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迪奇迹源自海迪精神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大会选举邓朴方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名誉主席,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新华社 发)◎ 本报记者 晨露
张海迪是一个奇迹:5岁患脊髓血管瘤,被判活不过27岁,年过半百当选国家残联主席,依然为残疾人服务;高位截瘫,却学习针灸为他人解除病痛;全凭自学,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创作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并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3日上午在北京闭幕,大会选举邓朴方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名誉主席,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作为上世纪80年代精神偶像的张海迪重新出现在媒体视线中,让许多人重新忆起“海迪精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张海迪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死神的威胁。童年起张海迪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农村,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为乡亲们针灸治病。1983年张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黑色素癌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 百拇医药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年过五旬的张海迪在博客中对于活着有很好的感悟:在我十一岁时,有一天,妈妈请来一位军医。看着我不停震颤的腿,还有身上一块块化脓的褥疮,他对妈妈说,这孩子十八岁双腿就会挛缩起来,再也伸不开了。医生走后,妈妈对我说,我不相信,你要好好锻炼,你的病一定能好。我不完全懂得医生的话,但我懂得妈妈的话。我的生命力一次次粉碎了医生的预言。我在全国两会上还见到了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教授。1965年,妈妈带我到北京治病,要找的最好的医生就是王忠诚教授。几十年后,我活着,还和他一起开会,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今天,我还是不断鼓励自己好好活着,还是装得像没有病、没有残疾一样,我让自己忘掉不幸和痛苦,虽然很痛苦,但我知道,活着就是一种忍耐,必须有耐心地活着,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面对灾难、面对病痛,人们可以逃避、怯懦、退缩,也可以平静等待命运的安排,但最难的却是一直拥有坚强的信念,而正是这种信念,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我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于是,它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牛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纵身一跃,跳出了奶桶。读完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三只青蛙面对困境所持态度不同,也因此造就了它们不一样的命运。第三只青蛙的态度是充满生的希望,凭着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最终跳出奶桶,创造生命的奇迹。是什么救了第三只青蛙呢?是信念。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念,持续的行动,一定会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信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引导方向的罗盘,是延续生命的灵丹,更是创造奇迹的利剑。
, 百拇医药
实际上,乐观者的眼中从来就没有“残疾”。从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总统罗斯福,耳朵失聪却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爱迪生,靠坚强意志登上珠峰的新西兰双腿残疾人马克·英格力斯,到26岁开始耳聋、被后人尊称“乐圣”的贝多芬……这些生命的强者并没有将“残疾”当回事,他们因为乐观,所以自信;因为乐观,所以执着;因为乐观,所以勇于开拓和进取,创造出了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辉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绚丽的色彩。
信念不死,就能创造奇迹。奇迹的背后,是热爱生命的宣言;奇迹的背后,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努力;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这些用残缺身体塑造完整人生的人,足以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长,而是它有多好。生命是短暂的,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光彩有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