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3 > 正文
编号:11682524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急诊处理.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17kb)。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急诊处理

    一 概 述

    > 出血的原因:

    ① 局部因素

    ② 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是指正常的止、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障碍或失常所引起的,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理过程或症状,可以是原发性、先天性或遗传性的,或继发于各种疾病(如肝脏病、尿毒症等)或作为一个病理过程成为并发症(如生理性分娩并发羊水栓塞),或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如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或后期(如休克后期、癌肿广泛转移)的表现.

    生理性止血机制

    > 血管

    > 血小板

    > 凝血因子

    > 抗凝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管

    血管的基本结构

    内皮细胞层: vWF等因子

    内皮下组织: 胶原 微纤维

    中层: 平滑肌

    外膜: 结缔组织

    血管的功能

    血管的舒缩功能

    血管的抗血栓功能:

    内皮细胞的抗血小板作用 PGI2、 腺苷等

    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AT-Ⅲ

    内皮细胞的纤溶作用

    血管壁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TXA2 、组织因 子 、vWF等

    血管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

    血管的自我修复作用

    血管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一、血管收缩

    血管受损时血管发生收缩,有利止血。

    二、血管的抗血栓特性减弱

    负电荷消失、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减少

    三、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反应

    胶原、 vWF

    四、激活凝血过程

    血小板

    血管受损,胶原暴露,使血小板粘附;同时,在胶原凝血酶等作用下,血小板膜上GPIIb/IIIa为受体,能过纤维蛋白原互相连接而聚集;聚后血小板变形、活化,分泌或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促进止血及凝血。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有以下作用:

    ①形成血小板血栓,修复受损血管;

    ②产生TXA2等具有强烈收缩血管、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介质;

    ③释放PF3,直接参与凝血;

    ④活化的血小板在PK与HMWK存在条件下,直接激活FXII及FXI,启动内凝。

    抗凝系统

    (3)蛋白C系统(PC系统):

    由PC、PS及TM(血栓调节蛋白)等组成。凝血酶与TM形成复合物,裂解PC成APC,APC以PS为辅助因子,通过灭活V及VIII因子发挥抗凝作用。

    (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内皮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有:

    ①直接对抗Xa;

    ②在Ca++存在下,抗TF/FVIIa复合物

    作用。

    四、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组成:

    1、纤溶酶原(PLG):

    2、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

    主要纤溶酶原激活剂。

    3、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亦称尿激酶(uk)。

    4、纤溶酶相关抑制物。

    (二)纤溶系统激活:

    1、内源性途径:

    与内源凝血密切相关。形成XIIa时,PK经XIIa作用转化为K,后者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启动纤溶。

    2、外源性途径:

    血管内皮及组织损伤时,t-PA或u-PA释入血,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激活纤溶。

    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降解为小分子多肽A、B、C及一系列碎片,通称为FDP。

    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PT

    APTT

    INR

    D-DI

    FIB

    PT-A

    3P

    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在受检血 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

    参考值:

    ①以直接测定的时间报告(PT):11-13s ,超过正常对照3s有意义.

    ②以PT的比值报告(PTR)=待测血浆PT值/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PT; 0.85-1.15

    ③以国际标准化比值报告(INR),INR=PTRISI(ISI为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国际敏感指数) INR 0.8-1.5.

    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PT

    临床意义:

    PT延长: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以及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 症

    ②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脏疾病、 DIC 、维生素K缺乏、原发性纤溶亢进,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PT缩短 先天性因子Ⅴ增多,DIC早期(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P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0倍,PTR维持在

    1.5-2.0倍,INR2.0-3.0为最佳

    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用白陶土激活Ⅺ,Ⅻ,用脑磷质(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因子,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钙离子后凝固所需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灵敏和常用的筛检试验.

    参考值: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①延长见于内源性凝血途径有关因子缺陷,如血友病.

    病理或生理性抗凝物质增多如Ⅷ抗体,狼疮样抗凝物,类肝素物质多.严重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Ⅹ缺乏等.

    ②缩短见于DIC、长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③肝素治疗监测: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较敏感.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

    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①增高 生理应激、妊娠、感染、灼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败血症及某些肿瘤和尿毒症等.

    ②减少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D-二聚体 (D-DI)

    D-二聚体是交连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产物.

    参考值:<0.4mg/L

    临床意义:

    ①在DIC时,D-二聚体检测阳性或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

    ②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塞、重症肝炎、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时D-二聚体含量增高

    ③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时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时不升高.二者鉴别.

    ④也可作为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几种常用的检验指标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

    主要用于肝病时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估计

    > 3P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3P试验反映FDP尤其是碎片X的存在。

    临床意义:①阳性 见于DIC早、中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61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