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9期
编号:11710655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9期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多学科专家畅谈多个消化热点

     本次高峰论坛的分会场就是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址。参会代表在听取讲者报告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庄严和神圣。多学科协作谈消化,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影像和病理共璀璨,分会场内专家从不同侧面,系统地探讨了炎性肠病、肝脏疾病、消化道肿瘤和胃食管疾病中大家关心的问题。

    刘新光教授

    朱峰教授

    贾继东教授

    刘杰教授

    柯美云教授

    房殿春教授

    炎性肠病专场 病因·影像·病理·营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光教授首先抛出了临床医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即肠易激综合征(IBS)与炎性肠病(IBD)是独立疾病还是同类疾病?刘教授从多方面论证其异同,并提出IBS是发生在特殊易患群体的疾病的论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科主任夏冰教授自IBD流行病学入手,讲述了炎性肠病易感基因研究的进展,指出炎性肠病易感基因存在种族差异,这些研究将改变人们对IBD发病机制的认识。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协和医院秦明伟教授向与会者展示了该院总结的炎性肠病的影像学表现。不仅通过介绍影像学新技术(CT小肠造影、仿真结肠镜等),让代表了解到影像学在肠道检查中的作用,还使医师学到了如何通过CT观测肠道,如何阅读炎性肠病的影像片。北京协和医院崔全才教授的《炎性肠病的临床与病理》专题通过应用大量图片资料,从克罗恩病(CD)到溃疡性结肠炎(UC),从大体到镜下表现,详细讲解了炎性肠病的病理特点,使与会临床医师对炎性肠病的病理学认识有了长足进步。在炎性肠病的营养支持治疗报告中,北京协和医院朱峰教授向大家解读了我国第一份炎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这份指南为我国炎性肠病营养治疗的规范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肝脏疾病专场 线路图·转化医学·肝功能监测

    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以简明扼要的“病毒性肝炎治疗路线图”将大家带入肝脏疾病讨论专场,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采用什么药物治疗?何时停药?目标是什么?整个报告思路清晰,实用性强。西京消化病医院刘杰教授的《转化医学与肝脏疾病》报告吸引了大家的视线。他告知大家,转化医学是临床和基础的桥梁,“基础可以转化到临床,临床也可以转化到基础”,其双向通道的作用对临床医生更为重要。刘教授通过讲述其治愈的世界第一例环氧合酶2(COX-2)相关的血管淋巴滤泡增生性疾病患者的病例,极好地诠释了转化医学的意义,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掌声。
, 百拇医药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建明教授介绍了肝功能检查及其临床监测方案,详细阐述了肝功能检查的意义,对临床肝功能指标的应用及选择提出了有益建议。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相关抗体的临床意义作了详尽介绍,为与会者解读、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提供了有益帮助。

    消化道肿瘤专场 萎缩性胃炎癌变·早癌发现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在《萎缩性胃炎癌变及其预防的有关问题》报告中,澄清了萎缩性胃炎的部分临床易混淆观念,并用有力的证据阐示了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问题及我们目前的对策,即根除幽门螺杆菌,增加微营养素等。

    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教授介绍了早期食管癌的诊治,不仅再次提出了早癌发现的重要性,更提出了染色内镜技术开展的必要性,并提出早癌的发现要落实到每位医生。北京军区总医院韩英教授在《结肠癌的诊治进展》报告中,同样提出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筛查,发现和切除癌前病变(腺瘤)可以预防多数结肠癌的发生。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和医疗制度条件下,“伺机性筛查”模式筛查大肠肿瘤符合我国国情,实用、有效,值得推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玉兰教授自流行病学至临床医学,自基础医学至临床医学,自大体到病理,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胃肠间质肿瘤的诊治。'
, http://www.100md.com
    胃食管疾病专场 序贯治疗根除Hp·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丽雅教授用数据说话,从历史到现在,总结了幽门螺杆菌治疗措施的优劣和变迁,提示序贯治疗可能是目前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办法,也提醒大家,不正规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非常严峻。

    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治进展》报告中,就GERD发病情况、诊治共识向大家作了详尽介绍,特别提出,NERD(无黏膜糜烂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临床表现更重,反流性食管炎治愈后食管动力并不改善,胃食管反流病需要综合抗反流治疗。西南医院房殿春教授在《巴雷特(Barrett)食管的诊治》报告中明确提出,Barrett食管增加食管癌发生率,房教授通过丰富的内镜图片结合病理讲述了如何诊断Barrett食管,并对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意见进行了解读。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沈悌教授从贫血、黄疸、腹痛、腹泻等18种病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以消化系统症状为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沈教授提醒与会医师,临床症状背后的疾病纷繁复杂,临床医师需要扎实的临床基本功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精神。
, 百拇医药
    会议“热词”解析

    伺机性筛查: 一种临床面对面检查,可能是受检者主动找医生,也可能是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危险水平决定对其进行筛查。筛查针对的是个体,其目的是早期检出结直肠肿瘤,包括部分癌前病变,提高治疗效果。(摘自韩英教授报告)

    慢性乙肝治疗时机:HBeAg (+)患者,ALT>2×ULN且HBV DNA> 2.0×104 IU/ml (105 copies/ml);HBeAg(-)患者,ALT>2×ULN且HBV DNA>2.0×103 IU/ml (104 copies/ml);对于有肝功能失代偿者应及早开始治疗;对其他患者则可先观察,每3~6个月随访1次。(摘自《亚太肝病学会乙肝防治指南》)

    Barrett食管中的生物标志物:活检标本的核DNA含量异常,例如非整数倍和四倍性,特殊基因如P16和P53杂合子丢失,有望用于预测癌症危险。此外最近研究显示,P16、RUNX3(抑癌基因)以及HPP1(增生息肉病蛋白基因)甲基化,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Barrett食管长度,均为癌症危险的预测因子。但目前上述指标尚未有用于常规临床实践。(摘自《2008美国Barrett食管诊治指南》)
, http://www.100md.com
    主席评述

    本次会议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往届协和消化会议的特色,一是除由经验丰富专家现场操作、会场设专家主持外,还特意增设了点评专家; 二是在主持及(或)点评专家中,特邀胰胆外科专家参加,活跃并拓宽了现场问答的范围,吸引了与会代表的踊跃参与;三是大会内镜操作为实况转播,图像与声音同期传输,实时互动更为精彩,让远程学习成为可能;四是与会专家的幻灯大都图文并茂,更多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得学习身临其境,学术成为视觉的享受……

    此外,本次分会场内自始至终听者众多,更是体现出本次会议组织者的精心安排,专题涉及众多临床热点,放射科、病理科、血液科、免疫科等多科专家精彩阐述,展示了多科协作、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魅力。

    ——钱家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