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0391
纯中医包打天下早已过时 ——《怎样同中医“西化”划清界限》一文读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25期
     有人提倡中医诊病一点也不要参考西医检查化验,治病一点也不要用西药,纯而又纯,用中医包打天下,用中医治愈一切疾病,如2008年10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所刊登的由王昆文同志撰写的《怎样同中医“西化”划清界限》一文所述。对于我们中医来说,如能做到这点,无疑这是幸事,我们何尝不想如此?!因为我们的特长是中医,让我们在从事中医的同时劳心费神再学习西医,提心吊胆地再运用西药,这可不是轻松之事。然而为何现在的年轻中医乐此不疲地学习西医呢?为何现在中医院应用西药的比例很高呢?这是因为临床实际需要,因为单纯中医包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医本身的学术缺陷。同西医相比,中医学有以下不足:其一是中医的诊断不如西医科学。无论是过去的《金匮要略》每一篇的篇名病名,还是现在中医教科书的病名,都是如此。病人要求的是西医的诊断,而不是中医的症状诊断。中医的诊断不能让病人知道疾病的本质,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其二是中医的抢救技能不如西医有效。西医抢救及时有效,且重复性高,给予病人的安全感高。其三是中药的剂型不如西药便利。其四是中医的外科手术与西医相比相形见绌,更不可同日而语。其五是中医的理论、术语与西医相比不易被患者理解。这就造成了“西医明明白白治死人”患者不怨恨,“中医稀里糊涂治好病”患者不感恩的现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由于中医学术本身的以上缺陷,当西医传入中国后,更能为患者解除疾苦,更能获得患者喜欢,所以西医在中国逐渐壮大,最后中医天下被颠覆,西医居于医学之统治地位,而中医变成了补充医学。现在世界防病治病的主力军是西医,包括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单靠中医防病治病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纯中医已不能包打现代的天下。
, http://www.100md.com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医。为什么几十年来尽管不断有人甚至所谓“院士”都在叫嚣取缔中医,而中医却始终傲然挺立呢?这是由于中医也有它的独特疗效,能治好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仍然是人类防病治病的强大法宝。

    我之所以今天言中医不足,是因为“知耻方能勇”。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说过:“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必须要有自我批评精神,临床医生要有兼收并蓄的胸怀,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只有正视自身的缺点,才会努力去改进。只有知道单靠中医不能包打天下,我们才会学习西医,引进西医。用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使我们的医学技术更加完善。现代的中医肯定不同于古代的中医,现代的中医技术肯定要有时代的信息。如果一个中医不自觉地学习和应用西医检查及诊断技能,我认为这个医生至少是一个不负责的医生;如果一个中医不能为患者选择当代最有效的方法诊治疾病,我认为这个医生至少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医生。医疗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医生必须服从患者的需要。西医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为一直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患者诊治疾病,没有相当的西医知识,是寸步难行的。也就是说,对于现代中医来说,西医是锦,中医是锦上添花。我们只有把西医学通,中医学精,我们才能锦上添花,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中医才能走出困境,取得飞速发展。
, 百拇医药
    目前医疗市场中的中医份额日渐减少,中医绝对不能居隅而安,更不能甘当配角。作为一个中医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不断引进西医诊疗技术,极力提高疗效,设法增强竞争力,吸引广大患者前来就诊,扩大医疗市场,这样中医学术才能发扬光大。很多全国名老中医也有这样的主张。如南京中医大学周仲英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撰写的《中医异化现象的沉思》一文中说“要正确看待中西医结合问题,中西医两法并治,是医疗的需要,是疾病康复的需要。”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多年来更是坚持这样的路线,使广东省中医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中医界的骄傲。

    有人以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医只能开中药而不能开西药为例来说明“纯中医”之可能性。该作者可否想过这样的诊所在该国能有多大影响力?当然我们坚持“纯中医”不是不可能,但只能打“游击战”——在门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转西医诊治,根本打不了“阵地战”——在病房用纯中药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抢救危重病症。试想,假如我们国家限制中医不能使用西药,那么很多危重病人中医就无能力收治,很多中医病房就得关闭,中医队伍就得走向萎缩,中医阵地就只能越来越小。坚持中医纯而又纯的人可能多是搞中医资料工作或者是从事门诊工作的医生,不太了解病人所需,不懂得中医生存之道。当然,允许中医开西药,不否定会造成一些中医“依靠西医这根拐棍才能走路”而“丧失自我”。但是,在这种现象发生的同时,中医队伍中尚有不少精英,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西医知识,为充分地发挥中医防病治病的作用而努力探索。中医队伍就是靠这样一些人才而不断地将中医学术推动向前的。, 百拇医药(马垂宪 山西盂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