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痰 闭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是指痰浊引起的闭证。以昏迷伴有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舌强语謇,喉中痰鸣,或口吐痰涎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症候之一。凡时行热病、中风、厥证、痫证以及疫毒痢、瘴疟、膨胀等,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出现昏迷的痰闭型。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脑脊膜炎,乙型脑炎,败血症,中毒性肺炎,脑卒中,肺源性脑病,肝昏迷以及药物、化学品中毒,中暑等均可出现上述特征的昏迷,可参考本篇,辩证施治。
(一)病因病机
人身之阴阳调和,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下出入,清浊攸分,营卫气血,运行无阻,自无壅逆闭塞之患。若内外诸因,致生痰邪,扰乱神明,使神机不运,升降开合受阻,即可形成痰闭之证。
若外感温热之邪,郁阻气分不解,酿蒸痰浊,蒙闭心窍,则见湿痰闭症,或为暑邪内袭,酿痰伤津,暑热挟痰上冒,闭塞孔窍,或为肝阳素旺之人,肝阳化风,风阳挟痰,再因酗酒,暴怒激动,则发生风痰内闭之证。
, 百拇医药
(二)辨证施治
痰闭为外感内伤所致痰浊壅盛,内蒙清窍属于实证,又可见气血耗散,神不守舍,以致内闭外脱的虚实夹杂证。临床上根据其成因的不同,分为痰火内扰闭、湿痰蒙窍闭、风痰上窜闭、暑热挟痰闭四个类型。痰火内扰闭,兼见热象,且燥扰不宁;湿痰蒙窍闭多无热象,或身热不扬;风痰上窜闭,兼见肝风内动之象;暑热挟痰闭,兼暑热征象。本证的治疗,总以祛痰启闭通窍为先。或为凉开,或为温开,或兼熄风,或兼解暑。痰闭的恢复期以及病久形成内闭外脱之证,要针对病情,酌情选用扶正药物。
1.痰火内扰闭
(1)主证:高热烦燥,神志昏迷,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呼吸气粗,喉间痰鸣,痰黄粘稠,舌强语謇,或发斑谵语,溲赤便结,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心豁痰开窍。
(3)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千金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 百拇医药
(4)药物:黄连、枳实、竹茹、陈皮、法夏、茯苓、甘草、安宫牛黄丸(成药)。
方以安宫牛黄丸为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主药。黄连温胆汤以清降痰火,可加胆草、天竺黄、郁金、菖蒲。若发斑谵语,改用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赤芍、丹皮)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2.湿痰蒙窍闭
(1)主证:身热不扬,或无发热,腹闷腹胀,四肢困重,口渴不欲饮,渐至神志昏沉,或昏不知人,喉有痰声,舌强不语,舌苔白腻,或黄垢腻,脉滑或濡滑。
(2)治法:豁痰化湿,开窍启闭。
(3)代表方: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和剂局方》)继服涤痰汤(《济生方》)。
(4)药物: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胆南星、枳实、菖蒲、竹茹、生姜、大枣、党参、苏合香丸(成药)。
, 百拇医药
闭者宜开,又因于湿痰蒙窍,故急以苏合香丸化痰浊,散寒邪,开窍醒神。继用涤痰汤豁痰开窍,益气燥湿。若湿重者,加苍术、白术以增健脾燥湿之力。
3.风痰上窜闭
(1)主证:平素有眩晕耳鸣,胸闷多痰,发则突然僵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喉中痰如曳锯,呼吸迫促,四肢清冷,脉弦滑。
(2)治法:平肝熄风,涤痰开窍。
(3)代表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送服至宝丹(《和剂局方》)。
(4)药物: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至宝丹(成药)。
急以至宝丹豁痰开窍,配合天麻钩藤汤加减以平肝熄风。可以入胆南星、郁金、菖蒲、天竺黄以加强化痰开窍之力。本型俗称中痰,亦属痰闭之类,一般中痰症候,虽气血暂时并逆于上,过时即平复如常,自无偏瘫,语謇等后遗症,痰实中风则有偏瘫失音后遗症,二者应有所区别。
, 百拇医药
4.暑热挟痰闭
(1)主证:猝然昏仆,身热面赤,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气粗如喘,冷汗不止或肌肤干燥无汗,喉间有痰,小便短赤或二便失禁,舌红绛,苔黄腻,脉濡数。
(2)治法:豁痰开窍,消暑透热。
(3)代表方: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4)药物: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川朴、连翘、安宫牛黄丸(成药)。
安宫牛黄丸以豁痰开窍,清热解毒,新加香薷饮以清暑透热。若痰涎较盛者,用鲜竹沥汁调服安宫牛黄丸。暑湿较重者,加鸡苏散(滑石、甘草、薄荷)。
若见神志昏乱,身热蒸手,呼吸气粗,喉间痰鸣,目闭口开,撒手遗屎,四肢厥冷,属内闭外脱之象,治当闭脱兼施。若痰闭为主,则豁痰开闭为先,并兼扶正;脱证为重,则急当固脱,并要注意祛邪。临证时,当应识别主从,辩证施治。
, 百拇医药
痰闭一证,虽然病机复杂,表现多端,但以神昏伴有痰涎壅盛为其特点。临床上应与昏迷伴有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鼾鼻息微,汗出肢冷的脱证相区别。痰闭必须豁痰开闭通关,脱证则要回阳固脱,两者大相径庭,不应混同。
(三)病案举例(摘自《新中医》1984年第七期)
文x x,女,18岁,社员,1967年6月患病,初起头痛发热而兼呕逆,4天之后神志昏蒙,送某医院住院治疗3天,患者仍昏迷不醒。余应邀前往诊视。见患者口噤不语,饮食不进,目不能视,体不能动,身热不甚,大小便不知,脉滑。以镊子撬开病人牙关,但见满口涎沫,舌上遍布黄白相兼之厚腻苔。此属痰浊蒙蔽心包之证。然痰蒙心包,每见神志时醒时昧,而此病见-昧而不清,诚重证也。乃用豁痰开窍法,拟《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加减。处方:石菖蒲、竹沥各30克,郁金、滑石、薏苡仁各15克,山栀子、连翘、牛蒡子、菊花、川贝母各9克,佩兰12克,胆星3克,生姜汁10克。病人口噤不能服药,乃用鼻饲将汤药灌之,日进2剂。翌日病人口张眼开,能口服汤药,但仍语言不清,时而神志昏蒙。以原方再进2剂,药后神志完全清醒,自述头晕耳聋,胸中痞闷,泛恶欲吐,精神困倦。盖痰浊未去,必然蒙蔽清阳,扰乱神明。当一鼓作气清湿热,化痰浊,遂将原方继进10剂,诸症痊愈。, 百拇医药
(一)病因病机
人身之阴阳调和,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下出入,清浊攸分,营卫气血,运行无阻,自无壅逆闭塞之患。若内外诸因,致生痰邪,扰乱神明,使神机不运,升降开合受阻,即可形成痰闭之证。
若外感温热之邪,郁阻气分不解,酿蒸痰浊,蒙闭心窍,则见湿痰闭症,或为暑邪内袭,酿痰伤津,暑热挟痰上冒,闭塞孔窍,或为肝阳素旺之人,肝阳化风,风阳挟痰,再因酗酒,暴怒激动,则发生风痰内闭之证。
, 百拇医药
(二)辨证施治
痰闭为外感内伤所致痰浊壅盛,内蒙清窍属于实证,又可见气血耗散,神不守舍,以致内闭外脱的虚实夹杂证。临床上根据其成因的不同,分为痰火内扰闭、湿痰蒙窍闭、风痰上窜闭、暑热挟痰闭四个类型。痰火内扰闭,兼见热象,且燥扰不宁;湿痰蒙窍闭多无热象,或身热不扬;风痰上窜闭,兼见肝风内动之象;暑热挟痰闭,兼暑热征象。本证的治疗,总以祛痰启闭通窍为先。或为凉开,或为温开,或兼熄风,或兼解暑。痰闭的恢复期以及病久形成内闭外脱之证,要针对病情,酌情选用扶正药物。
1.痰火内扰闭
(1)主证:高热烦燥,神志昏迷,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呼吸气粗,喉间痰鸣,痰黄粘稠,舌强语謇,或发斑谵语,溲赤便结,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心豁痰开窍。
(3)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千金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 百拇医药
(4)药物:黄连、枳实、竹茹、陈皮、法夏、茯苓、甘草、安宫牛黄丸(成药)。
方以安宫牛黄丸为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主药。黄连温胆汤以清降痰火,可加胆草、天竺黄、郁金、菖蒲。若发斑谵语,改用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赤芍、丹皮)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2.湿痰蒙窍闭
(1)主证:身热不扬,或无发热,腹闷腹胀,四肢困重,口渴不欲饮,渐至神志昏沉,或昏不知人,喉有痰声,舌强不语,舌苔白腻,或黄垢腻,脉滑或濡滑。
(2)治法:豁痰化湿,开窍启闭。
(3)代表方: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和剂局方》)继服涤痰汤(《济生方》)。
(4)药物: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胆南星、枳实、菖蒲、竹茹、生姜、大枣、党参、苏合香丸(成药)。
, 百拇医药
闭者宜开,又因于湿痰蒙窍,故急以苏合香丸化痰浊,散寒邪,开窍醒神。继用涤痰汤豁痰开窍,益气燥湿。若湿重者,加苍术、白术以增健脾燥湿之力。
3.风痰上窜闭
(1)主证:平素有眩晕耳鸣,胸闷多痰,发则突然僵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喉中痰如曳锯,呼吸迫促,四肢清冷,脉弦滑。
(2)治法:平肝熄风,涤痰开窍。
(3)代表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送服至宝丹(《和剂局方》)。
(4)药物: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至宝丹(成药)。
急以至宝丹豁痰开窍,配合天麻钩藤汤加减以平肝熄风。可以入胆南星、郁金、菖蒲、天竺黄以加强化痰开窍之力。本型俗称中痰,亦属痰闭之类,一般中痰症候,虽气血暂时并逆于上,过时即平复如常,自无偏瘫,语謇等后遗症,痰实中风则有偏瘫失音后遗症,二者应有所区别。
, 百拇医药
4.暑热挟痰闭
(1)主证:猝然昏仆,身热面赤,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气粗如喘,冷汗不止或肌肤干燥无汗,喉间有痰,小便短赤或二便失禁,舌红绛,苔黄腻,脉濡数。
(2)治法:豁痰开窍,消暑透热。
(3)代表方: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4)药物: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川朴、连翘、安宫牛黄丸(成药)。
安宫牛黄丸以豁痰开窍,清热解毒,新加香薷饮以清暑透热。若痰涎较盛者,用鲜竹沥汁调服安宫牛黄丸。暑湿较重者,加鸡苏散(滑石、甘草、薄荷)。
若见神志昏乱,身热蒸手,呼吸气粗,喉间痰鸣,目闭口开,撒手遗屎,四肢厥冷,属内闭外脱之象,治当闭脱兼施。若痰闭为主,则豁痰开闭为先,并兼扶正;脱证为重,则急当固脱,并要注意祛邪。临证时,当应识别主从,辩证施治。
, 百拇医药
痰闭一证,虽然病机复杂,表现多端,但以神昏伴有痰涎壅盛为其特点。临床上应与昏迷伴有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鼾鼻息微,汗出肢冷的脱证相区别。痰闭必须豁痰开闭通关,脱证则要回阳固脱,两者大相径庭,不应混同。
(三)病案举例(摘自《新中医》1984年第七期)
文x x,女,18岁,社员,1967年6月患病,初起头痛发热而兼呕逆,4天之后神志昏蒙,送某医院住院治疗3天,患者仍昏迷不醒。余应邀前往诊视。见患者口噤不语,饮食不进,目不能视,体不能动,身热不甚,大小便不知,脉滑。以镊子撬开病人牙关,但见满口涎沫,舌上遍布黄白相兼之厚腻苔。此属痰浊蒙蔽心包之证。然痰蒙心包,每见神志时醒时昧,而此病见-昧而不清,诚重证也。乃用豁痰开窍法,拟《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加减。处方:石菖蒲、竹沥各30克,郁金、滑石、薏苡仁各15克,山栀子、连翘、牛蒡子、菊花、川贝母各9克,佩兰12克,胆星3克,生姜汁10克。病人口噤不能服药,乃用鼻饲将汤药灌之,日进2剂。翌日病人口张眼开,能口服汤药,但仍语言不清,时而神志昏蒙。以原方再进2剂,药后神志完全清醒,自述头晕耳聋,胸中痞闷,泛恶欲吐,精神困倦。盖痰浊未去,必然蒙蔽清阳,扰乱神明。当一鼓作气清湿热,化痰浊,遂将原方继进10剂,诸症痊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