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691530
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29kb)。

    宁波市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全员培训和竞赛活动复习资料

    第一分 心肺复苏考题

    一、选择题

    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 60-80次/分

    2.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

    (A)30:2;(B)15:2;(C)30:1;(D)15:1

    3.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 cm;(C)4-5 cm;(D)6-7cm

    5.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

    6.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

    (A)超过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

    7.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B

    (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

    8.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D

    (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

    9.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200J;(B)300J;(C)360J;(D)150J

    10. 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

    11.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D)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B)3次;(C)2次;(D)4次

    1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心脏停搏;(B)无脉性室颤;(C)室颤;(D)电-机械分离

    14. 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D

    (A)胸外按压;(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C)静脉推注胺碘酮;(D)立即除颤

    15. 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

    (A)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呼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C)马上寻找自动除颤仪;(D)先开始生命体征评估,再进行心肺复苏

    1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

    (A)心前区叩击;(B)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再行除颤;(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D)先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

    17.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A

    (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B)行12导心电图检查;(C)建立深静脉通道;(D)准备电除颤

    18.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9. 成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A

    (A)1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B)1mg-3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递增;(C)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D)1mg-3mg-5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

    20. 成人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用法为:A

    (A)一次性静脉推注40U;(B)40U,每5分钟重复一次;(C)一次性静脉推注20U;(D)20U,每5分钟重复一次

    21. 推荐对房颤心脏复律时初始能量值为:B

    (A)50-100J;(B)100-200J;(C)200-300J;(D)300-360J

    22. 对于房扑和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推荐初始复律能量值为:B

    (A)50-100J;(B)100-200J;(C)200-300J;(D)300-360J

    23. 救治者对有脉搏婴儿和儿童患者只人工呼吸而不需要胸外按压的频率为:A

    (A)12-20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6-12次/分

    24. 救治者对有脉搏成人患者只人工呼吸而不需要胸外按压成人的频率为:C

    (A)12-20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6-12次/分

    25. 医护人员对于婴儿和儿童及两个现场救助者的心肺复苏应当使用按压呼吸比为:A

    (A)15:2;(B)30:2;(C)15:1;(D)30:1

    二、是非题

    1. 偶然的喘息不同于心跳呼吸骤停,对有偶然喘息的受害者进行救治时不需要进行人工呼吸。(Х)

    2. 在心肺复苏中较正常低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也能维持恰当的通气血流比值。(对)

    3. 过度通气不必要,而且有害,因为其能够增加胸内压力,减少心脏的静脉回流,减少心搏出量,降低生存率。(对)

    4. 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室颤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下降7%-10%。(对)

    5. 心肺复苏延长室颤存在时间,而除颤可以结束室颤,从而使心脏恢复有效节律维持机体灌注。(对)

    6. 颈动脉搏动不能正确评价心肺复苏中冠状动脉,心脑血流的恢复情况。(对)

    7. 氧饱和度可以评估组织灌流,因为心脏骤停时它快速下降,而在自主循环建立后即恢复至基线。(对)

    8. 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对于生存率的任何改善均小于在社区内成功推广非专业急救者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对)

    9. 初级救助者不需要确定正常的呼吸,而医务人员如果不能在10秒钟内确认呼吸是否正常,那么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初级救助者如果不愿意或不会进行人工呼吸,那么开始胸外按压。(对)

    10. 初级救助者对于创伤和非创伤的受害者都应该用仰头抬颏手法开放气道。(对)

    1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要求进行生命体征评估。(Х)

    12.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那么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对)

    13. 对成人复苏的胸外按压为100次/分钟,按压的幅度为4至5厘米,每次压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压下基本相等。(对)

    14. 救助者胸外按压时应该把手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对)

    15. 所有救助者在进行胸外按压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