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十大医学突破
美《时代》周刊评出
美国《时代》周刊于近日评出了2008年十大医学突破,干细胞疗法和个人基因组图谱绘制等都榜上有名。
1.利用ALS患者的干细胞生产出运动神经细胞
今年7月,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即通过不需胚胎的新方法,从两个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老年妇女身上提取出干细胞,生产出了第一个运动神经细胞。此技术由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伸弥于2006年发明。通过使用在ALS患者身上生产出的运动神经细胞,科学家可在培养皿中观察细胞的发育、衰退和死亡,以研究该疾病的进展情况。
2.炎症是心脏病发作的“触发器”
今年11月份,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鲍尔·瑞德科确认了心脏病中一个独立且功能强大的风险因素,那就是炎症。瑞德科的研究表明,胆固醇和脂肪斑仍是心脏病的主要“指针”,但炎症可能同样重要,起着关键的“触发器”的作用。它可增加脂肪斑的不稳定性,使其更有可能破裂、阻塞血管,最后导致心脏病发作。
, 百拇医药
3.无疤痕手术
“自然腔道”手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自然腔道”手术是一种新技术,医生可通过进入口腔、阴道和结肠等人体具有的“自然腔道”直接完成手术,无需在皮肤上进行切口。今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研小组通过阴道成功为一名妇女进行了阑尾切除术。该技术对一些胃旁路患者也大有裨益。“自然腔道”手术并非完全不作切口,而是通过微小的切口穿过人体内部组织,如此可降低病患的疼痛感和感染风险,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4.基因组图谱绘制走近大众
现在,只需399美元和一些唾液,就能绘制出个人基因组的完整图谱,并揭露其中隐藏的奥秘。23andMe等公司已开始了此项技术的成果转化,该技术允许科学家从唾液提取DNA,对其复制并在90%%的已知遗传变异中进行查找。这些变异则代表了从乳糖不耐受症到前列腺癌等不同的特征或情况。科学家有望通过这些遗传信息,预知人类可患疾病,以便及时进行预防治疗。
, http://www.100md.com
5.引发早老年痴呆症的新基因被发现
科学家于近期发现了4种可引发早老年痴呆症的新基因,有望在临床解剖之前,对此种病症进行诊断。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基因或许与神经元的死亡相关。随着疾病的不断恶化,脂质斑块和蛋白质纤维缠结将渐渐堆积在大脑中,不断对神经元进行破坏,并最终导致其死亡。新发现的基因或可为科学家了解神经元如何保持活性提供帮助,并为未来的早老年痴呆症治疗奠定基础。
6.五合一儿童复方疫苗上市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首个五合一儿童复方疫苗潘塔塞尔(Pentacel)的上市,该疫苗可用于婴幼儿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嗜血性流感杆菌感染。潘塔塞尔已在5000多名婴儿身上得以应用,接种的孩童仅出现包括发烧、注射处红肿等轻微副作用。该疫苗采用4剂给药方案:在2个月至6个月间接受3次注射,随后在15个月至18个月间接受再次注射。
, http://www.100md.com
7.基因扫描探测乳腺癌
基因扫描已迅速成为了一种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有效工具。利用该技术检测乳腺癌,可查明患者的哪些基因能最有效地对癌症治疗药物赫赛汀(Herceptin)做出反应。赫赛汀适用于治疗可释放大量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通过聚光灯的检测,可确定一个乳腺肿瘤样本中含有多少HER2基因,这种基因越多,肿瘤越能有效地对赫赛汀的治疗做出反应。此外,利用一种名为OncotypeDx的基因测试方法,还可确定乳腺癌复发的风险,并通过化疗药剂最有效地杀死一种特殊的肿瘤。
8.血液测试可确诊唐氏综合征
在婴儿出生前确诊唐氏综合征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羊膜穿刺术,但此种方式具有极高的风险,可导致孕妇的流产率达到1/200。而新型基因测试方法可通过提取准妈妈的血液样本来确诊婴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由于少量的婴儿DNA可进入母体的血液中,这种测试方法可检测出母体血液中第21对染色体出现的三体现象,从而确诊婴儿是否患有相关疾病。
, 百拇医药
9.治疗化疗副作用的药用贴片问世
今年9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全球第一种经皮吸收的5-HT-3受体阻断剂Sancuso(Granisetron,格拉司琼),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这种药用贴片借鉴了晕船贴的理念,可附着在皮肤表面连续释放一定量的止吐药物格拉司琼,从而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一经敷用,可连续5天抑制反胃和呕吐现象。
10.成人干细胞培育器官移植首获成功
今年6月,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3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利用由部分成人干细胞培育而成的气管为一名30岁的西班牙女患者实施了器官移植手术。手术中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术后4个月病人身体也未出现任何排斥现象。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干细胞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有望彻底改变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目前这种移植方式仍处于试验阶段,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 (张巍巍 刘霞), http://www.100md.com
美国《时代》周刊于近日评出了2008年十大医学突破,干细胞疗法和个人基因组图谱绘制等都榜上有名。
1.利用ALS患者的干细胞生产出运动神经细胞
今年7月,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即通过不需胚胎的新方法,从两个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老年妇女身上提取出干细胞,生产出了第一个运动神经细胞。此技术由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伸弥于2006年发明。通过使用在ALS患者身上生产出的运动神经细胞,科学家可在培养皿中观察细胞的发育、衰退和死亡,以研究该疾病的进展情况。
2.炎症是心脏病发作的“触发器”
今年11月份,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鲍尔·瑞德科确认了心脏病中一个独立且功能强大的风险因素,那就是炎症。瑞德科的研究表明,胆固醇和脂肪斑仍是心脏病的主要“指针”,但炎症可能同样重要,起着关键的“触发器”的作用。它可增加脂肪斑的不稳定性,使其更有可能破裂、阻塞血管,最后导致心脏病发作。
, 百拇医药
3.无疤痕手术
“自然腔道”手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自然腔道”手术是一种新技术,医生可通过进入口腔、阴道和结肠等人体具有的“自然腔道”直接完成手术,无需在皮肤上进行切口。今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研小组通过阴道成功为一名妇女进行了阑尾切除术。该技术对一些胃旁路患者也大有裨益。“自然腔道”手术并非完全不作切口,而是通过微小的切口穿过人体内部组织,如此可降低病患的疼痛感和感染风险,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4.基因组图谱绘制走近大众
现在,只需399美元和一些唾液,就能绘制出个人基因组的完整图谱,并揭露其中隐藏的奥秘。23andMe等公司已开始了此项技术的成果转化,该技术允许科学家从唾液提取DNA,对其复制并在90%%的已知遗传变异中进行查找。这些变异则代表了从乳糖不耐受症到前列腺癌等不同的特征或情况。科学家有望通过这些遗传信息,预知人类可患疾病,以便及时进行预防治疗。
, http://www.100md.com
5.引发早老年痴呆症的新基因被发现
科学家于近期发现了4种可引发早老年痴呆症的新基因,有望在临床解剖之前,对此种病症进行诊断。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基因或许与神经元的死亡相关。随着疾病的不断恶化,脂质斑块和蛋白质纤维缠结将渐渐堆积在大脑中,不断对神经元进行破坏,并最终导致其死亡。新发现的基因或可为科学家了解神经元如何保持活性提供帮助,并为未来的早老年痴呆症治疗奠定基础。
6.五合一儿童复方疫苗上市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首个五合一儿童复方疫苗潘塔塞尔(Pentacel)的上市,该疫苗可用于婴幼儿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嗜血性流感杆菌感染。潘塔塞尔已在5000多名婴儿身上得以应用,接种的孩童仅出现包括发烧、注射处红肿等轻微副作用。该疫苗采用4剂给药方案:在2个月至6个月间接受3次注射,随后在15个月至18个月间接受再次注射。
, http://www.100md.com
7.基因扫描探测乳腺癌
基因扫描已迅速成为了一种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有效工具。利用该技术检测乳腺癌,可查明患者的哪些基因能最有效地对癌症治疗药物赫赛汀(Herceptin)做出反应。赫赛汀适用于治疗可释放大量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通过聚光灯的检测,可确定一个乳腺肿瘤样本中含有多少HER2基因,这种基因越多,肿瘤越能有效地对赫赛汀的治疗做出反应。此外,利用一种名为OncotypeDx的基因测试方法,还可确定乳腺癌复发的风险,并通过化疗药剂最有效地杀死一种特殊的肿瘤。
8.血液测试可确诊唐氏综合征
在婴儿出生前确诊唐氏综合征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羊膜穿刺术,但此种方式具有极高的风险,可导致孕妇的流产率达到1/200。而新型基因测试方法可通过提取准妈妈的血液样本来确诊婴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由于少量的婴儿DNA可进入母体的血液中,这种测试方法可检测出母体血液中第21对染色体出现的三体现象,从而确诊婴儿是否患有相关疾病。
, 百拇医药
9.治疗化疗副作用的药用贴片问世
今年9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全球第一种经皮吸收的5-HT-3受体阻断剂Sancuso(Granisetron,格拉司琼),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这种药用贴片借鉴了晕船贴的理念,可附着在皮肤表面连续释放一定量的止吐药物格拉司琼,从而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一经敷用,可连续5天抑制反胃和呕吐现象。
10.成人干细胞培育器官移植首获成功
今年6月,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3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利用由部分成人干细胞培育而成的气管为一名30岁的西班牙女患者实施了器官移植手术。手术中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术后4个月病人身体也未出现任何排斥现象。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干细胞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有望彻底改变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目前这种移植方式仍处于试验阶段,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 (张巍巍 刘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