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痰 秘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因痰邪停滞,阻碍气机,升降不利,大肠传导失职而引起的便秘,称为痰秘。张路对此曾指出,“痰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
(一)病因病机
外邪犯肺,肺失宣降,痰浊内生,阻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上逆而不降,大肠传导失常而见大便秘结;或饮食失节,脾胃乃伤;或七情之犯,肝脾失调,脾失健运,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升降不利,大肠传导失职而发便秘。
(二)辨证施治
痰秘多属实证,故当祛痰为主。积痰在肺者,当佐以宣肺;痰凝气滞者,佐以行气;有热者,佐以清热;有瘀者,兼以活血化瘀。而治痰之法,尤当注意调理脾胃,化湿浊。
1.痰阻肺气
(1)主证:大便秘结,伴有胸闷腹满,咳嗽气喘多痰,舌苔腻,脉滑。
, http://www.100md.com
(2)治法:降肺化痰,下气通腑。
(3)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4)药物:苏子、半夏、当归、橘皮、前胡、厚朴、肉桂(一方无肉桂,有沉香)、生姜、大枣、苏叶。
方中苏子、川朴、橘皮宣肺下气化痰止咳;法夏降逆化痰,当归养血补虚,滋润通便。可减去前胡、肉桂,加紫苑、杏仁以宣肺化痰通便。加枳实、全栝蒌,以行气化痰通便。若痰热壅肺者,加竹沥、鱼腥草、大黄。重者可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若痰热灼伤阴络,浊痰瘀血阻滞者,加丹皮、元参、生地、紫草、炮甲珠,以活血化瘀。
2. 痰凝气滞
(1)主证:腹胀便秘不爽,或夹有粘腻痰液之物,时有后重,求通不能,时不可忍,噫气则舒,胁下胀闷不适,舌苔滑腻,脉弦滑。
, 百拇医药
(2)治法:化痰通腑,舒肝利气。
(3)代表方:二陈汤(《和剂局方》)加枳实、槟榔、香椽、莱菔子、柴胡、白术。
(4)药物:陈皮、半夏、茯苓、大枣、生姜、甘草、枳实、槟榔、香椽、菜菔子、柴胡、白术。
方中以二陈汤燥湿化痰,白术既能健脾燥湿以治生痰之源,又能消痰通便,量宜大,笔者常用30~60克。柴胡、香椽以舒肝理气解郁;枳实、槟榔、莱菔子,以行气消滞通腑。若痰郁化热者,加龙胆草、生地、柴胡、竹茹,以清热解郁化痰。
痰秘一证,病在大肠,其本在肺。故治则下病治上,腑病治脏,化痰浊,开肺气,以通大便。此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笔者治疗痰秘时,杏仁、紫苑、炙杷叶、栝蒌实为必用之品,常常渗入辨证方中。古人对紫苑通便的作用早有记载,如《宋人医方三种》中指出,“今之秘无他,以肺金浊耳。紫苑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 百拇医药
但是便秘一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古书中还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虚秘等说。临床上要审因论治,不可拘泥一法,概用通下之治,以解一时之快,而加重证情。
(三)病察举例
例1.史x x,女性,26岁,1981年4月25日初诊。患者自去年3月份始觉上腹部痞胀不适,进食后尤甚,每欲解大便而不能,得解则量少且不爽,质软而溏,1年来常服果导片,复方大黄片以及中药润下剂,虽可解一时之快,但终不能根除。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大便中杂有白色粘液,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而要求中医治疗。证见肥胖之躯,自觉心情烦燥,睡眠欠佳,口干不欲多饮,舌质红,舌根部苔腻而黄,脉弦滑。辨证属痰郁化热,痰热内阻,腑气不通。治宜理气化痰,清热通腑。方选温胆汤加味,处方: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川朴6克、槟榔15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5克。上方服6剂后,大便通畅,每日1次,大便粘液减少。继用上方4剂,大便正常,诸症消失,改为健脾化痰丸(即六君子丸)以善后治疗。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例2.郭x x,男性,32岁,1982年11月2日初诊。患者3天前饮酒后,出现咳嗽,痰多黄稠,继之大便秘结,肛门疼痛,坠胀不适,便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检查:肛门十点处,有一花生大紫红色“血栓外痔”,中医诊断为痰秘。辨证属痰热蕴肺,下迫大肠,灼伤阴络,浊痰瘀血留注肛门。治宜清肺化痰,活血祛瘀。处方:杏仁10克、桔梗10克、栝蒌仁15克、紫苑10克、枇杷叶10克、鱼腥草35克、枳实10克、元参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地榆10克、紫草10克、甘草3克。服上方3剂后,咳痰减轻,大便通畅,痔核缩小。继服5剂后,咳痰消失,大便正常,痔核全消。
痰泻,古已有之,《医学入门·泄泻证治》指出“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流肺中,以致大肠不固”。由此可见,痰泻是指痰邪阻肺,下移大肠,传导失职所致的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夹有痰粘之物,并伴有咳嗽咯痰为临床特征。, 百拇医药
(一)病因病机
外邪犯肺,肺失宣降,痰浊内生,阻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上逆而不降,大肠传导失常而见大便秘结;或饮食失节,脾胃乃伤;或七情之犯,肝脾失调,脾失健运,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升降不利,大肠传导失职而发便秘。
(二)辨证施治
痰秘多属实证,故当祛痰为主。积痰在肺者,当佐以宣肺;痰凝气滞者,佐以行气;有热者,佐以清热;有瘀者,兼以活血化瘀。而治痰之法,尤当注意调理脾胃,化湿浊。
1.痰阻肺气
(1)主证:大便秘结,伴有胸闷腹满,咳嗽气喘多痰,舌苔腻,脉滑。
, http://www.100md.com
(2)治法:降肺化痰,下气通腑。
(3)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4)药物:苏子、半夏、当归、橘皮、前胡、厚朴、肉桂(一方无肉桂,有沉香)、生姜、大枣、苏叶。
方中苏子、川朴、橘皮宣肺下气化痰止咳;法夏降逆化痰,当归养血补虚,滋润通便。可减去前胡、肉桂,加紫苑、杏仁以宣肺化痰通便。加枳实、全栝蒌,以行气化痰通便。若痰热壅肺者,加竹沥、鱼腥草、大黄。重者可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若痰热灼伤阴络,浊痰瘀血阻滞者,加丹皮、元参、生地、紫草、炮甲珠,以活血化瘀。
2. 痰凝气滞
(1)主证:腹胀便秘不爽,或夹有粘腻痰液之物,时有后重,求通不能,时不可忍,噫气则舒,胁下胀闷不适,舌苔滑腻,脉弦滑。
, 百拇医药
(2)治法:化痰通腑,舒肝利气。
(3)代表方:二陈汤(《和剂局方》)加枳实、槟榔、香椽、莱菔子、柴胡、白术。
(4)药物:陈皮、半夏、茯苓、大枣、生姜、甘草、枳实、槟榔、香椽、菜菔子、柴胡、白术。
方中以二陈汤燥湿化痰,白术既能健脾燥湿以治生痰之源,又能消痰通便,量宜大,笔者常用30~60克。柴胡、香椽以舒肝理气解郁;枳实、槟榔、莱菔子,以行气消滞通腑。若痰郁化热者,加龙胆草、生地、柴胡、竹茹,以清热解郁化痰。
痰秘一证,病在大肠,其本在肺。故治则下病治上,腑病治脏,化痰浊,开肺气,以通大便。此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笔者治疗痰秘时,杏仁、紫苑、炙杷叶、栝蒌实为必用之品,常常渗入辨证方中。古人对紫苑通便的作用早有记载,如《宋人医方三种》中指出,“今之秘无他,以肺金浊耳。紫苑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 百拇医药
但是便秘一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古书中还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虚秘等说。临床上要审因论治,不可拘泥一法,概用通下之治,以解一时之快,而加重证情。
(三)病察举例
例1.史x x,女性,26岁,1981年4月25日初诊。患者自去年3月份始觉上腹部痞胀不适,进食后尤甚,每欲解大便而不能,得解则量少且不爽,质软而溏,1年来常服果导片,复方大黄片以及中药润下剂,虽可解一时之快,但终不能根除。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大便中杂有白色粘液,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而要求中医治疗。证见肥胖之躯,自觉心情烦燥,睡眠欠佳,口干不欲多饮,舌质红,舌根部苔腻而黄,脉弦滑。辨证属痰郁化热,痰热内阻,腑气不通。治宜理气化痰,清热通腑。方选温胆汤加味,处方: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川朴6克、槟榔15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5克。上方服6剂后,大便通畅,每日1次,大便粘液减少。继用上方4剂,大便正常,诸症消失,改为健脾化痰丸(即六君子丸)以善后治疗。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例2.郭x x,男性,32岁,1982年11月2日初诊。患者3天前饮酒后,出现咳嗽,痰多黄稠,继之大便秘结,肛门疼痛,坠胀不适,便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检查:肛门十点处,有一花生大紫红色“血栓外痔”,中医诊断为痰秘。辨证属痰热蕴肺,下迫大肠,灼伤阴络,浊痰瘀血留注肛门。治宜清肺化痰,活血祛瘀。处方:杏仁10克、桔梗10克、栝蒌仁15克、紫苑10克、枇杷叶10克、鱼腥草35克、枳实10克、元参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地榆10克、紫草10克、甘草3克。服上方3剂后,咳痰减轻,大便通畅,痔核缩小。继服5剂后,咳痰消失,大便正常,痔核全消。
痰泻,古已有之,《医学入门·泄泻证治》指出“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流肺中,以致大肠不固”。由此可见,痰泻是指痰邪阻肺,下移大肠,传导失职所致的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夹有痰粘之物,并伴有咳嗽咯痰为临床特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