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682100
十二、痰 核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痰核是指因湿痰流聚于皮下,身体各部位发生有大小不等,多少不一之结块。本症的特点是不红不热,不硬不痛,如同果核般软滑,推之不移,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颌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

    痰核在《千金要方》中称为“结核”,作为病名。在《景岳全书》中则作为症状。

    (一)病因病机

    《杂病源流犀烛》指出:“痰核者,湿痰流聚成块”。《医学入门》也指出:“凡遍身有块多痰注,但在上体多兼风热,在下体多兼湿热……”。说明痰核的成因是脾虚不运,水湿停积,聚而成痰,痰湿流溢,聚于肌肤,或兼风热,或兼湿热而成。

    (二)辨证施治

    1.痰湿流聚

    (1)主证:皮下结核,不红不热,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光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肿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无全身明显症状,舌淡苔白腻,脉滑。
, 百拇医药
    (2)治法:健脾利湿,化痰软坚。

    (3)代表方:生于颈项者,用海带丸(《医学入门》:海带、青皮、陈皮、贝母),甚者加昆布,或与消核丸(《杂病源流犀烛》:橘红、茯苓、大黄、连翘、黄芩、栀子、半夏曲、玄参、牡蛎、花粉、桔梗、栝蒌仁、白僵蚕、甘草)。生于手臂、肩背者,可用二陈汤(《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加防风、酒黄芩、连翘、川芎、皂角刺、苍术。生于腋下者,可用消解散(《杂病源流犀烛》:天南星、半夏、陈皮、枳实、桔梗、柴胡、前胡、黄连、连翘、赤芍、防风、独活、苏子、莪术、木通、白附子、甘草、蔓荆子、生姜、灯芯草)。

    2.风痰郁结

    (1)主证:皮下生核,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无红无热,推之可移。伴有头痛、眩晕、目闭不欲开、懒言、身重体倦、胸闷恶心,或两颊青黄,或吐痰涎、苔白滑、脉弦滑。

    (2)治法:祛风化痰,消结软坚。
, 百拇医药
    (3)代表方:消风化痰汤(《杂病源流犀烛》:白附子、木通、天南星、半夏、赤芍、连翘、天麻、僵蚕、天冬、桔梗、银花、苍耳子、白芷、防风、羌活、皂角、全蝎、陈皮、甘草、生姜)。

    3.湿热痰结

    (1)主证:皮下生核,不红不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2)治法:燥湿化痰,消结软坚。

    (3)代表方:可用加味小胃丹(《医学入门》:天南星、半夏、桃仁、杏仁、红花、陈皮、白术、白芥子、枳实、苍术)或竹沥达痰丸(《杂病源流犀烛》:姜半夏、陈皮、炒白术、酒大黄、茯苓、酒黄芩、炙甘草、人参、青礞石、焰硝、沉香、竹沥、姜汁)。

    痰核与瘰疬应加以鉴别。痰核泛发于全身各处,瘰疬则多见于颈项、腋下。瘰疠病久多破溃流脓,痰核多久结不溃。
, 百拇医药
    (三)病案举例(摘自《奇难杂证》)

    黄x x,男性,52岁,1976年6月1O日初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自1966年起患神经衰弱,1974年患腹泻治愈后,常大便溏薄,胸脘痞闷,继之发现两臂外侧有大小不等之硬核数枚,未加注意。于1975年11月到某医院治疗3个月,神经衰弱诸症稍见好转,而硬核却遍及全身,并逐渐增大、增多,后经手术摘除硬核两枚,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因肿瘤较多,难以手术摘除,故来我科中医治疗。诊见面色晦暗,精神疲倦,神志恍惚,舌胖,脉沉滑,四肢肌肉松软,掌厚指短其形如肿;全身皮肤约有200多个大小不等之硬核,胸前多于背后,两上肢多汇集于内侧,外侧较少,下肢大腿和小腿后侧较多,呈念珠状,大如杏核(2x1.5x0.8厘米)者105个,小如碗豆(0.4 x 0.3 x 0.3厘米)者92个,再小如绿豆者有近百个泛发全身,硬核皮色较为晦暗。化验血液:白细胞总数8400/立方毫米(8.4 x 109/升),红细胞340万/立方毫米(3.4x1012/升),血红蛋白10克%(100克/升),辨证:脾虚生痰,痰气壅滞,聚结为核。治法:健运脾气,涤痰散结。处方:土鳖虫6克、蜈蚣3条、威灵仙18克、法半夏15克、全虫6克、远志9克、白术12克、胆南星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剂。

    1976年6月26复诊。精神好转,硬核肤色变白且质转软,四肢肌肉弹性增加,唯觉头胀,胸闷,咽如物阻。此痰浊上逆,阻于上、中二焦之象。上方加郁金15克、白芥子12克加强行气化痰之力。上药连服40多剂,诸症皆愈。纤维瘤除先起的10多个稍有硬痕外,其它小核全部消失。查血常规,红细胞400万/立方毫米(4 x l012/升),血红蛋白12%克,白细胞总数8400/立方毫米(8.4 x 109/升)。前后共治疗2个多月,已恢复工作,经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