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抄本汇集的重要意义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旧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南史》卷76陶弘景(456~536)本传云:“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所著《学苑》百卷、《孝经》《论语》集注、《帝代年历》、《本草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图像集要》及《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共秘密不传。及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隋书·经籍志》主据梁阮孝绪《七录》而撰,“隋志”无“辅行诀”名,则《七录》亦未著录。然据陶氏本传云“唯弟子得之”语,或“辅行诀”为弟子所得而递相传承欤,卷中所引人名皆汉末至梁前著名医家,“山林隐居”与陶氏经历合,则旧题“华阳隐居陶弘景撰”疑非出于依托也。
“辅行诀”一卷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3月法国伯希和率法国中亚探险队闯入敦煌,对藏经洞疯狂劫掠,经卷精华,席卷而去,所著《伯希和西域探险记·敦煌藏经洞访书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对劫经事有所自白。据传守洞道士王圆箓为伯希和所劫经卷装箱时,趁其不备暗藏《辅行诀》,1918年售予河北省威县张渥南,珍藏于家,递传至其孙张大昌,原卷毁于“文革”,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幸有张大昌弟子传本尚在,基本保存了“辅行诀”主体面貌。
, 百拇医药
“文革”期间张大昌先生将“辅行诀”抄本寄赠中国中医研究院,引起著名中医文献学家王雪苔、马继兴先生高度关注,几经寻访,王先生得到两个传抄本,收录于1988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敦煌古医籍考释》,马先生得到三个传抄本,收录于199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极大关注,迫切希望获得更多抄本研究之。“辅行诀”不仅对临床有重要启发,而且对研究中医文献亦有巨大意义。张仲景《伤寒论》所勤求博采之古书从“辅行诀”里能够得到答案,确证张仲景主据《汤液经法》而成书;“辅行诀”引用《汤液经法》方剂多首,《汤液经法》著录于《汉书·艺文志》,确证我国方剂学至迟在西汉已臻成熟,等等。这些重要学术思想均可从《辅行诀》中探讨出来。
最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传承集》,收录张大昌入室弟子及私淑弟子抄本凡21本。对献出抄本者,《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各具抄者姓名,不用甲乙代称,简介抄录简况,以存历史真实,这既是对抄录者之尊重,亦为后续考证者提供线索。关于各本抄录时间,以抄本附注之抄毕时间为据,无抄录时间者,则以有据可考之事为参照条件详细研判其大致抄录时间,对无法研判抄录时间者则言“不详”。
, 百拇医药
综观各本,文字繁简每有不同,相异之处,多出于张大昌先生增补。增补原因,不是有意作伪。大昌先生中医学养颇为深厚,既精中医文献,亦精中医临床,每根据临床心得或古籍所载与《辅行诀》参照,认为有当补当正处辄补之正之,或研究《辅行诀》及课徒时有所发现而增改字词,所以这21个抄本字词甚至段落,每有不同。如,收于《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的大小勾陈汤、大小螣蛇汤已确证为其增补;抄本中的表格亦为其增补,所谓雕琢愈细,愈失其真;有的抄本有“补文”、“更补文”,有的抄本则无,大昌弟子对这类文字是否为敦煌原件所固有,意见颇为分歧,有人谓“有”,有人说“无”;有的抄本有金石方,有的抄本则无,是否为原卷所有,读者亦有不同意见。至于1974年张大昌笔录本中的“经云:心为帝王,精神所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客,客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身死矣。又手心主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为心实者。脉所生病者,则烦心心痛,掌中热”等等文字,以及1977年前张大昌笔录本残卷后附之“小汤加减例”,包括小补汤加减例和小泻汤加减例等,亦当为张大昌先生所修润增补。《辅行诀》原卷有小补汤加减例,但没有“七加减者应七曜”的严密对应格式。中国中医研究院前院长王雪苔先生对增补现象曾提出意见,大昌先生亦表示接受,无奈在弟子多个抄本中已经作了增改。
, 百拇医药
《辅行诀》是中医临床与中医文献极为宝贵的财富,追寻它的原貌虽然当今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可以通过这些传抄本运用校读法,从语言特点、某些中医理论出现的时代先后以及文史哲医多种知识进行综合考察,一点一点地鉴别考证,找出何者为敦煌原卷所固有,何者为大昌先生所后增,尽量寻找出接近敦煌原卷的文本来,对于中医文献及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汇集21个抄本结集成册,目的也正在此。
据知还有一些抄本保存在个人手里。我们希望这些同志珍重这些抄本,切勿散失,使它们早晚有一天成为中医界共同财富。
中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回顾往昔,使人增加信心,增长智慧;展望未来,使人眼界开阔,步伐坚定。在我们阅读《辅行诀》抄本的时候,对于中医的悠久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愈加信心百倍。, 百拇医药(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辅行诀”一卷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3月法国伯希和率法国中亚探险队闯入敦煌,对藏经洞疯狂劫掠,经卷精华,席卷而去,所著《伯希和西域探险记·敦煌藏经洞访书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对劫经事有所自白。据传守洞道士王圆箓为伯希和所劫经卷装箱时,趁其不备暗藏《辅行诀》,1918年售予河北省威县张渥南,珍藏于家,递传至其孙张大昌,原卷毁于“文革”,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幸有张大昌弟子传本尚在,基本保存了“辅行诀”主体面貌。
, 百拇医药
“文革”期间张大昌先生将“辅行诀”抄本寄赠中国中医研究院,引起著名中医文献学家王雪苔、马继兴先生高度关注,几经寻访,王先生得到两个传抄本,收录于1988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敦煌古医籍考释》,马先生得到三个传抄本,收录于199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极大关注,迫切希望获得更多抄本研究之。“辅行诀”不仅对临床有重要启发,而且对研究中医文献亦有巨大意义。张仲景《伤寒论》所勤求博采之古书从“辅行诀”里能够得到答案,确证张仲景主据《汤液经法》而成书;“辅行诀”引用《汤液经法》方剂多首,《汤液经法》著录于《汉书·艺文志》,确证我国方剂学至迟在西汉已臻成熟,等等。这些重要学术思想均可从《辅行诀》中探讨出来。
最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传承集》,收录张大昌入室弟子及私淑弟子抄本凡21本。对献出抄本者,《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各具抄者姓名,不用甲乙代称,简介抄录简况,以存历史真实,这既是对抄录者之尊重,亦为后续考证者提供线索。关于各本抄录时间,以抄本附注之抄毕时间为据,无抄录时间者,则以有据可考之事为参照条件详细研判其大致抄录时间,对无法研判抄录时间者则言“不详”。
, 百拇医药
综观各本,文字繁简每有不同,相异之处,多出于张大昌先生增补。增补原因,不是有意作伪。大昌先生中医学养颇为深厚,既精中医文献,亦精中医临床,每根据临床心得或古籍所载与《辅行诀》参照,认为有当补当正处辄补之正之,或研究《辅行诀》及课徒时有所发现而增改字词,所以这21个抄本字词甚至段落,每有不同。如,收于《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的大小勾陈汤、大小螣蛇汤已确证为其增补;抄本中的表格亦为其增补,所谓雕琢愈细,愈失其真;有的抄本有“补文”、“更补文”,有的抄本则无,大昌弟子对这类文字是否为敦煌原件所固有,意见颇为分歧,有人谓“有”,有人说“无”;有的抄本有金石方,有的抄本则无,是否为原卷所有,读者亦有不同意见。至于1974年张大昌笔录本中的“经云:心为帝王,精神所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客,客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身死矣。又手心主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为心实者。脉所生病者,则烦心心痛,掌中热”等等文字,以及1977年前张大昌笔录本残卷后附之“小汤加减例”,包括小补汤加减例和小泻汤加减例等,亦当为张大昌先生所修润增补。《辅行诀》原卷有小补汤加减例,但没有“七加减者应七曜”的严密对应格式。中国中医研究院前院长王雪苔先生对增补现象曾提出意见,大昌先生亦表示接受,无奈在弟子多个抄本中已经作了增改。
, 百拇医药
《辅行诀》是中医临床与中医文献极为宝贵的财富,追寻它的原貌虽然当今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可以通过这些传抄本运用校读法,从语言特点、某些中医理论出现的时代先后以及文史哲医多种知识进行综合考察,一点一点地鉴别考证,找出何者为敦煌原卷所固有,何者为大昌先生所后增,尽量寻找出接近敦煌原卷的文本来,对于中医文献及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汇集21个抄本结集成册,目的也正在此。
据知还有一些抄本保存在个人手里。我们希望这些同志珍重这些抄本,切勿散失,使它们早晚有一天成为中医界共同财富。
中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回顾往昔,使人增加信心,增长智慧;展望未来,使人眼界开阔,步伐坚定。在我们阅读《辅行诀》抄本的时候,对于中医的悠久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愈加信心百倍。, 百拇医药(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