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痰 痹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痹者闭也,闭者不通。痰痹是指痰邪留滞经络,阻障气血不得流通,所致的肢体关节肿胀、酸楚、重着、困痛、麻木为特征。稍动则松,过劳则甚,有终日难释之苦,而无风寒、湿、热等外感表证。对此《医偏》曾有论述:“外感之寒湿能痹,岂内生寒湿独不痹乎,寒能滞气涩血,湿能停痰聚液,观之瘀血痰饮之为痹,而初无外感者可见矣”。
(一)病因病机
痰痹的病因病机,古有记载,《丹溪心法·痛风》篇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并称之为“痰风”。《医学入门·痛风》篇指出,“病多痰火,肿多风湿,然痰火虽内因七情六欲,减病后亡津,血热已自沸腾,亦必略感外邪而后发动”。又说,“因食厚味积痰脾胃,髀枢左右,发病一点,延及膝骭,肿大恶寒夜剧者……”。由此可见,痹证的病因除了“风寒湿之气杂至”外,还应重视“痹证多痰”。痰痹之发,或因“风寒湿之感,……变为浊痰”。(《古今医鉴》),风盛则燥,燥则津液粘稠为痰;寒盛则凝,凝则津液结滞为痰;湿盛重着,着则津液壅积为痰;热盛则津液自然熬炼成痰;也有脾胃阳虚或饮食肥甘,以致内生痰湿。风寒湿热一旦为痰湿胶结,则外邪难以透散,痰湿不去,聚于分肉之间,则痹结不解,因邪致痹,由痰恋痹,互为因果,发为本病。病痹日久入络,或伴有扭伤病史,必挟瘀血,而成痰瘀阻络,或久病不愈,气血暗耗,虚夹痰浊,皆可加重病情。
, http://www.100md.com
(二)辨证施治
痰痹多为邪痰合而为之,临床上分为风痰入络、寒痰凝结、湿痰痹阻、热痰流注四个类型。其治当在祛痰宣痹通络的同时,分别佐以疏风,散寒,燥湿,清热等法。挟瘀者,佐以活血祛瘀。气血不足者,又当渗入补益气血之品。
1.风痰入络
(1)主证:肢体疼痛,或掣强麻木,双手震颤,呛呛咯痰,或口眼㖞斜,手足偏瘫,舌苔黄腻,脉弦滑。
(2)治法: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3)代表方:加减天麻钩藤汤。
(4)药物:天麻、钩藤、法夏、全栝蒌、僵虫、白疾藜、桑枝、丹参、桑寄生、橘络、羚羊角、甘草。
方中天麻、僵虫化痰祛风;钩藤、羚羊角凉血熄风;白蒺藜祛风散邪;半夏、全栝蒌涤痰散结;橘络化痰通络;丹参、桑枝、桑寄生活血脉,通肢节,除风湿;甘草调和诸药。痰多不爽,加胆星以熄风导痰。手足颤动加珍珠母、蜈蚣镇肝熄风通络。肌肉麻木不仁,加海桐皮、豨莶草、白芥子,以去风化痰通络。
, 百拇医药
若属外风挟痰,症见手足胸背腰膝牵引作痛,麻木不知痛痒,脉弦者。治宜疏风导痰祛湿宣痹,方选导痰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实、南星、生姜、大枣、甘草)加羌活、竹沥、白芷治之。
2.寒痰凝结
(1)主证:肢体关节困重、酸痛、肿胀,昼轻夜重,局部有冰冷感,稍动则松,得热则减,舌苔白腻,脉弦。
(2)治法:温经散寒化痰。
(3)代表方: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4)药物:白芥子、麻黄、桂枝(原方为肉桂)、干姜、熟地、鹿角胶、甘草。
方中麻黄、桂枝、干姜温经散寒,白芥子以温化寒痰。若无肾虚之候,可减熟地、鹿角胶,加天南星、半夏、羌活、独活、苍术,以燥湿化痰,加川乌、细辛以温散寒邪。
, http://www.100md.com
3.湿痰痹阻
(1)主证:肢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多局限于某一局部,或关节肿胀不仁,屈伸不利,按之无明显压痛,多眠昏冒,呕恶吐痰,或唾液粘稠,或夜间喉有痰声,胸闷,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沉濡。
(2)治法:燥湿化痰通络。
(3)代表方:燥湿化痰丸(《奇效良方》)。
(4)药物:苍术、白术、羌活、防风、防己、川乌、全蝎、天南星、半夏、僵蚕、天麻、陈皮、当归、生地、猪牙皂角、木香、沉香、杜仲、巴戟天、薏苡仁、牛膝、破故纸、川芎。
本方药物杂而不乱,方中苍术、白术、半夏、南星、皂角燥湿化痰;羌活、防已、防风、薏苡仁祛风胜湿;陈皮、木香、沉香行气化痰;僵蚕、全虫、天麻除风化痰通络;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杜仲、巴戟、破故纸以补肾强腰,若无腰痛肾虚之候,可酌减去。
, http://www.100md.com
4.热痰流注
(1)主证:肢体肌肉疼甚则灼热,关节肿大,重着难移,伴有口苦、胸闷、痰多、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2)治法:清热化痰祛湿。
(3)代表方:三妙丸(《医学正传》)合二陈汤(《和剂局方》)。
(4)药物:苍术、黄柏、牛膝、陈皮、法夏、茯苓、甘草、生姜(可减去)。
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三妙丸清热燥湿。可加竹沥、苡仁、蚕砂、酒芩、萆薢、白芥子,以加强清热祛痰之力。若热盛者,加石膏、知母、忍冬藤等清热解毒之品。湿热重者加藿香、佩兰,以化湿清热。
痰痹日久不愈,病邪入络,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痰瘀同病,可在辨证方中加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土元、全虫等化痰通络之品。若属气虚血瘀者,可加参芪当归之类。
, 百拇医药
(三)病案举例
例1. 代x x,女性,56岁,干部。于1987年3月26日初诊。病者患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经常服用抗风湿药物,时好时差,近感左下肢膝关节肿胀、酸楚、困痛,稍动后则松,过劳则甚,伴有胃脘部痞闷,泛恶痰多。入院查体:左膝关节肿胀,不红,活动受限,舌苔厚腻,脉弦滑。辨证属湿痰痹阻。治宜祛湿化痰通络,外用陆氏隔皮吊痰膏(全蝎、地龙、蜈蚣、炮山甲、天龙、蜂房、腰黄、丁香、蟾酥、太乙药肉、硇砂、麻油),内服白芥二陈汤加味。处方:白芥子10克、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5克、牛膝10克、独活10克、南星10克、枳壳10克、川朴6克、甘草6克,内外治疗半月余,关节恢复正常而告愈。
例2.张x x,男性,42岁,干部,1985年6月30日初诊。患者右侧臂痛,上牵全颈,下引至腕,麻木重着,活动受限。曾在x x医院,西医诊断为肩周炎,经理疗,穴位封闭,内服国公酒等方法治疗,未见好转。现感右臂掣痛,手臂麻木,活动受限,头晕头痛,咳痰粘稠,胸脘闷胀,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风痰入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处方:橘络6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天南星10克、天麻10克、白芥子6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黄芩12克、钩藤24克(后下)、豨莶草15克、桑枝15克、甘草5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白芥子100克、川芎50克、白芷50克,共为细末,酒炒,制成肩垫,敷于患处。上法共治半月余,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 百拇医药
(一)病因病机
痰痹的病因病机,古有记载,《丹溪心法·痛风》篇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并称之为“痰风”。《医学入门·痛风》篇指出,“病多痰火,肿多风湿,然痰火虽内因七情六欲,减病后亡津,血热已自沸腾,亦必略感外邪而后发动”。又说,“因食厚味积痰脾胃,髀枢左右,发病一点,延及膝骭,肿大恶寒夜剧者……”。由此可见,痹证的病因除了“风寒湿之气杂至”外,还应重视“痹证多痰”。痰痹之发,或因“风寒湿之感,……变为浊痰”。(《古今医鉴》),风盛则燥,燥则津液粘稠为痰;寒盛则凝,凝则津液结滞为痰;湿盛重着,着则津液壅积为痰;热盛则津液自然熬炼成痰;也有脾胃阳虚或饮食肥甘,以致内生痰湿。风寒湿热一旦为痰湿胶结,则外邪难以透散,痰湿不去,聚于分肉之间,则痹结不解,因邪致痹,由痰恋痹,互为因果,发为本病。病痹日久入络,或伴有扭伤病史,必挟瘀血,而成痰瘀阻络,或久病不愈,气血暗耗,虚夹痰浊,皆可加重病情。
, http://www.100md.com
(二)辨证施治
痰痹多为邪痰合而为之,临床上分为风痰入络、寒痰凝结、湿痰痹阻、热痰流注四个类型。其治当在祛痰宣痹通络的同时,分别佐以疏风,散寒,燥湿,清热等法。挟瘀者,佐以活血祛瘀。气血不足者,又当渗入补益气血之品。
1.风痰入络
(1)主证:肢体疼痛,或掣强麻木,双手震颤,呛呛咯痰,或口眼㖞斜,手足偏瘫,舌苔黄腻,脉弦滑。
(2)治法: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3)代表方:加减天麻钩藤汤。
(4)药物:天麻、钩藤、法夏、全栝蒌、僵虫、白疾藜、桑枝、丹参、桑寄生、橘络、羚羊角、甘草。
方中天麻、僵虫化痰祛风;钩藤、羚羊角凉血熄风;白蒺藜祛风散邪;半夏、全栝蒌涤痰散结;橘络化痰通络;丹参、桑枝、桑寄生活血脉,通肢节,除风湿;甘草调和诸药。痰多不爽,加胆星以熄风导痰。手足颤动加珍珠母、蜈蚣镇肝熄风通络。肌肉麻木不仁,加海桐皮、豨莶草、白芥子,以去风化痰通络。
, 百拇医药
若属外风挟痰,症见手足胸背腰膝牵引作痛,麻木不知痛痒,脉弦者。治宜疏风导痰祛湿宣痹,方选导痰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实、南星、生姜、大枣、甘草)加羌活、竹沥、白芷治之。
2.寒痰凝结
(1)主证:肢体关节困重、酸痛、肿胀,昼轻夜重,局部有冰冷感,稍动则松,得热则减,舌苔白腻,脉弦。
(2)治法:温经散寒化痰。
(3)代表方: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4)药物:白芥子、麻黄、桂枝(原方为肉桂)、干姜、熟地、鹿角胶、甘草。
方中麻黄、桂枝、干姜温经散寒,白芥子以温化寒痰。若无肾虚之候,可减熟地、鹿角胶,加天南星、半夏、羌活、独活、苍术,以燥湿化痰,加川乌、细辛以温散寒邪。
, http://www.100md.com
3.湿痰痹阻
(1)主证:肢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多局限于某一局部,或关节肿胀不仁,屈伸不利,按之无明显压痛,多眠昏冒,呕恶吐痰,或唾液粘稠,或夜间喉有痰声,胸闷,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沉濡。
(2)治法:燥湿化痰通络。
(3)代表方:燥湿化痰丸(《奇效良方》)。
(4)药物:苍术、白术、羌活、防风、防己、川乌、全蝎、天南星、半夏、僵蚕、天麻、陈皮、当归、生地、猪牙皂角、木香、沉香、杜仲、巴戟天、薏苡仁、牛膝、破故纸、川芎。
本方药物杂而不乱,方中苍术、白术、半夏、南星、皂角燥湿化痰;羌活、防已、防风、薏苡仁祛风胜湿;陈皮、木香、沉香行气化痰;僵蚕、全虫、天麻除风化痰通络;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杜仲、巴戟、破故纸以补肾强腰,若无腰痛肾虚之候,可酌减去。
, http://www.100md.com
4.热痰流注
(1)主证:肢体肌肉疼甚则灼热,关节肿大,重着难移,伴有口苦、胸闷、痰多、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2)治法:清热化痰祛湿。
(3)代表方:三妙丸(《医学正传》)合二陈汤(《和剂局方》)。
(4)药物:苍术、黄柏、牛膝、陈皮、法夏、茯苓、甘草、生姜(可减去)。
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三妙丸清热燥湿。可加竹沥、苡仁、蚕砂、酒芩、萆薢、白芥子,以加强清热祛痰之力。若热盛者,加石膏、知母、忍冬藤等清热解毒之品。湿热重者加藿香、佩兰,以化湿清热。
痰痹日久不愈,病邪入络,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痰瘀同病,可在辨证方中加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土元、全虫等化痰通络之品。若属气虚血瘀者,可加参芪当归之类。
, 百拇医药
(三)病案举例
例1. 代x x,女性,56岁,干部。于1987年3月26日初诊。病者患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经常服用抗风湿药物,时好时差,近感左下肢膝关节肿胀、酸楚、困痛,稍动后则松,过劳则甚,伴有胃脘部痞闷,泛恶痰多。入院查体:左膝关节肿胀,不红,活动受限,舌苔厚腻,脉弦滑。辨证属湿痰痹阻。治宜祛湿化痰通络,外用陆氏隔皮吊痰膏(全蝎、地龙、蜈蚣、炮山甲、天龙、蜂房、腰黄、丁香、蟾酥、太乙药肉、硇砂、麻油),内服白芥二陈汤加味。处方:白芥子10克、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5克、牛膝10克、独活10克、南星10克、枳壳10克、川朴6克、甘草6克,内外治疗半月余,关节恢复正常而告愈。
例2.张x x,男性,42岁,干部,1985年6月30日初诊。患者右侧臂痛,上牵全颈,下引至腕,麻木重着,活动受限。曾在x x医院,西医诊断为肩周炎,经理疗,穴位封闭,内服国公酒等方法治疗,未见好转。现感右臂掣痛,手臂麻木,活动受限,头晕头痛,咳痰粘稠,胸脘闷胀,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风痰入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处方:橘络6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天南星10克、天麻10克、白芥子6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黄芩12克、钩藤24克(后下)、豨莶草15克、桑枝15克、甘草5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白芥子100克、川芎50克、白芷50克,共为细末,酒炒,制成肩垫,敷于患处。上法共治半月余,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