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解读
编号:11689137
感悟健康做个真正的健康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25日 《当代健康报》 2008.09.25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近年来全心致力于倡导健康新观念、普及健康知识工作,举办过1000多场演讲,他的有关健康的书籍销售数百万;著名作家苏叔阳创作过《丹心谱》、《中国读本》等多部作品,身患癌症多年依旧欢笑如初、笔耕不辍。这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携手谈健康,从哲学、文化、历史等多方位对健康进行诠释,将权威理论与亲身体验巧妙融合,让人耳目一新。

    《感悟健康》一书中对健康的概念、心态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如何投资健康、如何对待疾病等问题给读者以深刻启迪,并呼吁全社会从“被动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进行一次健康观念的革命。

    A真正的身心健康并不容易

    健康是一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对健康的真正含义还是比较模糊的。在生活中,有的人身体稍有不适就赶紧往医院跑,不检查出点毛病不算完,就好像和自己过不去似的,这种人应该是“健康的病人”;还有一种人,虽然肌体上得了病,但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娱乐什么都不耽误,治疗疾病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件平常事,这样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带病的健康人”。“健康的病人”可能在郁郁寡欢中真得了病,而那个“带病的健康人”则可能在快乐中变成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 http://www.100md.com
    洪昭光:我相信,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从调查来看,过去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是收入、住房等,而现在,健康已成为新的热点和焦点。人们常常说,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说20世纪的医学以病为本,以医疗为中心,那么在21世纪,医学就应该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也就是说,“健康”这个概念的着眼点要提前。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健康是最大的节约。到底什么是健康?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细琢磨好像又挺复杂,因为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一样。那到底怎样才能科学地理解“健康”的定义呢?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如果我去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问题,那我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其实不然。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刚刚成立的时候,全世界的顶尖专家经过集体研究,对于“健康”的概念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 从躯体、心理及社会人际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来看,都具备非常完美的状态,三者缺一不可。到了20世纪90年代时期,专家们又给“健康”这个概念增加了一条标准,叫做“精神道德健康”。我认为这个概念提得非常好,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了。一个人如果患有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者糖尿病,他当然不算一个健康的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人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但是他的脾气、性格很坏;有的人则心态不好,人际关系糟糕,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更有些人道德低下,违法乱纪。从精神道德的层面上分析,这些人都不是真正健康的人。
, 百拇医药
    因此,健康与否最核心的关键是适应能力是否良好。一个人在生理方面适应不良,那他的躯体就会得病;如果对社会适应不良,那么他在工作、家庭、社会交往等方面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表现为精神不振。生物学上的适应不良和社会学上的适应不良都可以造成真正的疾病。健康的本质绝不仅仅只表现在生理状态上,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并不容易。

    苏叔阳:洪教授说,20世纪的医学以病为本,以医疗为中心;21世纪则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我以为这是一个很科学又“与时俱进”的观念。的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人是社会性的个体,所以关于健康的观念必然会注入更多的社会因素。有报道说,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占到总人口的70%,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现代都市人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工作、生活,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不少人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身体某个部位感觉不舒服,可去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其实,不舒服的感觉很有可能是由于工作上的事情影响了情绪,或者是由进食不当引起的,并不一定就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因此,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很大。记得洪教授曾做过“健康快车报告”,其宗旨其实也是在提倡人们通过调整自身来解决健康问题。刚才听了洪教授的观点,我也深有同感。一个人如果想拥有真正的健康,一定要靠自身良好的适应能力,不仅要适应生物学,更要适应社会学。当然了,即便适应得非常好,也会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像花开花谢一样。
, http://www.100md.com
    洪昭光:对,健康往往取决于人们的观念正确与否,健康就在人们心中。与此同时,也千万不能忽略了行动。比方说,很多人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可还是照抽不误;知道酗酒不好,可还是放纵狂饮;知道生活应该有规律,饮食应该平衡,可还是做不到。如果我们光是心里想着健康,没有实际行动,那也是空谈。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更应该付诸行动。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如果人们能做到这四点,应该不容易有什么疾病了。不过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说好多人感觉压力大,想去放松一下,可是却误解了放松的意思,把“放松”理解成了“放纵”,叫上三五好友出去撮一顿,在酒桌上暴饮暴食,喝得酩酊大醉,最后还要搓一宿麻将。这样的“放松”方式当然会适得其反。我就看到媒体报道过一个人连续搓三天麻将、结果暴毙的例子。

    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绝不能靠上医院、吃药。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顺应生物钟。因为大自然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做儿女的当然应该顺从母亲。
, 百拇医药
    B一生健康的关键在中年

    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轻松,六十成功。30—60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疾病高发期,只有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及时采取防病措施,才有可能步入幸福的晚年。

    苏叔阳:“三十而立”不仅仅是指事业上的立,还是一个人形成完好的心态、完整的人格的初步阶段。

    客观地说,对于完整人格的培养,社会上和我们自己都不大重视。人的很多能力是大自然赋予的,但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发掘,比如说写文章。古代中国人写文章是文、言分开的——— 说话和写文章是两回事。所以,会说话的人不一定会写文章。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某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你就应当学会利用它,比如说运动。人人皆有运动的天性和能力,社会也在尽可能为人们提供运动的条件,可咱们并没有好好利用起来。于是健康就成为社会问题。
, http://www.100md.com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到了 30岁,你就应该有一项能立住的东西,除了事业有成,对社会的认识有成,也应该拥有把握健康、对生命负责的能力。这就是我理解的“三十而立”。这才是身为一个社会人在人生的初步阶段的合格表现。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在如花的年纪就凋谢了自己的生命之花,除了客观的原因,也应当反省自身。“四十不惑”就是你知道哪些行为该为,哪些不该为;“五十知天命”就是你开始懂规律了;到了60岁,你方能成为一个完全合格的社会人。

    C精神力量让你变得强大

    人的生命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如果得了病以后你能够正确对待它,那么在遇到坎儿的时候,别人拉你一把,你自己加把油就过去了。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拉也没用。

    洪昭光:健康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力量。人体的抵抗力分各种不同层次,由各个系统组成,它需要一个总指挥——— 心理,如果这个“总指挥”乐观向上,积极稳定,那么它就可以调动全身所有抵抗力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攻击力。
, http://www.100md.com
    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阿姆斯特朗是美国自行车运动员,他患了睾丸癌,后来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又转移到脑部。这是晚期睾丸癌的症状,医生说他死亡的概率是 99%,活的可能性小于1%。一般人听到医生这话会被彻底打垮的,可阿姆斯特朗对医生说,“没事,大夫您放心,我不怕。您不是说活的概率有1%吗?我就是那1%!”阿姆斯特朗的睾丸被切除后不断进行放疗,他奇迹般恢复了健康。而且他的自行车越练越好,他从全省冠军、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获奖无数。

    还有一位26岁的法国姑娘患了子宫癌,切除子宫两个月后,癌细胞转移到卵巢,又赶紧把卵巢切除了,可几个月后竟又转移到结肠。她接连做了八次手术,满肚子都是刀疤。几个化疗疗程下来,姑娘的头发全掉光了。她吃不下东西,吃了也会全吐出来。她骨瘦如柴,最后彻底绝望了。她觉得上帝对她不公平,自己这么年轻就得了癌症,还不如死了算了!她天天琢磨怎么个死法,是摸电门呢,还是吃安眠药?有一天她的一个朋友来看她,惊讶地发现她好像变了个人,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她说我已经绝望了,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死得更快一些吗?朋友劝慰她说,你千万别死,生命非常珍贵,人生很有意义,你想一想你这一辈子什么时候最高兴吧。
, 百拇医药
    姑娘想起了三年前她在海滨滑水、游泳。蓝天白云,微风徐徐,海鸥在海上飞翔,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时候感觉最快乐。于是姑娘决定和她的朋友再去体验一下当时的感觉。可这时候她连站都站不起来了,一站起来就摔倒,这是因为她卧床太久的缘故。为了体会三年前的幸福感受,她重新练走路,又接着练滑水。其间,她遇到一位同样身患癌症的小伙子,他们俩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越练越好。很长一段时间后,医院让她去复查。化验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她的一切生理指标都正常了。两年后,这个姑娘获得了世界女子滑水冠军。

    人如果有了精神的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拿破仑有一句名言——— 在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个是剑,一个是精神,归根到底,人类的精神力量会战胜剑的力量。在打仗上是这样,在癌症上也是这样。当然了,咱们还要相信科学。

    不管是预防疾病还是治疗疾病,如果我们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那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乐观主义者总是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他有目标,愿意努力;而悲观主义者,总是从负面的、消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的人没有目标,前途也是灰暗的。态度悲观的人容易得病,就算没得病的时候,他也是“健康的病人”。, 百拇医药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图书&话题 > 洪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