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1743805
专家呼吁:对血管疾病应予足够重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2日 《中国医药报》 2008.12.02
     □本报记者 刘云涛

    “对于一辆汽车,人们可能更重视发动机的好坏,而不太关注轮胎的质量,但是,如果缺失或是瘪掉一个轮胎,汽车就跑不动了。同样,现在大多数医患对心脏和脑的疾病更为关注,而对于血管(除脑血管和心血管外的周围血管,下同)疾病,却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一个事实,“其实,血管疾病不仅会导致出现截肢和死亡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引起心脏和脑血管的疾患,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几年,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是无论从患者对此类疾病的重视程度,还是医生诊治的专业化程度都远远不够。”11月21日~23日,在由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共同举办的中国血管论坛(CEC)期间,多位血管外科专家呼吁,血管疾病应该受到多方关注,其诊断治疗亟须普及和规范化。

    动脉硬化成为主要病因

    说起血管疾病,很多人印象中会马上想到寒冷或者劳累引起静脉疾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忠教授指出,血管病已经由原来普遍认为的“穷病”变成了“富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因此,预防血管疾病,首先是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治疗“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不仅面临着截肢和死亡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存在心脏和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再如,90%的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而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引起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2年内卒中发生率可以高达26%。有研究显示,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其未来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4倍,脑卒中危险增加2~3倍。因此,郭伟教授提醒,心血管科的医生也应重视外周血管疾病的规范化监测和预防。

    诊疗手段微创化

    据记者了解,此次会议定位以腔内治疗技术为主,会议期间,有将近40例手术的实况转播,涉及颈动脉、头臂动脉、主动脉、内脏动脉、下肢动脉以及静脉系统的多种病变形式。“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微创化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使微创化成为可能。”郭伟教授告诉记者,“微创使得手术风险下降,很多高龄患者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 百拇医药
    郭伟教授介绍,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近年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腔内治疗技术真正发展起来是在80年代末,尤其是外周血管病的发展。1995年以后腔内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最大的技术亮点是主动脉的微创治疗。过去,主动脉疾病不能进行微创治疗,在1995年到1997年之间,一些成熟的微创技术产品问世,主动脉微创治疗在全世界开展起来,使很多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受益。在主动脉腔内技术的引领下,全世界的血管外科医生把工作的重点从开刀手术转移到微创的治疗上来,我国开始得晚一些,普及程度不太高,但是在主动脉夹层治疗方面,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经验都是很丰富的。

    “腔内微创治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更趋于成熟,发展处于初步上升期。”郭伟指出,“现在,治疗此类疾病并非必须要开刀,也不需要全麻。”

    治疗技术需要规范化

    多位专家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基层医生目前对于血管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诊断治疗水平急需提高。“我国基层医院需要普及规范的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手段。”陈忠教授强调,“某些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会与非血管疾病,例如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相似,像间歇性跛行,患者一般会先去看骨科,因此,给非血管科的医生普及血管病的科学知识很重要。再比如,对于下肢缺血,诊断方法很简单——摸一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就可以。但是如果想不到,就很可误诊,也就是说,首先心里要有血管疾病这个观念。”

    郭伟教授介绍,此次会议虽然从内容上定位以血管腔内技术交流为主,但是涉及到多种血管疾病多种治疗方法,尤其是不同病变的不同处理策略,强调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理念,同时注重传达循证医学证据。“学会某一项技术并不是最了不起的,学会给每一位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