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682097
九、瘤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瘤乃赘生物,泛生于机体各处,或发于皮肉之间,或发于筋骨之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肿瘤疾患,其中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或囊肿,少数属于恶性肿瘤。

    古代文献多分为六瘤:气瘤、肉瘤、脂瘸、筋瘤、血瘤、骨瘤。祖国医学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因此瘤的形成,多与痰凝血瘀有关,其中与痰浊关系最密切的,多见气瘤、肉瘸、骨瘤、脂瘸。气瘤类似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纤维瘤,肉瘤与现代医学的肉瘤并不相同,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脂肪瘤或肌纤维瘤之类,脂肪瘤相当于皮脂腺囊肿,骨瘤相当于骨肉瘤。

    (一)气 瘤

    气瘤因肺气失宣,以致痰气凝结,营卫不和而成。本病多发于躯干部,也常见于面部及四肢。多少不一,大小不等,少的几个,多的可达数十上百,小的如豆,大的如卵,或大如拳头而下垂,质地柔软,用手压之凹陷.放手即能弹起,皮色不变,表面平滑,并不疼痛。

, http://www.100md.com     (1)内治:宣肺调气,化痰散结。

    代表方:通气散坚丸(《医宗金鉴》:人参、桔梗、川芎、当归、花粉、黄芩(酒炒)、枳实(麸炒)、陈皮、制半夏、白茯苓、胆南星、贝母(去心)、海藻(冼)、香附、石菖蒲、甘草)。方中桔梗、枳实、陈皮、香附宣肺调气;半夏、茯苓、南星、贝母、海藻、菖蒲化痰散结。

    (3)外治:若瘤体过大而妨碍活动,或瘤发于面部而有损容貌,可手术切除。

    (二)肉 瘤

    肉瘤因脾失健运,湿痰内生,气血凝结而成,症见初如桃栗,渐大如拳,其根宽大,柔软如棉,按之可以压扁,推之可以移动,也有的坚实柔韧如馒,皮色不变,无热无痛,亦无全身症状。

    (1)内治:健脾化痰,益气开郁。

    (2)代表方:归脾汤(《妇人良方》:当归、黄芪、白术、茯苓、人参、龙眼肉、木香、炒枣仁、远志、炙甘草)合二陈汤(《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归脾汤以健脾益气为主,二陈汤以化痰开郁为辅,两方合用,相得益彰。也可配合小金片(药物见“瘿”篇)内服。
, 百拇医药
    (3)外治:外敷阳和解凝膏(药物见“阴疽”篇)掺黑退消(药物见“瘰疠”篇)。瘤体过大可手术切除。

    (三)骨 瘤

    骨瘤乃肾气不足,易为寒湿挟痰入骨瘀凝而成。好发于管形长骨干骺端。良性者症状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局部隐痛,继则疼痛难忍,如锥刺样,入夜尤甚,生长迅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暗,局部发热感,浅表静脉怒张,伴有低热、消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症。

    (1)内治:补益肾气,化痰破坚。

    (2)代表方:调元肾气丸(《医宗金鉴》: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麦冬(去心)、人参、当归身、煅龙骨、地骨皮、知母、黄柏(盐炒)、炒砂仁、木香、鹿角胶、蜂蜜)。方中药物以补肾益气为主,可酌加白花蛇舌草、鹿衔草、石见穿、威灵仙、金虫,以增强化痰破坚之力。疼剧者加元胡末或血竭粉吞服。
, http://www.100md.com
    (3)外治:外敷阳和解凝膏(药物见“阴疽”篇)掺黑退消(药物见“瘰疠”篇)。

    (四)脂 瘤

    本病俗称豆腐渣瘤,由湿痰凝聚肌肤而成。常发于头面、项背、臀部等处,肿物位于皮肤表层内,小如豆粒,大如柑橘、鸡蛋,界限明显,形圆质软,推之可移,中央有一个凹陷小坑,略带黑气,用力挤之,可有豆腐渣样物质溢出,且有臭气,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

    (1)内治: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2)代表方:二陈汤(《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加海藻、昆布、白芥子、炮山甲、生牡蛎、牙皂,以消痰软坚、祛瘀散结。有继发感染时,加用清热解毒之剂。

    (3)外治:临床常以手术摘除为主。瘤体小或无感染者,也可不治。
, 百拇医药
    (五)病案举例(摘自《河南省名老中医治疗集锦》)

    杨x x,男性,50岁,干部,1972年12月20日初诊。主诉左胸肿块刺痛一年。1971年10月,发现左胸部肿块,如豆粒,服药好转。1972年元月肿块扩大,如柑橘,省某医院提出须作胸肌广泛切除术,患者畏惧,3月在洛阳某医院作囊肿摘除术,术后3个月肿块又增大如胡桃。于1972年10月作第2次手术,1个月后肺块又出现,并发展如拳头大,肿疼难忍,而来求诊。现症:左胸肿块,红肿刺痛,胸闷气短,腹胀食少,身倦乏力。检查:面色少华,肿块形圆质软,可以推动,界限明显,中央有凹陷,色微黑,挤之有腐渣样物质溢出,有臭味,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滑。诊断为脂瘤。辨证:肝郁脾虚,痰血凝结。治法:疏肝理脾,软坚散瘀,方选加味逍遥散(当归12克、白芍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6克、香附9克、青皮9克、枳壳9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穿山甲9克、广木香6克、半夏9克)。

    1973年3月22日二诊。上方服30剂后,肿块开始软消,剌痛减轻,食欲增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照上方加菖蒲9克、西茴9克、牙皂3克、牡蛎21克、白芥子9克。

    9月15日三诊。上方服药50剂,肿块全消,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诸症痊愈。经9年随访,肿块末发,身体健康。,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