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
http://www.100md.com
《家用九窍给药治病小窍门》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小儿脾胃薄弱,无论内伤乳食、外感六淫均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而致泄泻,本病四时皆有,秋季多发,两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发病后易耗伤气液,重症可伤阴损阳,产生危笃之变。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病毒性肠炎等病症。
一、灌肠肛点法
处方 1 号液、2 号液、3 号液、4 号液
【组成】1 号液:神曲、山楂各15 克、煨诃子9 克、石榴皮20 克2 号液:板兰根、白花蛇舌草各3O 克、乌梅、石榴皮各15 克3 号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各30 克、煨诃子9 克石榴皮、乌梅各15 克4 号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大小蓟各30 克、地榆15 克
【操作】上药加水各煎至30~60 毫升,排便后10 分钟保留灌肠。每日1 次,每次40 分钟。
【适应症】l 号液加保和丸宜于伤食泻;2 号液加藿香正气丸宜于风寒泻;3 号液合参苓白木散、理中丸分别宜于脾虚、肾虚泻:4 号液加服白头翁汤宜于湿热泻。
【出处】吉林中医药1987;(1):20
二、肛窍插药法
处方 小儿止泻栓
【组成】雄黄0.5 克枯矾1.5 克山楂5 克米壳3 克乌梅3 克诃子3 克儿茶0.5 克
【操作】上药加丁成细末,以聚乙醇-6000 与聚乙二醇-1540 为基质,制成重0.5 克栓剂,用时将栓剂放入肛门,拇指与食指将两边臀大肌捏紧,5分钟后可放开,大便后即可放入。日3 粒。
【适应症】小儿腹泻。治疗100 例,痊愈64 例,好转31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5%。
【出处】中医杂志1989;30(3):56
三、口服法
方一 民间小儿八仙方
【组成】防风3 克钩藤3 克蝉蜕3 克陈皮5 克炒麦芽9 克焦山楂9 克炒神曲10 克连翘6 克
【操作】水煎眼,1 日1 剂。
【适应症】小儿腹泻。此方疗效显著。
【出处】中医杂志1988;29(10):12
方二 凌霄花糖浆
【组成】凌霄花根5000 克干姜372 克白糖适量
【操作】上药煎两次,第一次煎2 小时,第二次煎1 小时,合并滤液加白糖浓缩至4000 毫升,加0.3%尼泊金装瓶备用。6 个月内婴儿口服5~10毫升/次,2~3 次/日;半岁以上,口服20~30 毫升/次,日3~4 次,2~3天为1 疗程。
【适应症】婴幼儿腹泻各型。治疗婴幼儿腹泻200 例,痊愈183 例(91.5%),好转9 例(4.5)%,总有效率为96%,平均疗程1.5 天。
【出处】赤脚医生杂志1978;(7):14, http://www.100md.com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病毒性肠炎等病症。
一、灌肠肛点法
处方 1 号液、2 号液、3 号液、4 号液
【组成】1 号液:神曲、山楂各15 克、煨诃子9 克、石榴皮20 克2 号液:板兰根、白花蛇舌草各3O 克、乌梅、石榴皮各15 克3 号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各30 克、煨诃子9 克石榴皮、乌梅各15 克4 号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大小蓟各30 克、地榆15 克
【操作】上药加水各煎至30~60 毫升,排便后10 分钟保留灌肠。每日1 次,每次40 分钟。
【适应症】l 号液加保和丸宜于伤食泻;2 号液加藿香正气丸宜于风寒泻;3 号液合参苓白木散、理中丸分别宜于脾虚、肾虚泻:4 号液加服白头翁汤宜于湿热泻。
【出处】吉林中医药1987;(1):20
二、肛窍插药法
处方 小儿止泻栓
【组成】雄黄0.5 克枯矾1.5 克山楂5 克米壳3 克乌梅3 克诃子3 克儿茶0.5 克
【操作】上药加丁成细末,以聚乙醇-6000 与聚乙二醇-1540 为基质,制成重0.5 克栓剂,用时将栓剂放入肛门,拇指与食指将两边臀大肌捏紧,5分钟后可放开,大便后即可放入。日3 粒。
【适应症】小儿腹泻。治疗100 例,痊愈64 例,好转31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5%。
【出处】中医杂志1989;30(3):56
三、口服法
方一 民间小儿八仙方
【组成】防风3 克钩藤3 克蝉蜕3 克陈皮5 克炒麦芽9 克焦山楂9 克炒神曲10 克连翘6 克
【操作】水煎眼,1 日1 剂。
【适应症】小儿腹泻。此方疗效显著。
【出处】中医杂志1988;29(10):12
方二 凌霄花糖浆
【组成】凌霄花根5000 克干姜372 克白糖适量
【操作】上药煎两次,第一次煎2 小时,第二次煎1 小时,合并滤液加白糖浓缩至4000 毫升,加0.3%尼泊金装瓶备用。6 个月内婴儿口服5~10毫升/次,2~3 次/日;半岁以上,口服20~30 毫升/次,日3~4 次,2~3天为1 疗程。
【适应症】婴幼儿腹泻各型。治疗婴幼儿腹泻200 例,痊愈183 例(91.5%),好转9 例(4.5)%,总有效率为96%,平均疗程1.5 天。
【出处】赤脚医生杂志1978;(7):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