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痰阻经迟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经迟又称“月经后期”、“月经错后”。痰阻经迟,是指痰涎壅滞冲任失调而致的每次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者,甚至亦有每隔40~50天一至的。若仅延期3~5天,又无其它所苦,或偶尔一次间隔较长,亦不属病态。
(一)病因病机
本证在《寿世保元》中有明确指出:“经水常过期而来者……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阻滞升降然也”。又说:“过期而血浆者,痰多血少也”。“肥盛妇人,经水或二三个月一行者,痰盛,而躯脂闭塞经脉”。由此可见,本证的发生常见于素体肥硕,膏脂充满之人;或过食肥甘痰湿内生;或情志失调,气郁痰阻;或脾肾阳虚,湿痰壅滞。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血海之波不流,而经期错后推迟。
(二)辨证施治
本证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上分为痰湿阻滞、肝郁痰闭、血虚挟痰、肾虚挟痰四个类型。治以燥湿化痰为主,兼以解郁、益气、养血、补肾诸法,以冀冲任调畅,气血充盛无阻。
, http://www.100md.com
1.痰湿阻滞
(1)主证:经期错后,色淡质粘,身体肥胖,脘闷纳少,平素痰多,身困怠卧,白带量多,舌苔白腻,脉滑或濡细。
(2)治法:燥湿化痰,调理冲任。
(3)代表方:苍附导痰汤(《叶天士女科全书》)
(4)药物:苍术、香附、陈皮、半夏、枳壳、茯苓、胆南星、甘草、姜汁、神曲)。
方中导痰汤,苍术行气燥湿,化痰消脂;香附为妇科要药,以解痰郁,行气血。可加当归、川芎、坤草以调理冲任,行气活血。
2.肝郁痰闭
(1)主证:经期间隔延长,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胀闷疼痛,小腹胀痛,心烦口苦,头晕少纳,舌苔白腻或兼黄,脉弦滑。
, 百拇医药
(2)治祛:解郁化痰,行气调经。
(3)代表方:抑气汤(《吴少怀医案》)加枳壳、柴胡、橘叶、郁金、益母草。
(4)药物:茯苓、香附、陈皮、甘草、枳壳、柴胡、橘叶、郁金、益母草。
方中茯苓健脾化痰去湿;陈皮、枳壳行气和胃化痰;香附、益母草行气活血调经;柴胡、橘叶疏肝行气解郁;郁金开郁化痰,若郁久化热可加栀子、丹皮,以解郁清热除烦。胸胁痛甚加川楝、元胡。
3.气虚挟痰
(1)主证:月经错后,色淡量少质粘,胸闷痰多,头晕心悸,形肥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细无力。
(2)治法:健脾化痰,益气养血。
(3)代表方: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合苍附导痰丸(《叶天土女科全书》)
, http://www.100md.com
(4)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苍术、香附、枳壳、胆南星、姜汁、神曲。
《妇人秘科》指出,经迟是:“肥人责其多痰兼气血虚,用六君子加苍莎导痰丸主之”。若营血亏著者,六君子汤改为人参养营汤(《温疫论》: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生地黄、当归、白芍、知母、陈皮、甘草)加重益气养血之力,祛痰之法将酌情轻重,当不可少。
4.肾虚挟痰
(1)主证:经期错后,经血色淡,质稀或粘,或月经量少,身体较肥,胸闷痰多,心悸气短腰酸无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腻,脉沉迟弱。
(2)治法:温肾健脾,化痰祛湿。
(3)代表方:鹿角霜饮(《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4)药物:鹿角霜、白术、枳壳、黄芪、当归、川芎、昆布、半夏、益母草。
, 百拇医药
方中鹿角霜以补肾填精;北芪、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昆布、半夏、枳壳以行气化痰;当归、川芎、坤草以养血活血,调理冲任。若肾虚寒甚,可加肉桂、巴戟、补骨脂以温肾助阳。
(三)病案举例
苏x x,女性,24岁,未婚,1982年10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后期2年余,一般2~3个月,甚至半年行经一次。有时经人工周期,月经始能来潮,经量少,色黑质稠,每次行经1~2天。曾在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内分泌失调。经治疗无好转,而转中医治疗。证见身热喜冷,身体肥胖,时有头晕,食少痰多,四肢疲乏,少腹有时胀痛,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滑。中医诊为痰阻经迟。辨证为脾湿痰阻,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治宜除湿化痰,活血调经。处方:苍术10克、香附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法夏10克、川芎10克、柴胡6克、坤草30克、牛膝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患者服药半月余,头晕气短,痰多症状好转,月经来潮一次,量少色黯。继用上方加减,苍术10克、香附15克、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白芥子6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泽兰15克、大黄3克、泽泻15克、菟丝子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服药1月,月经来潮,量增多。继上方隔日1剂,连服3个月,月经均能按时来潮,量增色红。, 百拇医药
(一)病因病机
本证在《寿世保元》中有明确指出:“经水常过期而来者……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阻滞升降然也”。又说:“过期而血浆者,痰多血少也”。“肥盛妇人,经水或二三个月一行者,痰盛,而躯脂闭塞经脉”。由此可见,本证的发生常见于素体肥硕,膏脂充满之人;或过食肥甘痰湿内生;或情志失调,气郁痰阻;或脾肾阳虚,湿痰壅滞。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血海之波不流,而经期错后推迟。
(二)辨证施治
本证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上分为痰湿阻滞、肝郁痰闭、血虚挟痰、肾虚挟痰四个类型。治以燥湿化痰为主,兼以解郁、益气、养血、补肾诸法,以冀冲任调畅,气血充盛无阻。
, http://www.100md.com
1.痰湿阻滞
(1)主证:经期错后,色淡质粘,身体肥胖,脘闷纳少,平素痰多,身困怠卧,白带量多,舌苔白腻,脉滑或濡细。
(2)治法:燥湿化痰,调理冲任。
(3)代表方:苍附导痰汤(《叶天士女科全书》)
(4)药物:苍术、香附、陈皮、半夏、枳壳、茯苓、胆南星、甘草、姜汁、神曲)。
方中导痰汤,苍术行气燥湿,化痰消脂;香附为妇科要药,以解痰郁,行气血。可加当归、川芎、坤草以调理冲任,行气活血。
2.肝郁痰闭
(1)主证:经期间隔延长,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胀闷疼痛,小腹胀痛,心烦口苦,头晕少纳,舌苔白腻或兼黄,脉弦滑。
, 百拇医药
(2)治祛:解郁化痰,行气调经。
(3)代表方:抑气汤(《吴少怀医案》)加枳壳、柴胡、橘叶、郁金、益母草。
(4)药物:茯苓、香附、陈皮、甘草、枳壳、柴胡、橘叶、郁金、益母草。
方中茯苓健脾化痰去湿;陈皮、枳壳行气和胃化痰;香附、益母草行气活血调经;柴胡、橘叶疏肝行气解郁;郁金开郁化痰,若郁久化热可加栀子、丹皮,以解郁清热除烦。胸胁痛甚加川楝、元胡。
3.气虚挟痰
(1)主证:月经错后,色淡量少质粘,胸闷痰多,头晕心悸,形肥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细无力。
(2)治法:健脾化痰,益气养血。
(3)代表方: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合苍附导痰丸(《叶天土女科全书》)
, http://www.100md.com
(4)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苍术、香附、枳壳、胆南星、姜汁、神曲。
《妇人秘科》指出,经迟是:“肥人责其多痰兼气血虚,用六君子加苍莎导痰丸主之”。若营血亏著者,六君子汤改为人参养营汤(《温疫论》: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生地黄、当归、白芍、知母、陈皮、甘草)加重益气养血之力,祛痰之法将酌情轻重,当不可少。
4.肾虚挟痰
(1)主证:经期错后,经血色淡,质稀或粘,或月经量少,身体较肥,胸闷痰多,心悸气短腰酸无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腻,脉沉迟弱。
(2)治法:温肾健脾,化痰祛湿。
(3)代表方:鹿角霜饮(《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4)药物:鹿角霜、白术、枳壳、黄芪、当归、川芎、昆布、半夏、益母草。
, 百拇医药
方中鹿角霜以补肾填精;北芪、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昆布、半夏、枳壳以行气化痰;当归、川芎、坤草以养血活血,调理冲任。若肾虚寒甚,可加肉桂、巴戟、补骨脂以温肾助阳。
(三)病案举例
苏x x,女性,24岁,未婚,1982年10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后期2年余,一般2~3个月,甚至半年行经一次。有时经人工周期,月经始能来潮,经量少,色黑质稠,每次行经1~2天。曾在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内分泌失调。经治疗无好转,而转中医治疗。证见身热喜冷,身体肥胖,时有头晕,食少痰多,四肢疲乏,少腹有时胀痛,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滑。中医诊为痰阻经迟。辨证为脾湿痰阻,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治宜除湿化痰,活血调经。处方:苍术10克、香附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法夏10克、川芎10克、柴胡6克、坤草30克、牛膝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患者服药半月余,头晕气短,痰多症状好转,月经来潮一次,量少色黯。继用上方加减,苍术10克、香附15克、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白芥子6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泽兰15克、大黄3克、泽泻15克、菟丝子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服药1月,月经来潮,量增多。继上方隔日1剂,连服3个月,月经均能按时来潮,量增色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