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一版) >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编号:11699961
大蓟 Daji
http://www.100md.com 《中药学》
     《名医别录》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华北地区多用地上部分,华东地区多用地上部分及根,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夏、秋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能】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寒凉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本草汇言》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服;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热毒痈肿。本品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肿都可运用,单味内服或外敷均可,以鲜品为佳。如《日华子本草》以大蓟叶生研调服治肠痈;《闽东本草》以鲜大蓟煎汤内服治肺痈;若外用治疮痈肿毒,多与盐共研,或鲜品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鉴别用药】大、小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性状、功用有相似之处,故大小蓟常混称。至《证类本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才逐渐将其区别开来。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然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2.《本草经疏》:"大蓟根,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

    3.《本草新编》:"大蓟,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获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善,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三萜和甾体类、挥发油类,长链炔醇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大蓟水煎剂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其水浸剂、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血压作用,乙醇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用大、小蓟各30g,清水洗净,放碗中捣烂,挤出液汁,慢火炖开加糖服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中医杂志,1965,12:16);用大蓟100g,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若每剂加瘦肉30~60g,或猪肺30g同煎更好。连服3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肺结核26例,结果:痊愈4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89);用鲜大蓟根,洗净切细,捣烂取汁与食用菜油按比例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治疗Ⅰ、Ⅱ烧烫伤患者182例,均在10~30天内痊愈(中医杂志,1988,3:13);另有以本品为主,内服或外用治疗高血压病、乳腺炎以及肌内注射所引起的硬结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