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682055
九、痰 厥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痰厥是厥证之一,指痰盛气闭所致的猝然昏仆,四肢僵直,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喉中痰鸣为主症的急重病症。本证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目眩,动则眩晕更剧,恶心呕吐,头晕如裹,继了昏厥,后渐苏醒。一般不重,但易反复,醒后无后遗症。也可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儒门事亲》对痰厥有明确论述,指出:“厥之为状,手足及膝下或寒或热也……,或卒然闷乱无觉知者……有涎如拽锯,声在喉咽中为痰厥……”。《丹溪心法·厥逆》篇中更进一步指出“痰厥者,乃寒痰迷闷,四肢逆冷……”。后世名家,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痰厥,并将此列为厥证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加以论述。从现代医学看,凡休克、昏厥、精神性疾患(如癔病性昏迷等)出现上述症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成因,主要见于形盛气弱之人,嗜食酒酪肥甘之品,脾胃受伤,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利,偶因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蒙清窍,以致突然眩仆而厥。若湿痰久居体内,郁而化热,热痰阻滞,气机窒塞,阳气不得伸展,也可发生痰厥。
, 百拇医药
    (二)辨证施治

    痰厥乃“一时痰涎壅塞”,“忽然昏运,不醒人事为厥”而成,属临床急重病证。根据中医“急则治标”的原则,凡一时性痰涎壅塞气闭昏愦,药食俱不能进,当先探吐以急去其痰。方选稀涎散(《证治准绳》),其中皂荚性味辛温,善能搜风,通关豁痰,利窍;白矾酸寒,长于燥湿消痰。二药同用,具有豁痰和涌吐的功效(方中还有巴豆,后世多不用)。鼻饲或灌服,如有呕吐,这是痰涎欲吐的好现象。若灌了又呕,则不可尽剂。

    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先在合谷,足三里(双侧)扎针,强刺激手法,约隔1分钟捻转一次。留针至苏醒后出针。同时用艾卷在百会、气海、中脘等穴轮换施温和灸,至苏醒即止。辅以针灸治疗,则能舒通经脉,调和阴阳营卫,使痰浊去,正气复,而昏厥得苏。

    痰厥复苏,随按辨证要求,分别予以顺气豁痰开郁、行气燥湿豁痰、豁痰清热降火等法治之。

, 百拇医药     1. 气痰厥

    (1)主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呼吸气粗,喉间痰声漉漉,痰多气塞,多由情志因素而激发,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2)治法:顺气豁痰开郁。

    (3)代表方:五磨饮子(《医方集解》)加苏子、贝母、橘红、竹沥、胆星。

    (4)药物: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苏子、贝母、橘红、竹沥、胆星。

    方中沉香、乌药、木香顺气开郁;枳实、槟榔、苏子行气化痰;橘红、贝母、竹沥、胆星以清涤痰浊。情志刺激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防止复发,病后当以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大枣、炙甘草)加减以调和肝脾,杜绝气痰之源。

    2.湿痰厥
, 百拇医药
    (1)主证:突然晕仆,不知人事,四肢逆冷,喉中痰涎壅盛,鼾声如锯,或呕吐痰涎,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

    (2)治法:行气燥湿豁痰

    (3)代表方:导痰汤(《妇人良方》)。

    (4)药物: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天南星。

    方中陈皮、枳实宽中行气,化痰降逆;半夏、茯苓、天南星以燥湿化痰。若见痰气壅盛者,加苏子、白芥子以降气化痰。也可入远志、石菖蒲以豁痰醒神。服后仍不苏者,则宜苏合香丸(成药)以涤痰开窍。若患者平素脾肾虚弱,当以六君子汤或金水六君煎健脾化痰,或补肾化痰以巩固疗效。

    3.热痰厥

    (1)主证:突然昏厥,喉间痰鸣漉漉,口苦而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 http://www.100md.com
    (2)治法:豁痰清热降火。

    (3)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千金方》)。

    (4)药物: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大枣、甘草。

    方中黄连清热泻火,竹茹清热化痰,枳实陈皮行气化痰,半夏、茯苓除湿化痰。可加黄芩、栀子、栝蒌仁、胆星以清热豁痰。若痰火壅实者,用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以豁痰降火。

    痰厥有轻重之分。轻者施治如法,痰散气复,移时即苏,重者若救之不当,可一厥不复。因此,临床上对于痰厥重症的急救,若措施得当,及时果断,是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病案举例

    王x x,女性,28岁,农妇,于1982年6月15日初诊。患者昨天上午,正在田间劳动,自觉胃脘不适,身倦气乏,便停止劳动,就地休息,刚躺地上,突然牙关紧闭,手脚强直,不省人事,口流稠涎,经当地赤脚医生针刺合谷、人中后,随即苏醒。但今晨又复发。家人代述:发病前曾与人发生口角,平时常常叹息,饭量减少,既往无类似发作,家族中无癫痫病史。检查:呼吸平稳,血压正常,舌淡苔白,脉弦细,形体肥胖,神识不清,静卧在床,心肺正常,胁下未触及肝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中医诊为痰厥。急当豁痰开窍醒神。处方:皂荚15克(切细)、白矾10克,二味添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灌服。使患者仰卧、扶正头部、灌l00毫升后,患者吐痰涎约半碗,同时配合针炙治疗。15分钟后,患者长叹-声,苏醒过来。验其舌苔白腻,此因痰浊未尽,遂投导痰汤加远志、菖蒲、香附以善后,共服6剂而愈,未再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