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710021
转转筷子保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44期
     一位全国知名教授不幸患了严重肝病,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最终倒在了他钟爱一生的讲台上,永远离开了我们。含泪缅怀他不朽精神的同时,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也让人难以释怀:这位教授由于患的是肝病,在单位聚餐时,竟有些同仁当面拒绝与他同桌,怕传染肝炎。我听说此事,感到非常痛心,也让人深思这件事背后的一个社会问题:当尊重他人与珍爱自己生命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

    这位教授生前作为患者也好,知名教授也好,普通公民也好,都应受到应有关爱和尊重,但我们似乎也无权谴责他的同仁,毕竟珍惜生命是每个人本能的愿望和权力。

    我觉得,其实造成这种尴尬的根本原因不在这位教授,也不在于他的同仁,而在于中国式的聚餐。自古以来我国的饮食习惯是:大家围坐一桌,手持筷勺,共享美味佳肴,营造着一种不分彼此、和和美美的中华大家庭气氛。可是在环境污染、致病菌肆虐无处不在的今天,这种“一盘菜里众人刨”的饮食习惯已日显弊端,因为进口用具和夹菜用具不分(筷子),导致就餐者彼此唾液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极大地存在着传播疾病的隐患。尤其是当今社会频繁聚餐吃饭成为重要社交活动的同时,也确实成了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记得曾邀请一个外国友人吃饭,这位外国朋友在大家尚未动筷子前,拿起筷子很快夹了一些菜放在自己碗里,然后整个就餐过程中坚决拒绝在公菜碗里动筷子。且不说同桌吃饭到底能否传染乙肝,至少我们这种“一盘菜里众人刨”饮食习惯是不卫生的。

    为了维护真正的中华大家庭氛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与其竭力告白大家同桌聚餐不会传染病毒,为何不能在倡议文明聚餐上下功夫呢!当然,西餐的分餐方式我们暂且无法照搬照套地引进。但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我们中华饮食文化氛围,不影响菜肴外观,不影响亲情朋友关系,并能有效保护中华筷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筷子毕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不仅作为辅助人们进食的主要餐具,吃饭时通过持筷运动更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大脑功能。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聚餐时真正的文明礼节,是讲究先将菜夹入自己碗中,然后才送入口中。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每个人坚持养成一个习惯:将筷子在手中灵活转动,根据需要自觉使用筷子两头,一头为公筷端,一头为私筷端。公筷端用于夹菜,私筷端用于进口。保证进口和夹菜时筷子的两端绝不混用,就能极大减少彼此唾液接触的机会,还利于剩菜的卫生打包。

    这个小小的提议实施起来无需有复杂的先决条件,立刻就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娃娃教起。为了不浪费资源,老筷还可以新用,大家只是改变一个顺手的习惯而已。中国人聪明,是因为中国人都会灵活自如地用筷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地落下了帷幕。2009年我们能不能延伸奥林匹克精神,继续挑战一下自我!当然,我知道纠正民众共同的不良习惯也许需要一些时间,但我坚信这小小的倡议最终应该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会形成全民的自觉,因为珍惜生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http://www.100md.com(牛淑平 安徽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