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15465
说说中医的“对证”与西医的“对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3日
     在现实生活中,99%的人在患病时总是先去求助于西医,在西医治不好的情况下,才有人会去选择中医,有时甚至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的。为什么绵延了几千年的国粹中医沦落到了这个地步?

     世人对西医盲目相信

    西医的具体年龄并不长,如从显微镜的出现、西方解剖学的兴起计算,至今也不过三四百年,就西医进入中国来看,总共不过二百多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西医的解剖学、病理学的确简洁明了,显而易见,见而易懂。打针服药,简捷方便,已经深入人心,这是西医对中医的冲击,造成中医地位日益趋微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西医用动物做实验和用仪器搞科研,从听诊器到显微镜、X线、胃镜、CT、磁共振……,从临床便、尿、血液化验、生化全套到病理切片,似乎都在告诉人们各种仪器检查和学说都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依据,也似乎同样在告诉人们西医的科学性……,但人们忽略了创造理论的是人,制定仪器运行规则的是人,他们在一定阶段的认知也可能出现错误。
, http://www.100md.com
    在日常的应诊中,病人常常会按西医的“病名”请中医医生治病,这在临床上是司空见惯的。这种现象明白地显示了病人对西医的熟悉和认可度。“西医依靠先进的现代化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诊断就明确真切,治疗时可以对症,疾病也就容易治愈”。这是世人对西医的普遍认识,也是世人印证中医依靠看看问问摸摸不科学的依据。然而,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前列腺炎”、“支气管炎”等病证,的确有仪器可以明确诊断,但为什么疗效甚差难以治愈?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哪里?会不会对疾病的“认识”上就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这些,世人并没有思考,也没有怀疑,而是照单全收。还有,诸如“更年期综合征”、“多疑症”、“焦虑症”、“原发性不孕症”、“习惯性流产”、“荨麻疹”等等疾病,在现代仪器的检查中检查不到具体的指标,也就是说,现代仪器根本不起作用,它们的诊断只能依照病人的述说和医生的认识,病人从医生那里得到的,只能是“医生说是什么病,就是什么病”,对此,病人也不作思考和怀疑,甚至也无从思考和怀疑。

    举个曾了解的具体病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张某,女,38岁,因月经延期10天左右,每次经量少,行经最多也仅3天,多方诊治,经过各种现有的医疗仪器检查均无异常,求诊于各大医院不下十余次。其中有位教授诊断其为“功能性月经稀少症”,经各种药物多次治疗,不见效果。后张某又求治于另一家大医院某教授,这位教授又给她做了一系列检查,最终也没有发现问题,但这位教授否定了“功能性月经稀少症”,解释说张某的年龄正当壮年,体质也很好,绝对不是“功能性月经稀少症”,因为这种病只有在49岁左右、更年期年龄段的妇女人群中才会出现,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妇女,体内很多女性特有的激素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造成排泄月经功能的下降才能诊断为此病,所以你应该是“月经稀少症”。张某听后,心里很高兴,因为她认为这位教授说得很有道理,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八个多月的治疗,结果发现第一次使用雌激素及黄体酮等药物时效果比较好,月经提前了五天,量也明显比原先多了很多,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月经越来越少,甚则出现了两个月勉强行经一次,而且月经的畅通度差了很多,月经难以下行的感觉也很明显,月经的质地变得比原先稠厚了许多,那位教授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治疗再次以失败而告终。后张某又去找了一位妇科专家,专家又给她作了全面系统的全身检查,结果也是查不出什么异常指标,但是专家否认了前面两位教授的诊断,说是“子宫轻度萎缩”,张某感到很纳闷,按理说就医治病的时间已经一年多,各种检查全都是在正常范围,光检查的花费也有将近三万元了,怎么又变成了“子宫轻度萎缩”呢?但是专家的热情和认真使张某非常满意,专家耐心地从月经与女子内分泌激素的关系,一直讲到子宫萎缩是月经少行或闭经的罪魁祸首,子宫轻度萎缩会导致性功能下降、性生活淡漠、性生活不和谐、家庭破裂等等,以及月经少行或闭经是子官萎缩的早期症状,现在的医疗仪器对于这种疾病的早期是检查不出来的,建议平时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地多过些性生活以提高机体的性功能。张某心里甚感宽慰,按照专家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按时地进行体育锻炼,也增加了性生活的次数,每一个月左右去复诊一次,连续五个多月后,病情仍然没有一点起色,体质也不见好转,反而常常出现腰酸腿软,疲乏无力等症状。到了此时,张某感觉自己的月经异常不但没有治好,体质反而在下降,她怎么也想不通,那么有名的专家教授,三个名医三个诊断,各说各有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也严格地照办了,怎么最终还是没有驱除病证,这个病难道是不治之症吗?其实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三位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不同,自然诊断不同。仪器检查提供不了有用的参考依据,这三个不同的诊断是如何得来的呢?当然是病人的诉说,加上医生的思维逻辑,其实,很多疾病在西医检查中是得不到依据的。如上面所说的“更年期综合征”、“多疑症”、“焦虑症”、“原发性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等,所以这类疾病在西医的治疗体系中,很难得到确切的疗效,这种情况也是很普遍的,但是当人们花去大量的精力和医疗费,最终病情得不到改善时。几乎不去反思医生作为一个人是否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也没有人去质疑这些疾病名称由来的正确与否,更没有人去怀疑西医对这些病的认识上是否存在错误,因为人们坚信西医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医学,在他们的脑海里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的西医学就是正确无误的标志,他们奉西医的论点和医生的认识为“圣经”,人们的这种对西医的“迷信”对中医的冲击是极其巨大的。
, 百拇医药
    这位张某后来经中医诊治,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肾阳亏耗,方用:熟地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8克,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炙黄芪30克,肉桂3克,鸡血藤20克,益母草20克,沙苑子15克,菟丝子15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鹿角霜30克。这是以十全大补汤为基本方,加减应用治疗两个月,各种症状明显改善,间断继服半年而愈,健康如初。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 百拇医药
    

     中医治疗的实质是什么

    中医治疗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很明确,那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在很多人眼里,“西医治病,中医治证”,以为中医之“证”无非只是各种症状的组合,这是一种对中医根本不了解的错误认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得到患者的各种症状、内外表现,经过“整体”地辨识,认识疾病的证,通过调整机体“阴阳”使之平衡以达到治疗目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得到辨识之证,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来对证治疗。中医认识的这个“证”是“病理变化的本质”,与“疾病的本质”的化身。
, http://www.100md.com
    纵观我国的医学史,屡见中医治愈西医深感棘手的危重病情,治愈西医目前仍感极度困难的流行病的事实之时,即便是那些完全被西医“武装头脑”的世人,也不得不为之惊叹。比如有史记述:1956年,河北某地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当时的名医蒲辅周老先生,根据极大多数病人出现高热、大汗、大渴、脉搏洪大、舌红苔干等辨证为“阳明经热”,应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白虎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事隔不久,北京也暴发了大规模的“乙脑“,当人们再用白虎汤时,效果就不那么灵验了,这时蒲老又根据大多数病人具有温湿多汗,或伴身重足冷,胸腹满闷,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搏濡数的特点,在方中加入苍术一物,立时疗效大增,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据蒲老分析,前一次,“乙脑”流行,病人外感温热病邪者多,所以表现为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是“白虎汤”证,用白虎汤清热泻火,随手而愈之效出于辨证的准确。后一次流行,很多病证虽类同前次白虎汤证,但由于气候潮湿,病人受累后已夹杂了湿热邪气,。很多医生浑然不识,仍一味应用白虎汤清热时,难免效不从心,后在白虎汤方中加人芳香燥湿的苍术后,处方变得既清热,又除湿,疗效随即显著产生,这正是针对病机而设。
, http://www.100md.com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高度概括,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综合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辨别过程,判断某种“证”后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手段,“辨证”所得出的“证”,是经辨识后得知的此时此刻人体内外的整个机体状况,所以说:中医治疗的是此时此刻的人体内外的整个体状。

     “证”与病名具有本质区别

    西医学很注重病名,普通老百姓也迫切想知道,其实病名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只是称呼和符号而已。中医的治疗针对“证”,而“症状”是疾病所为,是患者机体内在的不适感觉和外在的不适表现。西医有自己的诊断,是西医的特点;中医有自己认识疾病的方式、方法,是中医的特色。由于二者在认识疾病上的不同,决定了治疗理念等方面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本质上的截然差异。

    再举一例说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病名重要与否的认识。
, 百拇医药
    陈某,女,29岁。2006年11月13日来诊,患者自2002年至06年共怀孕5次,人流2次,自然流产1次,胎停育2次。夫妻共同做了疾病相关检查多项,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胚胎停育。最近一次怀孕为2006年3月12日,孕7周因阴道少量流血,伴有小腹疼痛于医院检查,发现仅有胎囊,无胎心胎芽,保胎治疗至9周,检查未见胎心胎芽而行清宫术。此次清宫术后月经5-7/28天,量少,经色暗红且逐月加重,至就诊当月经色黑红,月经初为褐色、量少、痛经,腰酸,易乏,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舌质暗苔微,脉沉细弦,略涩。此病例女性年仅29岁,各项检查均正常,于2002年—2006年4年内怀孕5次,但自然流产1次,胎停育2次,损伤胞宫、肾精较重,因多次清宫亦致气耗血伤,气虚则运血无力而致血瘀,加之胞宫受损,故月经渐少,色黑,人易疲乏,又妇人肾以系胞,腰为肾之府,清宫术伤肾而腰痛,舌质暗,脉沉细弦略涩表现其人肾虚,气血不足,兼有血瘀,故当治以益肾填髓,补气养血活血。处方为: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熟地30g,川断10g,杜仲10g,仙灵脾10g,黄精10g,黄芪30g,红花10g,紫河车10g,孕育药包1包(自拟专用药),服药一个月(服药7天,15天时均调方一次),12月4日月经来潮,无腰痛、痛经,无疲乏感,经色较以前略有变红,舌质稍暗,苔薄白,脉沉细。上方稍事加减继服2个月后,月经色红,无不适,巩固治疗1个月(前半月每付药服2天,后半月每3天一付药)怀孕。孕后服用健脾益肾安胎药物4个月,于2008年2月顺产生育一健康男婴。
, 百拇医药
    病人花钱求医消费,希望的是把病治好,而不是要得到一个正确与否的病名,病名只是医学界研究探讨病人症状的符号。陈某经西医诊为“胚胎停育”病名可谓清晰明了,但是治愈疾病的目的却没有达到;而中医根据望、闻、问、切所得的一组症状,并综合分析这组症状在整个机体中存在的相互因果关系得出一个“证”并对证治疗,,从中可以看出“证”与病名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对证治疗”还是“对病治疗”是治病的原则,只有正确地符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并针对其用药组方,才符合治疗疾病的本质,才是治愈疾患的保证,所以、“对证”远比“对病”治疗更具合理性和正确性。中医的疗效来自于正确的辨证和组方用药的得当,,不可能来自于病名的正确与否,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针对“正邪搏战”中,机体内部瞬息万变的实际“战况”,应用的则是灵活机动的哲理性“战术”。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是中医的医学理念。一切废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法都是错误的,一切辨证不当或失误,或以病名对号入座的治法,必定难以出现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