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6期
编号:11711452
ACE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管理的新时代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6期
     中国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现状严峻

    1.高血糖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普遍性

    2004年发表的欧洲心脏调查结果显示,71%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2006年中国心脏调查也显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者分别占心血管病患者总数的53%和24%。

    2.餐后高血糖是糖代谢异常早期特征

    中国心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检测空腹血糖,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仅占2.76%,而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17.34%,这提示单纯筛查空腹血糖将漏诊冠心病患者中绝大多数的高血糖个体,也提示早期血糖异常的患者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且,上世纪90年代大量流行病学证据已表明,与空腹血糖升高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提示降低餐后血糖可能会使心血管系统获益更多。
, 百拇医药
    3.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更为严重

    与欧洲心脏调查相比,中国心脏调查显示单纯空腹血糖筛查漏诊的高血糖患者比例明显增加(80%对67%),通过血糖筛查能够发现更多的新诊断高血糖患者(44%对30%),提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率偏低,更应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状况。

    未雨绸缪,血糖异常宜早期管理

    1. “时间+高血糖=并发症”

    2008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公布了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30年随访结果:在停止干预后10年,即使两组间血糖水平已无差别,最初的强化组减少任一糖尿病相关终点、微血管疾病的益处依然存在,且进一步观察到强化组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率也显著降低,这再一次证实早期血糖控制确实存在“记忆”效应。另一项研究(STENO-2研究)通过对仅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重危险因素强化干预,随访13.3年的结果显示,患者有显著心血管获益,同样也提示了早期干预血糖的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2. IGT,不容忽略的危险因素

    对于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必要性,目前国际学术组织已经基本达成共识,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出糖尿病预防共识,认为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不能改善血糖水平时,可进行药物干预,今年8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也推出糖尿病前期干预共识,认为对所有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必须实行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可采用药物干预,目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拥有预防糖尿病的循证医学证据。

    ACE,中国学者对冠心病患者

    早期血糖异常干预的探索

    作为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ACE(阿卡波糖心血管评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中,阿卡波糖究竟能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该研究将与英国牛津大学糖尿病中心联合,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150家医院入选75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卡波糖或安慰剂治疗至少4年。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新发心血管事件(首次发生的心血管死亡,心脏复苏,非致死性心梗及卒中),次要终点为新发糖尿病。现在,ACE研究已正式启动。

    ACE研究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的探讨,其结果有助于完善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全面防线,也是对适合中国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血糖管理策略的探讨。此外,由于IGT人群基本没有临床症状,在内分泌门诊很少被发现,ACE研究也正是对心血管、内分泌两个科室合作模式的探讨。

    迎接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管理新时代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急剧增加。中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IGT第一大国,并且患病率还在不断飙升。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更多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寻找适合中国人的治疗模式。中国学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积累,现在,中国学者正迈步踏上探索的新征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