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成医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当前,现代医学发展碰到很多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开始进一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重大非传染性疾病,虽然进展显著,但始终没有重大突破。这也启发我们对现代医学模式进行深思,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学模式?
在法国曾开过一个医学高层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法国医学专家讲,现在对于病原体比较清晰的疾病,研究大体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但是对于病原体不太清晰的疾病,包括肿瘤、神经疾病和心脑血管的疾病等等,进展很不尽如人意。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发生,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远大于短期致命性的生物学因素。以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包括遗传在内的人的生物学因素分别为25%、29%、21%;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则占54%、25%、50%;环境因素则分别占9%、24%、22%。
20世纪90年代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占8%。非传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传染性慢性病有效控制,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从直接的治疗疾病的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者相结合新的模式。
同时,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为此,1992年WHO组织了GOM国际研究小组,1996年11月该小组总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和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治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
疾病防治的总体思路亦必然从对抗转向协同,即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中国传统医学不仅为这一“关于健康的科学”提供了核心理念———“治未病”和理论基础,还为它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成功的经验。 (摘自《当代健康报》 陈凯先文), 百拇医药
在法国曾开过一个医学高层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法国医学专家讲,现在对于病原体比较清晰的疾病,研究大体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但是对于病原体不太清晰的疾病,包括肿瘤、神经疾病和心脑血管的疾病等等,进展很不尽如人意。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发生,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远大于短期致命性的生物学因素。以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包括遗传在内的人的生物学因素分别为25%、29%、21%;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则占54%、25%、50%;环境因素则分别占9%、24%、22%。
20世纪90年代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占8%。非传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传染性慢性病有效控制,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从直接的治疗疾病的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者相结合新的模式。
同时,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为此,1992年WHO组织了GOM国际研究小组,1996年11月该小组总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和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治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
疾病防治的总体思路亦必然从对抗转向协同,即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中国传统医学不仅为这一“关于健康的科学”提供了核心理念———“治未病”和理论基础,还为它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成功的经验。 (摘自《当代健康报》 陈凯先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