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1715398
中医文化随笔49·血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9日
    据《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谓血分,就是指血的范围。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生成的最基本物质。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也是说明了上述道理(大意参见《中医文化随笔38·气分》)。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大意是说,中焦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注于肺,依赖肺的呼吸,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化而为血。

    《侣山堂类辨》:“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大意是说,血液的生成不仅仅靠肺脏,其实水谷精微,上注于肺,复注于心脉化赤,也变成新鲜血液。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肝藏血。”肝脏不仅是一个贮血器官,也是一个造血器官,所以《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肾藏精,精充则血足。《张氏医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由上可见,血液的生成有赖于五脏共同的作用。所以保持五脏的平和稳定和健康,是血液生化的基础和保障。关于如何保养五脏,请参见《中医文化随笔》养五脏和养生的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气上逆,令人善忘。”《黄帝内经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可见,发怒容易使气血上逆,使人记忆力减退,所以要注意节怒。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所以,血液和畅会使经络畅通,营气运行正常,筋骨强健,关节灵活。保持精神情绪的稳定健康,“悔怒不起”,五脏就会健康而不受邪,那么气血也自然和畅。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大意是说,疏通人的血气,使其调达,就会使身体气血平和。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血证论·吐血》:“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所以疏通血气中疏通气很重要。而疏通气,除了用药物等治疗方法外,通过情志的调节、“不妄作劳”、合于四时也很重要。

    2006年11月19日于北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