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0 > 正文
编号:11682512
心功能临床评价方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71kb)。

    心功能临床评价方法

    左心室泵功能

    ? 取决于心肌肌节的收缩性、左心室腔形态及负荷情况,及左室与其他心腔、动脉、肺及静脉系统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心排血量。所以心脏功能应从不同层次评价。

    ? 心肌功能;

    ? 左心室泵血功能;

    ? 完整的心输出量

    不能孤立地评价,如MS: 前负荷↓,而心肌功能正常;高心排量如甲亢:前负荷↑,心肌功能正常。

    影响心肌收缩因素

    ? 前负荷: 与心肌收缩前的伸展状态成正比,反映心肌纤维初长度。在生理范围内,前负荷越大,心肌收缩程度越大- Starling 效应。

    ? 后负荷: 心肌开始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越大,心肌缩短的程度越小。

    ? 心肌收缩性: 心肌组织基础特性,反映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横桥的激活,形成和循环再生水平。在前、后负荷不变时,收缩力增强,使心肌收缩程度和速度增加。

    ? 心率: 心率增快,收缩力增大(正性力一频率关系)。

    Frank-Starling 效应

    左室压力一容量环

    舒张晚期,二尖瓣关闭,左室在等容收缩期为封闭腔室,压力上升,容量不变。当左室压>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左室射血容量减少。在收缩晚期,主动脉瓣关闭。之后,左室压力下降,容量不变,直至左室压降至左房压以下,二尖瓣开放。舒张期左室容量增加,心动周期完成。

    收缩末期压力-客积参数点落在左室收缩末期压力-容积相关线上(ESPVR)。

    左室压力一容量环

    ? 后负荷急性增大导致收缩作功增大,以适应压力增高引起的心脏收缩幅度减小。其结果心脏排空受损,使每博排血量减少、射血分数减小。所以后负荷增大使左室收缩期泵血减少。

    ? 前负荷增大(舒张晚期容量)使心室每博排血量增大。

    ? 心肌收缩力增大使ESPVR斜率增大,使每博排血量增大。

    心衰时Frank-Starling与NS间相互作用

    力--频率关系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 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指各种原因引起 (1)心肌收缩力减弱

    (2)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失调

    (4)心脏前后负荷过重或异常,引起心功能失代偿,即使有足够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其排血量不足以维持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伴运动耐量减低。

    ? 常是各种心脏病最终结局。

    心力衰竭分类

    ? 根据心衰程度:轻度心力衰竭、中度心力衰竭、重度心力衰竭。

    ? 根据病程快慢: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 根据开始发生部位: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 根据心输出量高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 根据发生机理不同: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混合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类(按程度)

    轻度:在休息或轻体力活动情况下,心脏功能可完全代偿,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中度: 在一般体力活动时,出现心功能代偿不全的症状,如心慌、气短,同时可出现水肿、肝大、肺充血、肺底部罗音等体征,休息后好转。

    重度:即便在安静休息情况下,心泵功能仍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除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外,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心功能(四级)

    一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任何心力衰 竭的症状和体征,为心功能代偿期。

    二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体力活动时即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四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患者完全丧失体力活动的能力,即使在休息情况下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分类(按进程)

    急性:发展迅速,心脏排血量在短时间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心脏功能来不及代偿:

    1.急性心肌弥漫性严重损害(AMI),急性心脏排血受阻(肺栓塞)或充盈受阻(心包填塞),急性心脏容量负荷增加(急性MR、AR、窦瘤破裂)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速)等。

    2.由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展所致:如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晕厥、心脏骤停等。

    慢性:发生缓慢,往往经过心脏肥大代偿阶段,早期因心脏及体内代偿机制,心排血量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心衰代偿期。

    后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心衰失代偿期。

    心力衰竭分类(按发生的部位)

    ? 左心衰竭

    ? 右心衰竭

    ? 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1)

    ? 即左室衰竭和左房衰竭总称。

    ? 左室衰竭:因左室受损或负荷过重所致:

    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 左房衰竭:二尖瓣狭窄,左房黏液瘤及左心房活塞状血栓阻塞二尖瓣孔。

    左心衰竭(2)

    ? 病理生理:

    左心功能↓不能正常地将从肺静脉回流来的血液输送到体循环→肺静脉压力↑和肺部淤血。→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当超过血液渗透压,液体就从血管内渗入到肺间质并进入肺泡内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左心衰竭(3)

    1. 症状:

    ? 呼吸困难:常见,早。∵肺淤血和肺顺应性↓→肺活量↓。起初"劳力性呼吸困难" 之后劳动耐力逐渐下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端坐呼吸"。

    ? 咳嗽、咳痰和咯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 倦怠、乏力(低CO);嗜睡、烦躁(脑缺氧)。

    2. 体征:

    原有心脏病体征;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左室扩张→MR );肺底部湿罗音;哮鸣音或干罗音(∵继发性支气管痉挛)。

    右心衰竭(1)

    ? 常继发于左心衰竭,也可单独出现。

    ? 主要影响右心的病变如急性或慢性肺心病、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可→单独右心衰竭。

    ? 弥漫性心肌病变一般引起双侧心力衰竭,因右心室较易扩张,右心衰竭的表现可比左侧为重。

    ? 整个循环系统是有机地联成一体的,即使是单纯的右心衰竭,最终也将→全心衰竭。

    ? 病理生理:右心室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体循环回流血液

    全部排入肺循环→体循环血量增加和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各内脏和肢体静脉及毛细血管淤血。

    右心衰竭(2)

    ? 症状(多脏器慢性持续充血→功能改变):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肝区胀痛、黄疸。

    ? 体征:原有心脏病体征;

    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右室扩张→TR );

    ∵体循环静脉压↑→ a.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返流征(+)。b.肝肿大、压痛;心源性肝硬化→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c.局部水肿(下垂部),全身水肿(严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