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现代著作 > 资料2 > 正文
编号:11666204
《伤寒论》栀子豉汤证治剖析.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176kb)。

    1 9 9 9年 1 月第 丑卷第 1 期

    J a n mr y 1 9 9 9 ,V o 1 . 2 2,No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 o u ~a l 0 f i l g U n i v e r s i t y 0 f T C M

    ·

    经典著作·

    l S 《 伤寒论》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

    尺2 2 2 、 z 姜 元 安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北京 1 0 0 0 2 9 )

    摘要: 《 伤寒论》 中以栀子豉汤为代表方的栀子豉汤类方, 由于在理论上对其证治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在临床上不能如桂枝剂、 柴胡剂等经方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栀子豉汤所治主证

    是热郁胃中所致的“ 心中懊l 敞” 而非热扰胸膈的“ 虚烦” , 而“ 心中懊侬” 实乃胃中嘈杂。并进而分析

    了从热郁 胃中至阳明腑实证与阳明湿热发黄证之问存在的内在病机演变过程, 指出栀子豉汤是治

    疗 阳明 热 证之第一 法 。 凌、 . 关麓词: 栀子豉汤; 虚烦; 心 中懊侬; 阳明热证 I Y

    栀子豉汤是《 伤寒论》 治疗“ 虚烦” 而又“ 心中懊 证的原则[ . 重新认识栀子豉汤证的关键也在于其

    侬” 的名方。历代注家们对栀子豉汤证治的认识基 “ 主证” 。原文第 7 6 条说: “ 发汗后. 水药不得人口为

    本上是一致的, 即认为栀子豉汤具有清宣郁热的作 逆。若更发汗, 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

    用, 主治伤寒热病过程中因误治后热扰胸膈所致的 眠, 若剧者, 必反覆颠倒。心 中懊依 , 栀子豉 汤主

    “ 虚烦” 证, 又称为“ 火郁虚烦证” , 或“ 火郁胸膈证” 。 之。 ” 仲景在这一条文中。 本已经清楚地指出栀子豉

    如同桂枝汤、 小柴胡汤等方一样, 栀子豉汤也有 汤所治的主证是“ 心中懊侬” , 但由于有两个显而易

    由其衍化而来的一类方剂, 如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甘 见的原因, 而使“ 虚烦” 成为栀子豉汤的主证。

    草豉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于姜汤、 栀子柏皮汤及梗 其一, 错用句读而使主证不明。在“ 发汗吐下

    实栀子豉汤等。这些方剂可以被称为“ 栀子豉汤类 后. 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 必反覆颠倒” 后, 应该是用

    方” 。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 《 伤寒论》 之方剂, “ 。 ” 断句而不是“ , ” 。在这一句中, 虚烦不得眠是病

    既可用治伤寒病, 又可用治杂病 ,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 人在精神状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安. 如果表现更

    值, 尤其是那些以一个主方而衍化出来的方剂群, 如 为剧烈的话, 那就不是单纯的不得眠, 而是卧床而翻

    桂枝剂、 柴胡剂、 泻心剂、 苓桂荆等, 更是具有广泛的 来覆去. 颠来倒去, 所以用“ 若剧者, 必反覆颠倒” 来

    l 临床运用范围和良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 栀子 补充说明“ 虚烦不得眠” 。不管是虚烦不得眠, 还是

    豉汤类方剂( 或称为“ 栀子剂” ) 的l 临床运用就显得微 反覆颠倒, 都只是病人在烦躁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乎其微。无论从历代《 伤寒论》 注家的著作中, 还是 状态。烦躁一症, 在外感热病过程中. 无论是三阳

    从现代各种中医期刊的报道中, 有关栀子豉汤及其 病, 或者是三阴病 , 都可以出现。所以并不能依据烦

    类方的l 临床运用的记载都非常少。这是因为临床上 躁而作为一个方剂的主证。在这种情况下, 仲景明

    确实少见栀子豉汤证呢?抑或因为对栀子豉汤证治 确指出“ 心中懊依, 栀子豉汤主之” 。也就是说, 只有

    在理论上有未明之处而导致不知如何正确使用栀子 当烦躁伴随心中懊依而出现时, 才可以用栀子豉汤

    豉汤呢?带着这种困惑, 笔者重又反复学习了《 伤寒 作为主方来治疗

    论》 有关原文, 深感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栀子豉汤证治 其二, “ 虚烦” 二字所引起的混乱。《 伤寒论辞

    加以重新认识。“ 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 漫无 典》 说: “ 虚烦, 指由无形邪热所致的心烦。阳邪 内

    定见, 药证不合, 难以奏效” | 。诚愿拙文有裨于对 陷, 不与痰水 、 宿食等有形实邪相结, 郁而不伸, 扰乱

    栀子豉汤证治的理论认识及l 临床上正确使用栀子豉 胸膈, 故虚烦。……治宜清热除烦, 用栀子豉汤 ” l 3

    汤及其类方。 根据这一解说, “ 虚烦” 有三层含义, 一是无形邪热所

    - 栀 子 豉 汤 主 证 认 识 混 乱 莩 根据刘渡舟教授确立的运用经方关键在于抓主 方。其实, 这种认识始肇于《 注解伤寒论》 。成无己

    姜元安 . 男 , 3 6岁, 医学硕 士 . 副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9 9 9年第 丝卷

    是第一位为《 伤寒论》 作注者。他在注解第 7 6条时

    说 : “ 发汗吐下 后, 邪热乘 虚客于胸中。谓之虚烦者 ,热也。胸中烦热, 郁闷而不得发散者是也。热气伏

    于里者, 则喜睡。今热气浮于上, 烦扰阳气, 故不得

    眠。心恶热, 热甚则必神昏, 是以剧者反覆颠倒而不

    安. 心 中懊侬而愦闷。……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

    邪。 ” l 4 自成无己以降, 栀子豉汤治疗热扰胸膈而为

    虚烦 , 且心中懊侬与反覆颠倒并列以说明虚烦之剧

    者 . 基本已成定局。

    2 “ 虚烦 之说, 缎于“ 胃中空虚“

    “ 虚烦” 在《 伤寒论》 中共见于三处, 除了第 7 6条

    之外, 第 1 6 0条和第 3 7 5条也都提到“ 虚烦” 二字。

    第 1 6 0条说: “ 伤寒吐下后, 发汗, 虚烦, 脉甚微, 八九

    日心下痞硬 , 胁下痛 , 气上冲咽喉, 眩 冒, 经 脉动惕

    者, 久而成痿。 ” 第 3 7 5条说: “ 下利后更烦, 按之心下

    濡者 , 为虚烦也 , 宜栀子豉汤。 ” 这两条原文虽然均未

    说明何为“ 虚烦” , 但均提到了“ 心下” 部位, 至少提示

    了“ 虚烦” 与“ 心下” 有密切联系。如果想要弄清楚两

    者之问的确切关系, 就应该结台第 2 2 1 条来认识。

    第 2 2 1 条说: “ 阳明病 , 脉浮而紧, 咽燥, 口苦, 腹满而

    喘, 发热汗出, 不恶寒反恶热, 身重。……若下之, 则

    胃中空虚, 客气动膈, 心中懊侬, 舌上苔者, 栀子豉汤

    主之。 ” 结台这一条 就可以清楚 地看到, 所谓“ 虚烦”

    是指由于误治后, 使得胃中空虚, 邪热乘虚而客于胃

    中( 心下) 所引起的烦躁。“ 虚烦” 是指在“ 胃中空虚”

    这样一种特定情况下出现的烦躁, 而不是相对于热

    邪与有形实邪相结所致的“ 实烦” 而言。《 伤寒论》 中

    只有“ 虚烦” 之说 . 并无“ 实烦” 的提法。如果说只有

    栀子豉汤所冶之烦为虚烦, 那么, 除此之外, 在《 伤寒

    论》 三阴三阳病证中所出现的各种烦躁岂能都属实

    烦?

    “ 虚烦” 可以用栀子豉汤来治疗, 但不是专主于

    栀子豉汤, 如原文第 1 6 0条所言的病证就不是栀子

    豉汤所能治疗。那么, “ 虚烦” 与“ 心中懊侬” 是两种

    不同的临床表现?还是不同程度上的同一临床表现

    呢?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澄清, 那就不可能认清栀

    子豉汤之证治。

    3 “ 心中懊侬 , 实乃胃中嘈杂

    “ 心中懊侬” 是包括病位在内的一个临床表现。

    成无己说: “ 伤寒懊侬, 何以明之?懊者, 懊侬之懊;

    侬者, 郁闷之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6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