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痰 毒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痰毒属于痈的范畴,是指气血为痰毒之邪壅塞不通而成。由于发病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颌下的称托腮痈,位于耳垂下,下颌角后方的又称耳根毒,病变在两颈侧的名颈痈等等。本病是小儿时期常见外科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淋巴结炎。
(一)病因病机
痰毒多由外感风热、风湿之邪,内挟痰湿互相蕴结于皮里膜外,凝聚于经络而成。发病初为风痰交阻,化脓期为痰热结聚,热胜肉腐成脓,溃后邪去正复,或邪虽外泄,而气血尚未通畅,若兼脾胃火毒上攻者,多数起于颈之两旁及颌下,若兼肺胃炽热,则多数发于结喉之处。在发生本病前往往有口疳、乳蛾、龋齿、或头面疮疖等病变存在。
(二)辨证施治
1.初期:寒热交作,颈颌痛胀,咀嚼不便,或颈项转则不利。局部结块如白果大小,质地稍硬,光滑可活动,按之痛,皮色不变,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舌苔腻而稍黄,脉滑。
, 百拇医药
(1)内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2)代表方: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3)药物: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子、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为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可合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二花、地丁、天葵子、连翘)。方中荆芥、薄荷疏风;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天葵子、山栀子、丹皮清热解毒;牛蒡子、夏枯草化痰散结;石斛、玄参养阴清热生津。
(4)外治:外用金黄散(《医宗金鉴》:生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花粉、甘草)或玉露散(《中医外科学》:木芙蓉叶适量,研极细末),用菊花露或金银花露或用冷开水调敷患处,并经常保持敷药的湿润。
2.化脓期:结块增大,疼痛增剧,皮色变红,肿势高突,按之应指。此时全身高热,口渴,便秘、尿赤,甚则张口困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百拇医药
(1)内治:清热化痰,和营托毒。
(2)代表方:牛蒡解肌汤(药物见本篇)合透脓散(《外科正宗》:黄芪、川芎、炮山甲末、皂角刺)。热盛加黄芩、生石膏,便秘加栝蒌仁、枳实、莱菔子。
(3)外治:外敷千捶膏(《中医外科学》蓖麻子肉、松香粉、东丹、银朱、茶油,制成药膏),以消肿止痛,提脓祛腐。每日换药1次,若脓成则切开排脓。
3.溃后期:脓出肿痛渐减,身热也退,溃处脓尽而敛,遗有肿块,约需半月左右方能消散。或见溃后舌质光红、口干少津、胃纳不香。
(1)内治:邪去正复,一般不需服药。若僵块不消宜和营养胃,方选四物汤(《和剂局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加减,酌加石斛、玄参以养胃生津,兼清余热,加夏枯草、生牡蛎以软坚散结。若溃后舌质红者,宜清养胃阴,方选益胃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加减治疗。
, 百拇医药
(2)外治:溃后用九一丹药线,即以九一丹(《医宗金鉴》:煅石膏、升丹,药用比例为9:1)制成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即以金黄散方药物制成药膏)。脓尽用生肌散(《中医外科学》:制炉甘石、滴乳石、滑石、血珀、朱砂、冰片)或白玉膏(《中医外科学》:熟石膏、制炉甘石,药用比例为9:1)。
(三)病案举例
刘x,男性,8岁,1981年10月6日初诊。患儿因发热咽痛2天,体温38.5℃。在单位卫生所按“上感”治疗,服复方感冒灵、穿心莲、复方扑尔敏等药物。体温稍有下降,咽部仍感疼痛,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如蚕豆, 压痛明显, 遂来医院诊治。检查:体温37.6℃,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双侧颈前淋巴结肿大约为2x 3厘米,质地中等,压痛明显,颈软,活动受限,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濡数。西医诊断为急性颈淋巴结炎。中医诊断为痰毒、辨证属外感风热,痰火凝聚。然宜疏风清热,化痰散结,方选牛蒡解肌汤加减。处方:牛蒡子9克、荆芥6克、玄参6克、夏枯草10克、连翘10克、栀予6克、丹皮6克、薄荷3克(后下)、蒲公英10克、天葵子6克、地丁6克、甘草3克、大黄2克(后下)。外用仙人掌捣烂加青黛敷患处。
上方服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咽痛减轻,大便通畅,颈前淋巴结质地变软,舌苔薄白,脉濡稍数。用原方减大黄,加板兰根10克、山茨菇10克、继服6剂,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 百拇医药
(一)病因病机
痰毒多由外感风热、风湿之邪,内挟痰湿互相蕴结于皮里膜外,凝聚于经络而成。发病初为风痰交阻,化脓期为痰热结聚,热胜肉腐成脓,溃后邪去正复,或邪虽外泄,而气血尚未通畅,若兼脾胃火毒上攻者,多数起于颈之两旁及颌下,若兼肺胃炽热,则多数发于结喉之处。在发生本病前往往有口疳、乳蛾、龋齿、或头面疮疖等病变存在。
(二)辨证施治
1.初期:寒热交作,颈颌痛胀,咀嚼不便,或颈项转则不利。局部结块如白果大小,质地稍硬,光滑可活动,按之痛,皮色不变,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舌苔腻而稍黄,脉滑。
, 百拇医药
(1)内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2)代表方: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3)药物: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子、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为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可合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二花、地丁、天葵子、连翘)。方中荆芥、薄荷疏风;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天葵子、山栀子、丹皮清热解毒;牛蒡子、夏枯草化痰散结;石斛、玄参养阴清热生津。
(4)外治:外用金黄散(《医宗金鉴》:生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花粉、甘草)或玉露散(《中医外科学》:木芙蓉叶适量,研极细末),用菊花露或金银花露或用冷开水调敷患处,并经常保持敷药的湿润。
2.化脓期:结块增大,疼痛增剧,皮色变红,肿势高突,按之应指。此时全身高热,口渴,便秘、尿赤,甚则张口困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百拇医药
(1)内治:清热化痰,和营托毒。
(2)代表方:牛蒡解肌汤(药物见本篇)合透脓散(《外科正宗》:黄芪、川芎、炮山甲末、皂角刺)。热盛加黄芩、生石膏,便秘加栝蒌仁、枳实、莱菔子。
(3)外治:外敷千捶膏(《中医外科学》蓖麻子肉、松香粉、东丹、银朱、茶油,制成药膏),以消肿止痛,提脓祛腐。每日换药1次,若脓成则切开排脓。
3.溃后期:脓出肿痛渐减,身热也退,溃处脓尽而敛,遗有肿块,约需半月左右方能消散。或见溃后舌质光红、口干少津、胃纳不香。
(1)内治:邪去正复,一般不需服药。若僵块不消宜和营养胃,方选四物汤(《和剂局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加减,酌加石斛、玄参以养胃生津,兼清余热,加夏枯草、生牡蛎以软坚散结。若溃后舌质红者,宜清养胃阴,方选益胃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加减治疗。
, 百拇医药
(2)外治:溃后用九一丹药线,即以九一丹(《医宗金鉴》:煅石膏、升丹,药用比例为9:1)制成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即以金黄散方药物制成药膏)。脓尽用生肌散(《中医外科学》:制炉甘石、滴乳石、滑石、血珀、朱砂、冰片)或白玉膏(《中医外科学》:熟石膏、制炉甘石,药用比例为9:1)。
(三)病案举例
刘x,男性,8岁,1981年10月6日初诊。患儿因发热咽痛2天,体温38.5℃。在单位卫生所按“上感”治疗,服复方感冒灵、穿心莲、复方扑尔敏等药物。体温稍有下降,咽部仍感疼痛,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如蚕豆, 压痛明显, 遂来医院诊治。检查:体温37.6℃,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双侧颈前淋巴结肿大约为2x 3厘米,质地中等,压痛明显,颈软,活动受限,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濡数。西医诊断为急性颈淋巴结炎。中医诊断为痰毒、辨证属外感风热,痰火凝聚。然宜疏风清热,化痰散结,方选牛蒡解肌汤加减。处方:牛蒡子9克、荆芥6克、玄参6克、夏枯草10克、连翘10克、栀予6克、丹皮6克、薄荷3克(后下)、蒲公英10克、天葵子6克、地丁6克、甘草3克、大黄2克(后下)。外用仙人掌捣烂加青黛敷患处。
上方服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咽痛减轻,大便通畅,颈前淋巴结质地变软,舌苔薄白,脉濡稍数。用原方减大黄,加板兰根10克、山茨菇10克、继服6剂,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