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下)
四、诗词中的中医
诗词自《诗经》以来,伴随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涉及医药的亦蔚为壮观。古人作诗有隐药名者,如李在躬《支颐集》中有首《山居即事》:
“三径慵锄芜秽(生地),数株榴火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过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烹新茗(小儿茶),倦倚薰笼炷篆烟(安息香)。
为多研常讶减(缩砂),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句连(续断)。
, 百拇医药
为爱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向遥天(连翘)。”(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
我想,只要略具备中药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人,读了这首诗,是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的。
又如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仔细推敲,你也会发现这其中竟然也隐藏了四味中药。第一句暗指当归;第二句为白头翁;第三句为人参(儿童不识此人,觉得此人陌生——人生。“人生”与“人参”谐音;也有人把“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解为出生之地,出生之地可以简称“生地”,这正好与中药的“生地”同音同形。揭开这个谜底之后,人们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中药的名字也可以这样一种写意的方式出现。
, 百拇医药
古往今来,最擅长以药作诗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陈亚颇为幽默,被称为“滑稽之雄”。他有一百多首药名诗广为传颂。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赠祈雨僧》),皆脍炙人口。又如陈亚的药名诗《生查子·闺情》三首:
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显然,这三首《生查子》,深沉婉约,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这可以说是他对写药名诗的经验总结。
, http://www.100md.com
除了在药物的名称上铆足心思,穴位名也被人编撰成很有特色的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先生精于此道,现摘其穴位诗《赞医道》于此:
习医虽未到京门,府舍关门竟有成。
神道已赢众口赞,天池太乙正攀登。
诗中“京门”指专门的学府,“府舍”此处指家中,“关门”指闭门自学,“神道”借指医术高,“天池”、“太乙”借指医学的高妙境界。这几个都是穴位名称,列于诗中,竟也将作者自学成才的豪情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戏曲中的中医
戏曲的大量出现,主要在元代。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大量反映君臣将相,士农工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自然少不了医药元素,或许没有专门剧情,但巧妙安排穿插其中的,委实不少,比如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中的一段:
, 百拇医药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这一段将14味中药很巧妙的安插于字里行间,读来确实玩味无穷。这14味中药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
六、小说中的中医
小说是以描写人物和场景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有些作家也常常会把中医中药用来描写。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明清之际的作家周清源,在《西湖二集》第十二卷中,就用了几十味中药名,来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
, 百拇医药
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紫菀的鸳鸯绦,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饴,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钩身。渐渐的病得川芎,只得背着母亲,暗地里吞乌药丸子。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
这一段里有中药:红花、青黛、皂角、天花粉、何首乌、香白芷、三棱、金银花、大黄、紫菀、滑石、沉香、豆蔻、朱砂、当归、使君子、远志、桃仁、羌活、芡实、麦门冬、王不留行、百部、藁本、相思子、蒺藜、全蝎、川芎、乌药、没药、槟榔,这种描写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诗,来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 http://www.100md.com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至于《红楼梦》更是涉及相当多的医药知识,有今人特将其中相关部分撷取编撰,写成《红楼医话》,可见医文并见之频繁。
七、书法中的中医
书法是一种艺术,遣方用药是中医郎中的笔头功夫,颇有才情的杏林才子们,对书法也就有了割舍不了的情感。他们总是喜欢在一切可能逞才的地方“显山露水”,除了以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出现之外,甚至在处方之中也会大显身手。
好的书法,除了流畅遒劲漂亮的字体以外,还要有美妙的书法内容。因此,遣方用药和吟诗弄墨,自然少不了相互渗透。郎中在处方之中,对药物进行巧妙的排列,也能闪现出艺术内容的光芒。比如:
, 百拇医药
青陈皮、赤茯苓、紫苏叶、白豆蔻、白茅根、黄菊花、绿豆衣、蓝花菜(鸭跖草)、黑山栀、紫丹参、粉甘草
这是一剂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的药方,药名五颜六色——红、黄、绿、青、蓝、紫、黑、白、粉——三三排比,煞是好看。处方再配合医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谁拿到了这样的一张处方,都会觉得它是一副绝妙的书法佳作。因此,对老郎中这样诗情画意,诊病也不忘侍弄才情的药方,乖巧的徒弟们常常会暗暗收藏老师处方。这不止是为了学其医理,亦是收藏艺术珍品。
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把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纯理性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中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它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百拇医药(康欣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诗词自《诗经》以来,伴随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涉及医药的亦蔚为壮观。古人作诗有隐药名者,如李在躬《支颐集》中有首《山居即事》:
“三径慵锄芜秽(生地),数株榴火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过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烹新茗(小儿茶),倦倚薰笼炷篆烟(安息香)。
为多研常讶减(缩砂),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句连(续断)。
, 百拇医药
为爱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向遥天(连翘)。”(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
我想,只要略具备中药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人,读了这首诗,是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的。
又如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仔细推敲,你也会发现这其中竟然也隐藏了四味中药。第一句暗指当归;第二句为白头翁;第三句为人参(儿童不识此人,觉得此人陌生——人生。“人生”与“人参”谐音;也有人把“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解为出生之地,出生之地可以简称“生地”,这正好与中药的“生地”同音同形。揭开这个谜底之后,人们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中药的名字也可以这样一种写意的方式出现。
, 百拇医药
古往今来,最擅长以药作诗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陈亚颇为幽默,被称为“滑稽之雄”。他有一百多首药名诗广为传颂。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赠祈雨僧》),皆脍炙人口。又如陈亚的药名诗《生查子·闺情》三首:
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显然,这三首《生查子》,深沉婉约,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这可以说是他对写药名诗的经验总结。
, http://www.100md.com
除了在药物的名称上铆足心思,穴位名也被人编撰成很有特色的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先生精于此道,现摘其穴位诗《赞医道》于此:
习医虽未到京门,府舍关门竟有成。
神道已赢众口赞,天池太乙正攀登。
诗中“京门”指专门的学府,“府舍”此处指家中,“关门”指闭门自学,“神道”借指医术高,“天池”、“太乙”借指医学的高妙境界。这几个都是穴位名称,列于诗中,竟也将作者自学成才的豪情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戏曲中的中医
戏曲的大量出现,主要在元代。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大量反映君臣将相,士农工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自然少不了医药元素,或许没有专门剧情,但巧妙安排穿插其中的,委实不少,比如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中的一段:
, 百拇医药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这一段将14味中药很巧妙的安插于字里行间,读来确实玩味无穷。这14味中药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
六、小说中的中医
小说是以描写人物和场景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有些作家也常常会把中医中药用来描写。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明清之际的作家周清源,在《西湖二集》第十二卷中,就用了几十味中药名,来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
, 百拇医药
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紫菀的鸳鸯绦,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饴,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钩身。渐渐的病得川芎,只得背着母亲,暗地里吞乌药丸子。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
这一段里有中药:红花、青黛、皂角、天花粉、何首乌、香白芷、三棱、金银花、大黄、紫菀、滑石、沉香、豆蔻、朱砂、当归、使君子、远志、桃仁、羌活、芡实、麦门冬、王不留行、百部、藁本、相思子、蒺藜、全蝎、川芎、乌药、没药、槟榔,这种描写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诗,来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 http://www.100md.com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至于《红楼梦》更是涉及相当多的医药知识,有今人特将其中相关部分撷取编撰,写成《红楼医话》,可见医文并见之频繁。
七、书法中的中医
书法是一种艺术,遣方用药是中医郎中的笔头功夫,颇有才情的杏林才子们,对书法也就有了割舍不了的情感。他们总是喜欢在一切可能逞才的地方“显山露水”,除了以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出现之外,甚至在处方之中也会大显身手。
好的书法,除了流畅遒劲漂亮的字体以外,还要有美妙的书法内容。因此,遣方用药和吟诗弄墨,自然少不了相互渗透。郎中在处方之中,对药物进行巧妙的排列,也能闪现出艺术内容的光芒。比如:
, 百拇医药
青陈皮、赤茯苓、紫苏叶、白豆蔻、白茅根、黄菊花、绿豆衣、蓝花菜(鸭跖草)、黑山栀、紫丹参、粉甘草
这是一剂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的药方,药名五颜六色——红、黄、绿、青、蓝、紫、黑、白、粉——三三排比,煞是好看。处方再配合医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谁拿到了这样的一张处方,都会觉得它是一副绝妙的书法佳作。因此,对老郎中这样诗情画意,诊病也不忘侍弄才情的药方,乖巧的徒弟们常常会暗暗收藏老师处方。这不止是为了学其医理,亦是收藏艺术珍品。
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把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纯理性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中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它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百拇医药(康欣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