长。
十二导联:Ⅰ导联:把探查电极(正极)放在左手,无关的负极放在右手上。
Ⅱ导联:探查电极置于下肢,无关电极放在右手上。
Ⅲ导联:探查电极放在下肢,无关负极置于左手上。
右手—avR、左手—avL、下肢—avF:把三个无关的负极用
一个线取代从而使电阻降低而使敏感性上升。把三个探查电极分别放在右手、左
手、左下肢。
V1 放在胸骨右缘第 4 肋间,V2 放在胸骨左缘第 4 肋间,V3 放在
V2~V4 之间,V4 放左锁骨中线第 5 肋间,V5 放在 V4 水平的腋前线,V6 在V4
水平的腋中线,V7 在V4 水平的腋后线,V8 在 V4 水平的左肩胛线,V9 在V4水
平的左脊旁线。
导 联 记 忆: 五彩电极手中拿,红与黑来右侧抓;
左上是黄蓝在下,白色导联胸前挂。
心电图纸:横代表时间,每小格是 0.04 秒;竖代表电压,每小格是 0.1mv
心电图波的命名: 心房除极——P波
心室除极——QRS 波群,如波形的电压>0.5mv 用大写字
母,如电压<0.5mv 用小写字母。
心率—— 规整的心率测量,则心率=60/心动周期,即心率相当于 60/(P-P 或
R-R间期) ;不规整的心率计算:数30个大格内有多少个 R波,则 R波的 10倍
就是心率。 (或心率=60/5-6个(R-R)或(P-P)间隔的平均时间) 。
2 P 波
<意义> 代表两心房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包括窦房结;P 波的前半部
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 P波在Ⅰ、Ⅱ、avF、v4~v6是直立向上,在avR导联向下;
<时间、振幅> P 波时间小于0.12秒;振幅肢导联小于 0.25mv,胸导联小于 0.2
<变异> ①逆行 P 波是结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则 P 波呈双峰状、有切迹,时间大
于 0.12 秒,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即“二尖瓣 P 波”。③右心房肥大则 P 波高尖大
于 0.25mv,多见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QRS 波群
<意义> 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方向> ①额面心电图 avR 向下,其它大多向上 ②横面:V1 导联 R
联 R=S,V5导联 R>S
<时间> 成人是 0.06~0.1秒,小于0.12秒;儿童是 0.04~0.08秒。
<振幅> ①右室:V1 导联上 R波<1.05mv、avR导联上R波<0.5mv。 ②左室:
V5导联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
2.0mv。
V1、V2无 q 波,其它导联均可有Q 波。深度<1/4R,时间<0.04。
<变异> ① QRS 宽大畸形者多见于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室肥大看 V5,V5 电压
超过 2.5 mv。③右室肥大看 V1,V1电压超过1.05mv。④Q 波振幅>1/4R波,时间>0.04秒称为坏死性 Q 波,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T 波
<意义> 代表两心室快速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方向> 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 最高不超过1.5 mv,最低不低于1/10R波。
<变异> (1)T 波高尖>1.5 mv见于:①高血钾,血钾>6mmol/L ②急性心肌
梗塞早期(大量钾离子外流所致)
(2)T 波低平,T 波<1/10R见于:①低血钾,血钾<3.5 mmol/L ②见
于慢性心肌缺血。 3 P-R(P-Q)间期
<意义> 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代表从心房开始去极至心室开始去
极化所需时间,即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
<时间> 0.12~0.20秒,心率快时 P-R间期相对缩短。反之,则延长。
<变异>(1)延长>0.20秒,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2)缩短<0.12 秒,见于预激症候群。预激的意义:①心动过速 ②不
能用西地兰治疗。
Q-T 间 期
<意义> 从QRS波群的起点到 T 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开始去极至复极完毕所
需的时间
<时间> 0.32~0.44秒,与心率有关,心率快时 Q-T 间期相对缩短,反之则延长。
<变异>(1)缩短,见于低血钙或洋地黄中毒。
(2)延长,①心肥厚时可延长,需与心包积液相区别。②判断心梗预后,Q-T 间期越长,死亡率越高。③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如治疗房颤时用奎尼丁和乙
胺碘肤酮,如 Q-T>0.44秒,就应停药。
ST 段
<意义>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 T 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振幅> 与 P-Q 段相比,ST 段抬高不能超过 0.1mv(但 V1~V2 不超过 0.3mv,V3不超过 0.5mv) ,各导联下移均不超过0.05mv。
<变异>(1)ST 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在相应导联 ST 段抬高,其特
点是弓背向上。②急性心包炎,R 波为主的导联上 ST 段广泛抬高,其特点是弓
背向下的。
(2)ST 段下移>0.05mv。①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R波与 ST
段的夹角>90℃时有意义。② ST段下移与 R波夹角<90℃无意义,偶见于心
脏神经官能症。
U 波
<定义> 是在 T 波后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方向大体与 T 波一致,发生机制不清。
<振幅> T波之后 0.02~0.04秒。振幅:0.1~0.3mv
<意义> ①正常人多无此波。②低钾或心肌缺血时可出现 u 波。 4 左心房肥大
<病因> 多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病变
<表现> P 波>0.12 秒,有切迹,呈双峰 P 波,又因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故也
称为二尖瓣 P波。
右心房肥大
<病因> 多见于肺心病,其次是先心病。
<表现> P波高尖>0.25mv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5KB,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