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43279
“原研药单独定价”再引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08.12.18
     新医改背景下的利益博弈

    □沈玮

    时下,一场内外资之间有关原研药单独定价的暗战正在进行。

    由于历史原因,原研药在我国享受单独定价待遇,原研药往往比同一通用名的本土药品贵上几倍。长期以来本土药企一直对此不满,希望说服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取消该政策,但跨国药企也在频频接触决策部门,希望能继续沿用。所谓原研药,是指在国外已过专利期的品牌药。

    据悉,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和药品价格审评中心已于11月下旬专门开会讨论了原研药定价事宜,但尚未形成最终意见。

    “据我所知,(取消)单独定价目前还没有任何行动。”12月3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RDPAC)执行总裁萧滋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http://www.100md.com
    原研药享受高额价差

    同样的成分,原研药往往享受几倍的溢价,被本土药企指责为“超国民待遇”。以头孢曲松钠针为例,同为1克/支的规格,国产仿制药定价为20元/支,而进口原研药售价为125元/支,是前者的6倍之多。

    为了说明原研药单独定价的合理性,萧滋杰列举了跨国药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企的实例。他称,即便是生产同一个通用名药物,跨国公司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上都比大部分本土药企投入大,同时药品上市后的监管和再评价等工作也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这些都是大部分仿制药商尚未顾及的。

    但在本土药企看来,成本即便略有提升,也不足以体现出数倍的价格差。

    “原研药和仿制药在原料、工艺、生产水平上的确存在差异,但都是经严格检验的合格药品,出现这么大的差价正常吗?”一位本土药企的有关人士表示。
, 百拇医药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更强调说,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比较完善,专利期药品享受单独定价无可厚非,而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却仍享受单独定价的“超国民待遇”,在法律和道理上都讲不通。

    主张渐进式改革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差缩减势在必行。但RDPAC认为,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原研药的价格较为合理。目前的价差,不是原研药价格过高,而是部分仿制药价格太低。

    数据显示,中国原研药出厂价格是发达国家的50%,是亚洲新兴市场价格的70%。由此可见,原研药的绝对价格并不高,但国内药品市场近75%为仿制药,无序竞争加剧了仿制药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加之又经历了发改委24次降价,中国仿制药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悬殊。

    萧滋杰表示,缩小二者价差的方式应该是提高有质量的仿制药的价格。
, http://www.100md.com
    “质量高的仿制药的价格应该提上来,而不是一定要让原研药降下去。”他表示,原研药的单独定价政策对提高药品质量和产业的创新研发具有推动作用。单纯的降价既不解决问题,也不利于鼓励企业提高质量意识,重视药品安全生产,更不利于鼓励研发和创新。

    他一再强调,原研药在处方药中只占10%的份额,不是解决药价问题的关键。希望政府能够继续保持原研药单独定价政策。“如果真的把‘原研药待遇’取消的话,那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坦承,毕竟原研药在跨国药企的产品链中占据30%以上的份额。如果政府要做任何改变,希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允许我们参与的一个过程”。

    高价药占据医院市场?

    “以药养医体制下,原研药单独定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资药在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一位本土药企负责人表示。

, 百拇医药     2007年16城市典型医院购药领先厂家中,前10位中外合资企业有8家,占全部用药金额的16.9%;前20位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有13家,占全部用药金额的21.3%。

    业界普遍认为,由于医院执行15%的药品收入加成政策,高价药在医院更受欢迎,合资和进口药商在大医院的份额不断上升。

    但萧滋杰否认了进口药的销售份额不断提升的说法。

    他表示,合资进口药的销售额、销售量上升是事实,但是在整个处方药市场的比例并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滑。

    根据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的数据,过去5年中,进口药和合资药在整个处方药市场的比例几乎一直维持在30%左右,并略有下滑。跨国药企在三级医院的销售的确增长很快,但国内药企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增长与之持平。

    对于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萧滋杰称,支持政府逐渐降低药品的加成,实现零差价,这对医药企业并无负面影响,但政府必须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一位参与发改委药品价格讨论的专家告诉媒体,发改委也在酝酿采取顺加作价和等额加价相结合的混合定价政策,即低价药采用15%的顺加作价。而药品价格一旦高于某一标准,将采取等额加价以遏制药价虚高。比如采购80元和60元的药品,二者同样加价6元。

    对此,萧滋杰指出,如果从实际效果来讲差别加价更加可行,但从长远来说,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实现零差价,是越快越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