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3 > 正文
编号:11682246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进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2kb)。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进展

    Advanc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atal Arrhythmias

    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医院 心内科

    心脏电生理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研究室

    崔长琮

    1.1 心律失常(Arrhythmias)

    ■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理现象,每个人都会有心律失常发生。

    ■ 正常人 频率 55次~90次( 60~100) /分 (全国心电学会)。

    ■ 心律失常包括起源于

    窦房结的过速,过缓,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

    房性期前收缩,过速,扑动,颤动 ,房内阻滞、心房静止。

    室性期前收缩 ,过速, 扑动 ,颤动, 室内阻滞, 心室停搏。

    房室交界区性早博, 过速, 阻滞。

    1.2 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严重的有致死可能性的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室速、室颤、严重窦性停搏、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和心室停搏均可导致死亡。

    ■ 停跳 或 无排血 ,R-R > 2" Presyncope;

    R-R > 5" Syncope;

    R-R > 10" Adam-Stoke syndrome

    ■ 心脏猝停 --- 1-5' 内恢复可无后遗症,故电复律要分秒必争。

    心脏猝死---心脏猝停 --- 1-5' 内未恢复/电复律等枪救失败,并在-1h内死亡。

    1.3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 SCD

    ■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在1小时内者称为心脏性猝死。

    ■ 最常见的心脏性猝死有

    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的猝死 (50%) ;

    CHF所致的猝死 (25%);

    心肌病所致的心脏性猝死 (15%) ;

    长QT综合症等先天遗传性疾病猝死 (10%)儿童和青年人。 - 其他原因 等。

    1.4 致命性心律失常防治进展

    ■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尚在研究和探讨中的 临床医学课题。

    ■ 总的来说,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 目前防治进展主要有:

    1。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几年来突出进展是长QT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2。细胞电生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为阐明其发病机制和探讨其防治途径将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3。临床治疗以植入性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ICD)最为重要,药物防治以胺碘酮的研究进展最为突出。

    二、常见病因及防治

    2.1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

    致命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是指:如下几类心律失常:

    ①室速、室颤;

    ②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和心室停搏。

    2.2 室速、室颤的常见原因及其防治

    ■ 室速、室颤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90%左右,而室速、室颤最常见的疾病有:

    ■ 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梗塞后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等;

    ■ CHF所致的猝死;

    ■ 心肌疾病包括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 长QT综合症等,先天遗传性疾病所致的心脏猝死。

    ■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缺血或冠心病;心肌疾病;慢性心衰;EF<40%;心脏过大(心胸比例大于0.6);及已知和未知的遗传性疾病。

    2.3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指: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尤其严重的窦性停搏(>3~5秒)、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于40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 ,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和由缓慢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室速、室颤。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最常见的病因是老年人退行性传导系统疾病,成年人冠状动脉疾病,青年人心肌炎或心肌病。

    ■ 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轻微者,先用药物治疗;如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尽早的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是肯定的。植入技术已有四十余年的经验,非常成熟且严重合并症极少,起搏器机器故障几乎没有。因此,应积极的推广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2.4 冠心病和缺心性心肌病的防治

    ■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被称为第一号杀手,美国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因冠心病致死的病例占所有死亡原因的35%以上。如果加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他缺血疾病,如脑猝中、缺血性心肌病,那么将占死亡原因的55%以上。

    ■ 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小孩子开始。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龄性加剧,防治的基本方法是,低脂、低糖饮食,积极体力锻练,防止肥胖,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和戒烟。以上所谓已知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五个危险因素,另外有五个可能危险因素是:慢性炎症、感染、遗传因素、半胱氨酸血症和尿酸血症。(附图)

    2.5 心肌病的防治

    * 扩张性心肌疾病是特发性心肌疾病的一个类型,他和肥厚心肌病一样,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 , 慢感染 , 机体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办法。流出道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目前可用化学消融的进行有效的治疗。而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的慢性心衰的治疗仍以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强心剂进行治疗。

    2.6 慢性心衰的防治

    * 慢性心衰是全球性的另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综合症。美国统计资料每年新发病例达50万以上,慢性心衰的总人数达500百万以上占美国人口总数的0.5%左右,但慢性心衰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60岁以上的人可高达2~5%,美国统计1~5年的病死率高达37%~70%,我国41家医院1980、1990、2000年三个全年段的统计的病死率分别为18.3%、12.9%、6.3%,因此,慢性心衰的防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课题。

    慢性心衰又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慢性心衰的死亡原因中有50%左右为心脏性猝死。

    三、室速、室颤的防治进展

    3.1 室速、室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 早期后除极(EAD)和晚期后除极(DA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7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