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3 > 正文
编号:11699411
麻醉并发症.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57kb)。

    麻醉并发症与麻醉安全

    南京军区总医院 徐建国 教授

    麻醉风险

    * 麻醉死亡率:麻醉实施至术后一天发生的死亡作为麻醉引起的死亡。

    - 50 年代ASA I-II 级死亡率1 :10000 ,- 80 年代ASA I-II 级死亡率1 :50000 ,- 本世纪ASA I-II 级死亡率1 :100000 。

    * 高危病人,复杂手术更易造成不良后果。

    * 麻醉差错

    - 70% 多为人为失误或装置失灵所致,至少有50% 死亡是可以预防的。

    * 低血容量,低血压,缺氧,通气不足,气道梗阻,用药过量,误吸,监测不力,观察不细的一种或多种原因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 疏忽和判断错误是发生问题的常见原因。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 局麻药毒性

    - 局麻药的毒性,脊神经根损伤,麻醉平面过高和全脊麻,拔管困难和导管折断,硬膜外血肿、感染和截瘫,发生率顺序递减。

    - 局麻药毒性和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过高直接相关。麻醉药量过大,误入血管是局麻药中毒的主要原因,硬膜外出血不一定发生药物中毒。

    * 脊神经损伤

    * 表现形式多种,椎管内麻醉后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S)是麻醉消失后短期内出现的神经症状,如臀部、大腿部的疼痛和感觉迟钝。神经根性病变是指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发生率高于运动障碍。马尾综合症指L2-S5神经功能受损,会阴部感觉消失,膀胱失张,下肢感觉运动减退。

    * 脊神经损伤

    * 重要原因是局麻药物毒性。所有局麻药都有潜在的神经毒性,特别是浓度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时。5%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时,TNS和马尾综合症发生率较高,依次为地卡因和布比卡因。截石位和膝关节弯曲位,腰神经丛受牵拉,易发生此类并发症。地卡因、普鲁卡因配制时需在体外摇匀,否则接触部位高浓度局麻药也可致马尾神经损伤。高浓度葡萄糖有神经纤维脱髓鞘作用,肾上腺素浓度高于1:20万可能导致脊髓缺血。氯普鲁卡因PH值仅为3.3,禁用于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 脊神经损伤

    * 脊髓神经前根受损:下运动神经原综合症:表现为肌力减弱或丧失,肌萎缩,反射消失,节段性瘫痪;

    * 后根损伤:疼痛,椎管区域感觉异常,麻木,反射性痉挛;

    * 交感受损:灼痛

    * 截瘫是脊髓麻醉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包括血肿,局麻药毒性,置管压迫,注入过量空气,脓肿,操作粗暴损伤,肾上腺素过量,脊髓缺血等。压迫对脊髓引起的损伤与压力大小,压迫速度,受压部位相关,快速压迫导致感觉和运动短时间内丧失,如减压不及时,则功能不易恢复。一般来说大小15ML以上的硬膜外血肿即可形成压迫,但年轻人因有椎间孔与硬膜外相通可能起到减压作用,而70岁以上高龄患者椎间孔闭塞,黄韧带弹性减退更易形成压迫。除直接压迫脊髓,脊髓血管受压闭塞或炎症闭塞也是重要因素。

    * 脊髓腰膨大

    - T12 ,L1-5 ,S1-2 等8 节脊神经组成;

    - 一般T12-L1 椎体下缘正对T10-L2 椎体腰膨大,但可有1cm 左右变动,故美国ASA 建议腰麻不采用L2-3 以上间隙穿刺。

    * 脊髓血供较差

    - 从颅内椎动脉发出前脊髓动脉和两条后脊髓动脉十分细长,血管内压力渐降,易受低血压,血管加压药的影响导致缺血;

    - 前脊髓动脉病变:运动障碍(前脊髓动脉综合症)

    - 后脊髓动脉病变:感觉障碍(深感觉消失,痛、温觉存在,皮肤与腱反射消失,称后脊髓动脉综合症)

    * 局麻药毒性

    * >0.25%布比卡因,术后持续镇痛发生并发症较多,故多采用局麻药+阿片类药物。

    * 利多卡因腰麻后TNS受到高度重视

    * 重比重(5%)利多卡因因有马尾综合症和顽固性骶神经根刺激及短暂神经症状(称TNS),发生率4%--36%,故已几不应用。

    * 血管收缩药增加局部缺血,减少局麻药吸收,并直接作用于脊神经产生毒性,肾上腺素增强了蛛网膜下腔内利多卡因的损伤作用,不建议使用。

    * 利多卡因浓度低于2.5%是有益的,但不能证明可完全防止TNS。

    * 出血并发症

    * 硬膜外或脊麻后血肿<1:150000

    * 完全抗凝是神经干、外周神经阻滞和脊神经阻滞禁忌。

    * 抗凝疗法,药物或内源凝血病,血小板减少,操作损伤是硬膜外或脊髓血肿的主要原因。

    * 抗凝治疗程度与出血密切相关

    * 部分抗凝,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和NSAIDs)不一定增加硬膜外血肿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tidopidine),作用持续14天

    * 抗血小板药凝集单克隆抗体(Abciximab),作用持续48h

    * 华法令抗凝,术前应停用并检测INR,对INR>1.5者应检查判断是否出现新的感觉运动变化。小剂量华法令(INR<2.0)不增加出血,但华法令与COX抑制药或水杨酸合用增加出血。

    * 术中暂时抗凝(术前置入硬膜外导管且无神经损伤),一过性使用抗凝药,且在应用肝素前1h(心脏手术24h)可视为可接受风险。

    * 皮下注射小分子肝素,应尽可能在肝素效应变低时穿刺和拔管。每12h给一次低分子肝素增加脊髓血肿的危险,美国已发生52例。最后一次用肝素10-12h后才可实施麻醉操作。

    * 拔出硬膜外导管在应用任何剂量肝素12h以上,术后在区域麻醉操作或导管拔出24h后才能用低分子肝素。

    * 血小板>8万/mm3,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椎管内麻醉指征。

    * NSAIDs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一般不认为构成椎管内麻醉禁忌。

    * 感染并发症

    * 菌血症时腰穿是引起脑膜炎的危险因子;应用抗生素可预防腰穿诱发脑膜炎;但均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 硬膜外脓肿:2-3日出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