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4 > 正文
编号:11681874
AHA-ACC-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评价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6kb)。

    AHA/ACC/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评价

    作者:黄从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07-7-13 12:01:30 点击: 次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 2006年联合发布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指南。与上次的指南比较,新指南关注近期房颤机制的研究进展,修改了抗凝治疗的指征,更主要的是,首次强调了经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

    房颤发生机制

    房颤的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经典的学说包括多发子波折返、自旋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新近房颤机制的研究则几乎完全是由临床实践主导的。新指南关于房颤机制的论述简明,但很好地体现了近年临床实践尤其是射频消融和基础研究相互促进得出的研究成果。

    新指南继续强调了心房因素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指出心房纤维化、可能是导致房颤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对传统机制的论述中,突出了对局灶激动机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肺静脉内异位兴奋灶导致房颤的机理。同时,新指南强调电重构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电重构导致心房肌有效不应期进行性缩短是电重构的主要特征。

    关于节律控制和频率控制

    关于房颤的治疗策略,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AAD)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还是仅仅控制心室率,在很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一个争论的话题。随着AFFIRM、RACE、STAF、PIAF等研究结果相继发布,这个争论已经告一段落。这些临床研究比较了两种治疗策略的优劣。结果发现,控制节律的策略并不优于控制心室率。在控制心室率的用药方面,新指南的分型更加适用于临床,分成急症处理和慢性维持治疗。?茁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砒啶类药物仍然是心室率控制的首选,地高辛则是心力衰竭伴房颤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肯定了胺碘酮在控制心室率方面的作用,并在房颤伴旁道或伴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推荐使用。同时新的指南明确了房室结消融的指征,先前的指南认为当药物控制室率失败,才有房室结消融的指征,新的指南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如果心室率没有被很好的控制或者患者不能耐受心室率控制的药物,则可行房室结消融。

    房颤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策略中重要的一环。根据旧的指南,只要具有一项危险因素或者年龄大于60岁并且伴有冠状动脉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都需要接受口服华法林治疗,这意味着大量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不仅给一些低危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2006年新指南更重视脑卒中的风险,并以其作为决定抗凝的标准;而且指出,对实行节律控制的患者,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证实始终维持了窦性心律,存在脑卒中风险者,仍须抗凝。新指南中提出了CHADS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评分表,将不同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将风险因素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指出患者没有风险因素时,只需服用阿司匹林(81~325 mg/d);当只具有1项中危因素时,可选择使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具有1项以上中危因素或具有任何高危因素时,则推荐使用华法林。使用华法林时国际正常化比率(INR)应维持在2.0~3.0,而换瓣术后的患者INR应维持在2.5以上。已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其抗凝需要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

    起搏治疗房颤

    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学者观察到置入生理性起搏器的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发作频度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故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