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37期
编号:11712385
携手五年 辉煌未来 2008年中国腹泻病高峰会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2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37期
携手五年 辉煌未来 2008年中国腹泻病高峰会报道

     编者按 2008年9月6日,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在湖南长沙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腹泻病高峰会(CDS),这是继2004年以来公司连续举办的第5次腹泻病盛会,本次会议主题是“携手五年,辉煌未来”。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桂永浩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顾问姚宏昌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消化科、儿科、感染科的冉陆、林玫、袁耀宗、朱启镕、陈洁和聂青和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缪晓辉与吴小平教授则以辩论的形式,就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否由感染性腹泻引起发表了个人观点。以下就会议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河南省腹泻病流行病学和病原谱研究

    CDC冉陆教授指出,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CDC对河南省居民进行每月1次入户调查显示,腹泻病2周发病率为1.77%,年发病率约为0.46次/人-年。0~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2周发病率达7.23%,年发病率约为1.88次/人-年。估算的门诊就诊率为64.64%,住院率为1.14%,半数以上患者接受口服药物治疗,但无人采用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疗法。对腹泻患者的用药调查表明,未就诊患者的自购药和自备药中以抗生素为主(59.38%),其次为止泻药,仅3.3%的患者使用黏膜保护剂,口服补液更是无人使用;门诊患者同样以抗生素使用最多(46.12%),仅1%的患者采用口服补液;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48.02%)与门诊患者用药情况相似。然而,滥用抗生素加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耐药性,目前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对≥3种抗生素耐药)分别高达96.88%和56.32%。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患者在发生腹泻时使用抗生素,这不仅有害于患者健康,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从本次调查结果看,60岁以上腹泻患者的住院费用平均可达1090.70元/次,其次为1~5岁患儿,为650.54元/次。
, 百拇医药
    病原谱学研究显示,导致腹泻病2周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是志贺菌、沙门菌、致泻大肠杆菌中的肠黏附性大肠杆菌。此外,细菌性腹泻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29.1%对17.19%),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13.7%对10.9%)。

    广西地区腹泻发病与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玫教授报告,广西地区全人群腹泻发病率为0.2887次/人-年,0~1岁婴儿发病率最高,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0.4772/千人-年,腹泻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3.02元/人,其中药费占77.30%,间接损失为45.26元/人,全区腹泻病总体经济负担约为12.6亿元/年。

    药物性腹泻和症状性腹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耀宗教授指出,多种药物可引起胃肠道损伤,其发病率、死亡率和治疗费用被明显低估。药物性胃肠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药物性腹泻多见,多为急性起病,水样便多见。但致死性胃肠道出血或穿孔也可发生。可能引起药物性腹泻的常见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等。治疗措施为停用相关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加用抗胃肠动力药或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最常见的药物性腹泻,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最常见原因。AAD常发生于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1~2周,与药物剂量或给药途径的相关性较小,其发生率因药物不同而异。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中,有20%可发生AAD,其中20%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
, 百拇医药
    症状性腹泻包括功能性腹泻(腹泻型IBS)、胃肠道病变(炎性肠病、肿瘤等)、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总之,多种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腹泻,大部分病变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药物性或症状性腹泻有赖于合理的鉴别诊断、详细的病史和良好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治疗方法以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和保护肠黏膜为主。

    人类NoV胃肠炎研究近况与急性腹泻儿童NoV感染监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朱启镕教授介绍,人类诺如病毒(NoV)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急性胃肠炎(AGE)病毒病原,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很好地认识。多国研究表明,NoV是成人急性暴发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是集体机构急性暴发性胃肠炎的首要致病原(60%~93%),此外NoV也是儿童和成人散发性AGE的常见病原之一。NoV所致胃肠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是否经呼吸道传播尚待证实。该病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但暴发性多见于冬春季。NoV性胃肠炎的潜伏期为12~48小时,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痉挛性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腹泻次数5~10次/日,稀水蛋花样,无腥臭味,发病1~3天后病情缓解,病程平均5天,小儿持续时间更长。本病可通过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诊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需抗生素治疗,可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以及采用口服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 百拇医药
    为了调查我国主要城市儿童NoV胃肠炎特征、社区儿童AGE的患病率和住院率、建立快速诊断方法以及检测NoV基因型和是否存在变异株,在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等5家医院进行了由博福-益普生腹泻基金资助的NoV流行病学研究(NICE研究)。NICE研究检测对象为1月龄至14岁的AGE初诊患者,研究将为期1年。

    迁延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大学儿童医院陈洁教授指出,迁延性腹泻最常见病因是急性腹泻后迁延不愈,在欧美等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亦是主要病因之一,而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是主要诱因。迁延性腹泻病程通常为14天至2个月,治疗措施以补充营养为主。慢性腹泻并不常见于AGE后,其病因随患者年龄不同而异,病程>2个月,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性腹泻。诊断慢性腹泻需要收集患者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等)和进行病因分类。慢性腹泻导致的营养不良是儿童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调整饮食、营养治疗、慎用抗生素和微生态疗法。对于严重患者,应尽量采用口服治疗。
, 百拇医药
    急性腹泻病原与治疗研究进展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聂青和教授报告,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至泻性大肠埃希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因)和NoV等。在发达国家,婴幼儿腹泻以病毒感染最多,但在发展中国家,细菌性病原体仍是儿童腹泻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因。近年来还发现了新病原体,如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等。对于婴幼儿急性腹泻无需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以纠正脱水为治疗原则,其中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采用改良的低渗口服补液盐(ORS,Na+:75 mmol/L),尤其在小月龄患儿中安全有效,ORS应少量多次给予,脱水纠正后应尽快开放饮食。

    辩论:感染性腹泻与IBS

    正方:IBS是由感染性腹泻引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缪晓辉教授作为正方辩手指出,虽然IBS被定义为一种功能性疾病,但对患者进行的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均显示肠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性组织学改变。之所以提出感染后IBS(PI-IBS)的概念,是因为有证据表明:①这类患者曾感染过志贺菌等,而且1/3感染沙门菌的患者发生了IBS;②PI-IBS的症状常为先前感染的延续,多数IBS患者有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③益生菌可显著改善IBS症状;④与非PI-IBS比较,PI-IBS患者更多出现腹泻症状;⑤最重要的是IBS患者肠黏膜组织有炎症改变。有学者提出PI-IB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精神神经因素和肠道菌群改变等三方面。总之,PI-IBS可能是独立于功能性腹泻之外的一组疾病,不应归类于一种综合征。IBS由感染性腹泻引起,以便秘、腹泻、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表现的非PI-IBS应属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 百拇医药
    反方:IBS并非由感染性腹泻引起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吴小平教授从IBS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IBS与感染性腹泻的区别和联系等几方面反驳了缪教授的论点。他指出,IBS被定义为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以排便紊乱为特点。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将IBS的发病时间从12个月中至少12周有症状缩短至6个月中近3个月出现症状。IB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的青壮年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约占75%)。从病因看,IBS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包括环境刺激、精神因素、神经-内分泌改变、饮食以及遗传因素等。鉴于IBS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抗抑郁治疗和服用益生菌等。总之,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脑-肠相互作用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腹泻仅是IBS的症状之一,是“果”而非 “因”,即IBS是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感染性腹泻不引起IBS,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的地区IBS发病率并不高,肠道感染仅是诱发IBS的众多因素之一。

    会议总结

    姚宏昌教授最后总结道:本次会议儿科、消化科、感染科、传染科等领域专家、学者云集,学术报告内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同时也为各领域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促进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更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