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682058
十二、痰 痫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痰痫属痫证范畴,是指痫证以痰涎壅盛为主者。正如《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出:“痰痫平素自多痰,发时痰壅在喉间,气促昏倒吐痰沫,……”。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痰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饮食起居如常人,时发时止,发无定时。现代医学的癫痫,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可参考本证进行辨证施治。

    痰痫应与痰实中风、痰厥、痰痉相鉴别。四者具有共同之处,均可见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间多痰等痰闭之症。但亦有明显区别。痰痫发生时仆地作声,口吐痰袜,且具有反复发作不已的症侯特点。痰实中风仆时无声,醒后无涎沫而不再发,有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痰厥以昏仆伴四肢厥冷为特征,醒后无后遗症,重者可一厥不复。痰痉则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虽时发时止,但喉中无猪羊叫声。

    (一)病因病机

    《丹溪心法·痫》篇指出:本证之发生,是由于“痰涎壅塞,迷闷孔窍”。《医学纲目·癫痫》篇也说:“癫痫者,痰邪逆上也”。痰是一种病理产物,由脏腑津液所化,而津液是人体内来源于饮食的营养精微物质,具有营养组织、脏器的作用。由于情志不畅,忧思伤牌,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乘脾,或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或素体虚弱,中气不足,皆能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停骤而成痰,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也。又阴虚所生内热,以及由喜、怒、思、悲、恐所化的五志之火,皆能煎熬津液而成痰。痰邪郁伏体内,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遂致气机逆乱,触动积痰,痰浊上扰,蒙闭心窍,壅塞经络,发为痰痫。若为颅脑外伤,或久病因痰致瘀,皆可导致痰瘀内生,痰瘀上扰神明,神志被蒙,亦可发为痫证。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痰痫的发生,是以肝、脾、肾的功能失调为主要病理基础(尤其是肝脾)。而痰浊为患,蒙闭心窍,窜走经络,则是造成痰痫发作的直接因素。若痰痫日久不愈,必致脏腑愈虚,痰浊愈结愈深,而成顽痰,痰浊不除,则痫证复发,耗伤正气,正邪交争,虚实错杂,乃成痼疾。

    (二)辨证施治

    痰痫一证,病情不尽相同。如发作持续时间有长短,短则数秒、数分,长者可达数小时。发作间歇也有短暂,有每日发,或日数发,亦有数月或数年一发者。发作的程度又有轻重之别,轻则仅有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面色苍白,但无抽搐,病人可突然中断活动,手中物件突然落下,或头突然向前倾下而又迅速抬起,或短暂时间眼睛上翻,或两目上视,经数秒钟或数分钟后即可恢复,事后对发作情况完全不知,常遗有头晕乏力等症。大抵发作的轻重,与痰浊的轻重,正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一般初起正气未衰,痰浊不重,故发作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如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痰浊不化,愈发愈频,使正气更衰,互为因果,其病亦渐重。所以治病方面,要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平时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脾,养心安神,以治本为重。而调养精神,注意饮食,避免劳逸过度,对于防治本病,也至关重要。
, 百拇医药
    1.新病实证

    (1)肝火痰热

    ①主证: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粘沫,气粗息高,两目直视,或口作五畜声,魂梦惊惕,胸膈阻塞,情怀抑郁,胁肋胀痛,心烦失眠,头疼目赤,面红,口苦,便秘,尿赤,发无定时,醒后疲乏,余如常人。往往情绪易于激动,一触即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有力。

    ②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③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合涤痰汤(《济生方》)。

    ④药物: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黄芩、栀子、制半夏、制南星、茯苓、枳实、陈皮、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

    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等以清肝泻火;半夏、陈皮、胆星、菖蒲以化痰开窍。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口干唇燥者,酌加沙参、石斛、石膏、知母以清胃养阴。
, http://www.100md.com
    (2)肝风痰浊

    ①主证:典型的痫证发作,作发前每有短时头晕,胸闷泛恶。发作后惟觉疲惫不堪,有时醒后又发,时发时止,疲劳时发作更频,每于感寒则易诱发,体壮者脉多滑大,舌苔白厚腻。

    ②治法:熄风涤痰,镇心开窍。

    ③代表方:定痫丸(《医学心悟》)。

    ④药物:天麻、川贝母、姜半夏、茯苓、茯神、丹参、麦门冬、陈皮、远志、石菖蒲、胆南星、全蝎、僵蚕、琥珀、朱砂、竹沥、姜汁、甘草。

    方用竹沥、胆星、菖蒲、半夏等以豁痰开窍;天麻、全蝎、僵蚕以平肝熄风;琥珀、朱砂、茯神、远志以镇心安神。发作时用汤剂,发作后用丸药服。

    (3)痰浊瘀阻
, http://www.100md.com
    ①主证:发作时头晕头疼,旋即尖叫一声,瘈疭抽搐,口吐涎沫,脸面、口唇青紫,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有颅脑外伤史,每遇阴雨天易发。舌质紫有瘀血点,脉弦或弦涩。

    ②治法:涤痰化瘀。

    ③代表方:涤痰汤 (《济生方》)加赤芍、川芎、归尾。

    ④药物:胆南星、枳实、菖蒲、党参、竹茹、生姜、大枣、陈皮、法夏、茯苓、炙甘草、赤芍、归尾、川芎。

    涤痰汤涤痰化浊;赤芍、归尾、川芎活血化瘀。诸药合用,痰瘀同治,痫证得除。若痰瘀较重,留着不去,可选加白僵蚕、全虫、蜈蚣、地龙等虫类搜风涤痰,通络镇痉之品。

    2.久病虚证 痰痫发作日久,必致脏腑愈虚,痰浊愈结愈深,而形成虚实错杂之征。因此在间歇期应注意固本治疗。并佐以祛痰的药物,使标本兼顾。临床上常可见到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的不同,所以治宜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及养心安神以治其本。
, http://www.100md.com
    (1)脾胃虚弱挟痰

    ①主证:痫证发作日久,精神萎糜,面色不华,眩晕时发,食欲欠佳,大便溏薄,或有恶心呕吐,舌质淡,脉濡弱。

    ②治法: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③代表方:六君子汤(《妇人良方》)。

    ④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

    方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二陈汤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便溏可加扁豆、苡仁以健脾化湿。食欲不振者,酌加六曲、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化痰。恶心呕吐者可加竹茹、枳壳以和胃止呕。若神疲面白,久而不复者,当大补精血,宜常服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紫河车、人参、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茯苓、牛膝)。

    (2)肝肾阴虚挟痰
, 百拇医药
    ①主证:痰痫发病日久,记忆力差,睡眠不宁,腰酸,头晕,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数。

    ②治法:滋补肝肾,佐以清热化痰。

    ③代表方: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竹茹、天竺黄、贝母。

    ④药物:人参、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萸肉、炙草、竹茹、天竺黄、贝母。

    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以滋补肝肾,贝母、天竺黄、竹茹以清热除痰。若心中烦热,可加焦山栀、莲子芯以清心除烦。若大便干燥,可加元参、火麻仁以滋阴润燥通便。

    总而言之,痰痫之治,当分清标本缓急。发作时以治本,控制发作为当务之急。病情急骤,不及煎药内服者,可先针刺以促其苏醒,后再投以煎剂。间歇期当以调理脏腑以治其本,并佐以除痰,以标本兼顾。间歇期长者,子以丸剂缓图,以期根治。当维持服用3~6个月以上,以防复发。
, 百拇医药
    痰痫患者的发作期,昏迷时间长者,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及痰液排出的通畅。平时必须注意生活的调理,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力求除去诱发因素。工作要注意安全可靠,以免发生意外。小儿患者,要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感冒受凉,并要节制饮食,以免乳食停滞,平时外出,尽可能由成人陪同,以免发生意外。

    (三)病案举例(摘自《吴少怀医案》)

    例1.赵x,女,20岁,学生,1967年9月22日初诊。旧有气管炎,经常咳嗽,近3个月来,常于黎明口吐涎沫,手足厥冷,不省人事,约半个时后复苏,饮食、二便均正常,月经不调,下肢浮肿。舌苔薄白,脉左关沉滑,余沉浮。辨证:肝郁气滞,痰扰心神。治则:理气化痰清热。以枳桔二陈汤合栀附丸加减。方药:清半夏9克、茯苓9克、陈皮4.5克、生甘草4.5克、枳壳4.5克、桔梗6克、炒山栀4.5克、香附9克、车前子9克,3剂,水煎服。

    9月25日二诊。痫止,头部清爽,咯痰较多,小便畅利,下肢肿消,舌脉同前。按上方去陈皮,加当归9克、生白术 克、橘红4.5克、焦楂4.5克,3剂,水煎服。
, http://www.100md.com
    9月29日三诊。诸症均减,病未再发,舌苔薄白,质红,脉沉细弦缓。病已向愈,改配丸药巩固。丸药方:清半夏24克、陈皮18克、茯苓24克、枳壳18克、桔梗18克、天竺黄15克、当归20克、白芍30克、香附24克、山药24克、枸杞子15克、黄芩15克、车前子15克、生甘草15克。共研细末,炼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晚服30丸。

    3个月后,经随访,病巳愈,未再发。

    例2.张x x,女,47岁。1965年l0月15日患者家属来函陈述,患者在20年前即患颠痫病,至今末愈,经常发作,常服苯妥英钠,未能除根。近来每天连续发作两次,多在午后,症状心烦易怒,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摇头抽搐,咬牙流涎,苏醒后头痛汗出,嗜睡,肢体酸痛,请予处方治疗。根据其久病脾虚,肝风胆火,挟痰上壅,心神被蒙所致,治应理气降火,清痰熄风,以芩莲二陈汤加味。方药:炒黄芩15克、炒黄连15克、清半夏30克、橘红18克、茯苓24克、生甘草12克、明天麻15克、全蝎18克、柏子仁30克、当归18克、炒杭芍18克、炒枳壳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于大,早晚各20丸,白水送下。

    1966年2月16日患者家属来函说:“自服用药丸以来,至今4个月余,癫痫未再发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