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710050
经络现象与检测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43期
     (上接11月17日本版)

    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穴—脏腑相关现象也是经络的现象之一。1972年,我国学者以家兔耳壳皮肤电阻的变化为指标,观察到体表和内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后,经穴—脏腑相关的实验研究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实验结果。大量事实表明,经穴和脏腑之间的确有相对特异性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穴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系统地论证了针刺某些特定穴位时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阐明经脉—脏腑相关奠定了基础。

    如湖南中医学院以跨越头身、四肢多节段的足阳明经与手厥阴经为突破口,以人体胃窦运动、胃幽门压力、心功能、心电图、动物胃内压、胃液PH、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探讨足阳明经与胃、手厥阴经与心之间的调节规律,并从中药的药效归经方面来研究经脉与脏腑之间的特异性联系,人体和动物实验均显示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特异性。而与之同水平的对照线作用不明显,头面部四白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与下肢“足三里”、“内庭”穴相当;同水平进行的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经穴位注射丹参液亦显示心包经与心的相关性,这些现象难以用神经反射理论加以解释,提示经络学说中“经脉-脏腑”相关与现代医学中的“体壁-内脏相关”并不完全一致,将以往的经穴-脏腑相关研究上升到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高度。
, 百拇医药
    在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中,有人发现来自身体和内脏的传入冲动均在脊髓背角进行会聚、整合。同时在脊神经节等部位还发现了少数荧光双标神经元的存在。也有人在牛蛙离体及在体蛙背膀胱经皮—神经标本上刺激一条皮神经外周端纤维细束上记录诱发动作电位,结果表明,外周神经末梢间可进行兴奋传递,两神经间距离愈近愈易引出兴奋性动作电位(EAP)。条件刺激如提高温度、纳洛酮、P物质、乙酰胆碱、组织胺等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兴奋性动作电位(EAP)的出现率,且以P物质为最佳,其结果有利于支持循经感传与局部短反射的相继激发有关。也有人观察到穴位刺激可激活相邻的跨3~4个脊髓节段的A、C类神经纤维的机械感受单位的电活动,为证实循经感传过程中神经冲动可在外周传入神经末梢之间远距离传递提供了实验依据。

    经穴—脏腑相关是整个经络学说的核心,也是经络调节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对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是经络研究研究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循经感传的效应性、可阻滞性和气至病所等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已有的知识并不能完全解释经穴—脏腑相关现象。因而,就从当前所掌握的资料看,经脉—脏腑相关除已知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参与外,可能还有其它途径的参与。要在短时间内搞清十二条经脉的脏腑相关联系途径还有很多困难,但搞清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穴位的脏腑相关联系途径还是很有希望的。基本弄清十二经脉相应脏腑的联系及其与人体机能调节的关系和调节的规律,是经络研究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研。
, 百拇医药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切入点只能是从少数穴位开始,再由点到线,由特殊到一般。即先研究少数有代表性的穴位的作用规律及联系途径,然后再归纳出整条经脉乃至十四条经脉的脏腑相关联系途径。经脉—脏腑相关虽有某些微妙之处,其中某些环节不能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但就总体而言,经穴脏腑相关仍是以神经、体液系统的功能调节为主,故在研究经脉—脏腑相关时,应先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角度着手,从已知到未知,逐步推进,进而阐明经脉—脏腑联系调节的规律。

    特别值得一提是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建立在高通量筛选等技术上的蛋白组学必将应用到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来。

    在研究经脉—脏腑相关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动物模型的建立。就动物模型而言,当前主要的方法是先造成某一内脏的病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经脉上某些特殊指征的变化、或观察针刺某穴位时对该病变的疗效,进而研究取得该疗效时的作用机制。针灸的理论研究跟临床严重脱节,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临床上关于针灸有效的病案,在动物身上很难重复。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灸的疗效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对此的可能解释是对于一个处于稳态的系统,针灸不易产生大幅度的扰动;而对一个处于已被扰动的系统,针灸可以发挥较明显的稳定作用。可见针灸疗法是通过激发自身固有的调整机能来减轻病痛,因此,身体的机能偏离正常水平越严重,针灸的调整作用就越明显。这也提示对针灸原理的研究特别是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应该在恰当的病理模型上进行。我们无需讳言,经络的研究应以传统的经络理论为核心,因此在对经脉—脏腑相关进行研究特别是在造模方法上,不仅要选择恰当的病理模型,而且有必要注意经络概念的历史形成。“让历史告诉未来”,或许在追寻经络理论的形成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受益,得到启迪。即古人先是观察到某种特定的疾病,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把它归为相应的脏腑经脉的主病。然后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今后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应结合经络学说的历史形成,注意造模方法的选取。 (未完待续), 百拇医药(郭 义 王广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