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太极拳
编号:11715473
大桥对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30日
     大桥对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解读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与太极拳之关系犹《论语》之于儒家、《老子》《庄子》之于道家,对于太极拳经典文献解读各家不尽相同。余习练太极拳多年,拟作解读。

    原文: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 http://www.100md.com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廖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余习练太极,而《太极拳论》未能全悟。贴于此,便于时时揣摩。

    第一段: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大桥的体悟:这一段主要是讲述太极与太极拳套路中太极状态的表现。

, http://www.100md.com     什么是“太极”?它是由“无极”而产生(“无极”即老庄所云浑沌状态),“太极”是阴阳和谐共存的母体。无极而太极,是谓由混沌而生阴阳。太极拳一动起来即分阴阳,每招每式均讲究阴阳虚实,每个动作均不要做的过度,也不要做的不到位。随着对手的出拳劲路,自己因势利导,可屈可伸。太极推手,对手劲路刚猛,我则以柔化之,这称之为“走”(“走化”之意);我方处于顺势,对手处于背势,则应粘连住对方,使其不得逃遁,这叫作“粘”。对方出招速度快,则我方也当迅速应对;对方缓慢,我则缓慢跟随。

    太极拳虽然变化万端,但“太极”之理则以一贯之。

    第二段:主要讲述习练太极的三个阶段,以及太极修炼者可能达到的境界。

    先看原文:“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大桥的理解:按照王宗岳的说法,习练太极应该有三个阶段,一为招熟,一为懂劲,一位神明。
, http://www.100md.com
    因为如果习练太极日久,熟练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不难的;招熟以后,通过拆拳与单势训练,通过个人的体悟,也可以逐渐理解套路中劲路的走向。由“招熟”到“懂劲”是一个“渐悟”的过程,需要习练者长期锻炼与悉心的体会。这两个阶段相对来说是容易达到的,但“神明”阶段却有些费力。

    “懂劲”后,习练者会逐渐趋向“神明”阶段。“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招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需要习练者长期的锻炼与体悟。

    “豁然贯通”的状态比较模糊,大桥的理解“豁然贯通”的状态就是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也就是“神明”阶段的状态。大桥没有达到此种状态,所以只有想象。也许只有那些“豁然贯通”过的高手、大师能够阐述得清。

    原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 http://www.100md.com
    结合上下文,这里详细描述了习练者“神明”阶段的状态。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论述的是太极拳上下左右的要求。“虚领顶劲”指以头顶百会领劲,要求头不能仰也不能低,而要中正,以百会引领身躯;“气沉丹田”指气沉于肚脐以下的丹田。二者一为上,一为下,形成对拉,使身体放长(也有高人指出,“气沉丹田”不若“气沉涌泉”好)。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大桥理解为是对左右的要求。“不偏不倚”指身体中正,不能左右前后歪斜;“忽隐忽现”,身体虽然中正,但动作可以前后左右运转,形成太极圈,动作与用意或隐或现,可以随时而发,然亦复归中正。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论述的是虚实的转换。如果重心在左,则左为虚(下实上虚,左脚踏实,则左手为虚);重心在右,则右为虚(右脚踏实,则右手为虚),反之亦然。否则为“双重”,太极拳习练者要避免双重。
, http://www.100md.com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主要就个人习练者而言;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主要就双方搭手而言,太极是一种意与气的运动,习练者的用意很重要。如欲将对手发出去,必有发出之意,高手有将对手由地上发到房上者,即“仰之则弥高”之用意,而我居高出,欲将对手压住,则亦当有“俯之则弥深”之意,杨澄甫所谓“打入地下”即此意。

    当然,“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解释为如果对方比自己高大,我则从其下盘着手,专攻其脚与小腿 也是有道理的。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亦指交手时进退之用意。强调的是用意,意到、气到、拳到,如进攻,则意拳合一,进攻之意要狠、猛;如退守,则亦当迅速果断。

    当然,“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解释为推手时,对方进攻迅速,我迅速引化也是可以的。
, 百拇医药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句话比较玄,大意是太极修炼者对于阴阳平衡把握的相当到位,阴阳消长,物极必反,如身体平衡时突然落下一只羽毛或一只蝇虫,自身的阴阳必然被打破,必须重新调整。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大桥推手较少,听劲较弱,在推手的过程中,训练根据对方的劲力判断对方的意图,逐渐达到“知人”,同时自己或隐或现,使对方无法探查知己。

    上述均是作者对“神明”阶段状态的描述。“英雄所向无敌”,就是由长期锻炼上述要领而达到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这一节主要论述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区别。

    各家武术动作要求有区别。总而言之,壮欺弱、慢让快、力大胜力小,等等。这些都是先天赋予的能力,与习练者长期锻炼而达到的境界无关。
, 百拇医药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太极拳“四两拨千斤”显然不是以力取胜,一个老叟能抵御众人,难道速度快就能取胜么?立如秤准----身法正;活似车轮----身法灵活,犹如车轮旋转。偏沉则随-双重则滞:重心与虚实问题。“双重”是太极拳习练者常见之病。它的弊端很大。“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主要在于没有分阴阳,没有分虚实,没有真正“太极”存在。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这几句又是强调区分阴阳的重要性,太极之所以名为太极,就是要区分阴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