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1期
编号:11712209
《协和医事》所记载的那些人与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1期
《协和医事》所记载的那些人与事

     在中国,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而言,“协和”这两个字形成的影响无法估价,其意义已超越一所医学院本身,它代表着一个大师云集、管理有素的医学殿堂,是现代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协和医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出版)这本书中,记载了许许多多医学前辈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描述了当年协和医学院是如何培养好医师,协和医师是如何服务社会的。此书是一部生动活泼、丰富翔实的协和史话,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及协和人90年(1917-2007年)的传奇故事,来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

    先拿医学教育举例。因为医学也是人学,它首先是建立在对“人的自然本性”无所不包的知识基础之上,书中提到早年进入协和医院的学生,除去生化物理、数学经济外,还必须选修心理学、中国通史、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而英文试卷中有道题竟是要求用英文翻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不但需要背诵全文,还要能译成英文,中英文都得过关才行。
, 百拇医药
    作为协和人,不仅要具有科学脑,还要有一颗人文心。那位大家熟悉的被人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1921年的入学考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最后一场英语笔试中,一位考生突然中暑被抬出考场,林巧稚放下试卷就跑过去急救,结果她原本最有希望考好的英语没有考完,以为自己这次肯定落榜了。但在1个月后,她却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专门为她给校方写了一份报告,称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表现出优秀的品行,这才是协和所需要的学生。

    当年协和医学院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天看来不仅仅妙趣横生,而且也是发人深省的。比如在考试时有这样一道试题:“线绳绕在手指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多数的答案是会产生淤血性坏死,结果他们都不及格。老师的解释是:只答对了三分之一,因为少答了两条。第一种可能是,当线绳松松地绕在指头上,不压迫静动脉,不会产生任何结果;第二种可能是,如果线绳紧紧地缠绕在手指上,阻断了动静脉,则会发生缺血性坏死,即干性坏疽;而大多数学生的答案则是第三种可能,阻断了静脉血管而不阻断动脉所发生的淤血性坏死。
, 百拇医药
    还有一个例子,在一次神经内科学的课上,冯应琨教授在黑板上写出“癫痫”两个字,问同学们是否见过癫痫病大发作。同学们回答没有。突然间这位教授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吓得同学们都站了起来。教授站起来拍打着衣服上的尘土说:“记住,这就是癫痫发作。”对学生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最好、最直接、最难忘的言传身教的授课方式。

    多年来,关于协和内科主任张孝骞的民间传说更多,比如说他在查房的时候,看到不合格的病历会当众扔在地上。张孝骞对下级医师要求极为严格,“(书写病历)不仅内容要准确齐全,而且单位要标准化,字迹不得潦草,绝对禁止自编的简化字和缩写。”他常说“病历是有历史意义的公共财富,不能看成个人的小事而漫不经心,要对别人和后人负责。”当年一位刚进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医师,第一次查房时,拿着病历却连第一句词都忘了,老师张孝骞说:“重做一年实习生!”就在这接下来一年实习期间,这位医师共写了100多份病历,深切体会到了该怎样写病历。后来成为消化科专家的她深有感触地说:“导师的这种近乎残酷的手段,逼我练就一身真本领。”
, 百拇医药
    张孝骞平时从来不去理发馆,头发是夫人理的,有人说他简朴,他的回答是“天下人没有人不喜欢舒适生活,我只是花不起时间。”协和医院司机班的师傅,就怕接他上班,说好的时间,只要迟到一分钟,不管刮风下雨,这位倔老头就拿起拐杖自己走了。“医师早到一分钟,病人就可能活;医师晚到一分钟,病人就可能死。”

    张孝骞一生没有什么宏篇大著,但却积攒了50多个随身携带的小本,这是他一生行医的典型道具,上面记着病人的姓名、病历号、特殊病情和随访结果及文献出处。上世纪60年代,马寅初的夫人得了一个很奇怪的病,一感冒就休克,被医院诊断为肝炎。可张孝骞参加会诊后,却从家里翻出旧日记录的病历小本,上面记载着患者30年前曾有过难产大出血、会引发脑垂体坏死伴机能衰退症候。这样一来,他根据早年的病史作出了准确的诊断,马夫人患得不是肝炎,而是一种脑垂体机能衰退症。

    一个好医师的形成条件,除去严格的医学管理与刻苦自励的自觉性,那就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了。书中记述,当一个忍受不了化疗痛苦的患者擅自决定出院时,被一个老太太教授厉声拦住,她站在病床前慷慨陈辞演讲了2个小时,坚定了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旁边的听众都为之声泪俱下。同样是这位教授,当一个外地患者拿着绒癌治疗后的检查结果,询问她是否需要继续治疗。老太太看后立即用她的大嗓门说:必须继续化疗。当得知患者家里的房子都卖了,已经没钱治病了,老教授快步走到衣架旁,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说:“救人要紧,这是我刚发的工资,你先拿去取药。”末了,她还是用那火急火燎的大嗓门说:“记住,一定要治疗,千万不能耽搁!”不知原委的人,还以为她总是在与人吵架。这个老教授,就是协和妇产科绒癌专家杨秀玉。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也许很难相信在中国还有这样的大夫。

    书中记述的那些大师风采与医德风范,在今天读来,总给人一种高山仰止、令人神往的感觉。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会给人以很多有益的反思与启迪,对业内人士如何认识当前医学教育中某些困境和矛盾,怎样解决医疗现实中的难题与困惑,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