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57773
中医药也需要科普专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8日 《当代健康报》 2009.01.08
中医药也需要科普专家
中医药也需要科普专家
中医药也需要科普专家

    2008年,曲黎敏和她的书火了!在众说纷纭曲黎敏后面,不容置疑的是:老百姓太渴望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而能够将这些知识深入浅出讲授的中医专家却太少太少。

    ◎ 本报记者 晨露

    新闻背景

    2008年,曲黎敏火了!她的讲座创下《名家论坛》栏目收视率新高。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2008年7月上市,仅两天,就占据新华书店系统当周销售排行榜首位,当年销售量高达70万册。她的粉丝团数量庞大得惊人,上到7旬老人下到年轻网友,纷纷按照她的讲授开始了自己的养生保健:上班的路上拍心包经,每天早晨搓脚心和脚后跟……与此同时,对她的一些观点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在众说纷纭曲黎敏后面,不容置疑的是:老百姓太渴望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而能够将这些知识深入浅出讲授的中医专家却太少太少。

    百 家 声 音
, http://www.100md.com
    吕嘉戈(《挽救中医》作者):曲黎敏对中医文化的大众宣导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了中医文化。为什么中医养生这么热?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治病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既然治不起病,那咱就早早防病吧,而中医特别讲究治未病,并且中医的保健方法好学实用,还廉价。

    彭玉清(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副主任医师):老百姓对中医文化的看法一直是:神秘而博大精深,难以理解。而曲黎敏用形象、生动又简单的语言传播中医,不仅让不懂中医的百姓能理解,甚至连我都开始用她的这些比喻去给病人解释各种病理。曲黎敏讲的养生保健方法,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孕妇得了风寒感冒怎么办,曲黎敏给支了一招,早期可以用葱白煮汤喝。葱白家家都有,煮汤又很方便,还不用担心药物副作用,感冒又不敢吃药的孕妇能不喜欢吗?

    张国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把中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到底有多难?对于专业的中医从业人员,写学术论文要比写科普文章容易得多,前者仅仅需要‘深入’,后者则要求先‘深入’后‘浅出’,这就需要下相当的功夫。很多中医专家之所以没能加入到中医科普的行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的压力,要评职称必须发表学术论文,而做中医科普没有这方面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赵雯(中国中医药报资深记者):曲黎敏讲的一些内容,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也就是“因人而异”的核心观点,中医是最讲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而她有时是把西医的指标诊断方法简单化地嫁接到中医上,这并不合适。

    中医科普亟待规范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温长路说,科普作品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和推广科学知识的,是面向民众进行普及教育的,向他们传递什么和如何传递至关重要。首先,要注重文化宣传,不仅仅是针对成年人,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让中国人及早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有利于中国人把中医作为一种文化流传下去。不能把中医与传统文化相割裂,许多传统文化普及作品中也会涉及很多中医方面的知识,这种中医文化更容易被老百姓接纳、认同。第二,要宣传科学观点、科学意识。由于市场经济运行下一些为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在出版、发行领域的影响,出现了部分背离医学科学的劣质产品,例如把算命说成是科学预测等。第三,不能把一家之言当作真理去传递,对一些药物、食物的夸大性宣传,也应当引起警惕。
, 百拇医药
    “中医科普也要有整体观,不能孤立,不要走偏门。包括现在社会上很热的掌纹养生,通过掌纹认识疾病,这在中医学术界都是存在争议的。”李峰教授说,中医养生普及者要讲更多中医养生的原则,基础性的东西。老百姓选择中医讲座和书籍也不能盲目跟风。对此,李峰提议:“没有鉴别能力的人,要想学习中医养生,最好选择有专业背景的学者出的书或是进行的讲座,有鉴别能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看养生讲座和书籍,但一定要找到科学正确的内容方可实践。而最关键的是,中医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人少得病、不得病,最主要的是在保健、治未病等方面,而不是有了病不去看医生。”

    推广中医药 专家很关键

    中医需要偶像,人民也需要中医偶像,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易中天“品三国”带火了“三国”研究,一个于丹说《论语》让人们重拾了对传统哲学与道德的关注和信任……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中医药,要想获得更广泛的人民的关注也同样需要类似的科普名家。近两年,中医学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识,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点,不管是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做出的一系列推广活动,还是从中医保健与诊病疗疾的电视节目和科普书籍大量增加上,都可见一斑。
, 百拇医药
    在美国的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做科普教育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套用这句话说,不做科普教育的中医也不是好中医。中医的生命力,不在上端,而在下端,在老百姓的心中。要让中医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永远枝繁叶茂,就必须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到老百姓的思想深处,这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医科普教育。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峰教授告诉记者,中医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宣传中医医学知识,尤其是涉及治病救人时,无论是科普书籍还是其他媒体宣传,首先都必须保证推广知识的是医生,而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紧扣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不能随心所欲,即便是强调某一理论同样不能失了“整体”的考虑。当然,中医文化知识的普及发展需要其他领域有识之士的参与,以取长补短。比如,探索如何将“难懂”的中医理论,变成生活中的语言,准确传达给老百姓等。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医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更多的人科学了解中医、享受中医、发展中医。

    宣传中医侧重于理论
, 百拇医药
    一段时间以来,《求医不如求己》、《拍手治百病》等中医养生保健类图书绝对算得上是“红透半边天”,但这片红火的景象却让中医专业人士十分担忧。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这些中医保健与诊疗方法与中医基本理论脱节,有的甚至是猎奇和哗众取宠。

    李峰教授也强调,现在的中医科普内容,大都是传播中医的‘术’,只是具体的保健方法,在传达中医的健康观念上有所缺乏,这些观念才是中医精华的东西。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大众不仅掌握了运用中医养生方法的指导方针,还具备了分辨优劣的判断力。中医科普从观念上进行引导,比简单地说一招一式更有意义。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此话不假。看看如今,因为老百姓有了养生保健的愿望,所以不管书籍,还是电视节目,只要能打着中医保健的旗号,就会变得好卖、有市场。可是,如此“红火”的景象,却有令人忧心的一面。中医学是由预防保健体系和疾病治疗体系共同构成的完整学科,预防医学是中医的强项,譬如在治未病、食养食疗、运动健身、抗衰老等方面都广有建树,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被公认的。可在实际社会生活和医疗卫生领域中,中医的这些作用正在被淡化,中医的这些法宝或被改头换面,或被取而代之,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步伐客观上对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产生了排斥,另一方面是中医人自己对话语权重视程度的减弱和不能有效的把握。从对当前医学科普市场状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市场上医学科普著作的数量不少,真正属于中医的不多;打中医旗号的不少,真正能反映中医特色的精品不多。一些中医专家对需求对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科普创作的手法缺乏必要的研究,致使不少科普图书使用的是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表现的是不好接近的专业面孔,因缺乏通俗性、实用性、可读性而受到读者的冷落。加上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一些为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和近年来学术上表现出的浮躁风气,是造成医学科普市场混乱的原因。
, 百拇医药
    曾任中南海保健专家的胡维勤教授告诉记者,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如气、阴阳、五行等学说,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套用而来的,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理论。换言之,中医的理论、概念和范畴均是中国古代文化关于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体现与反映,不了解其本源,则难以准确地把握其实质;不辨析其流变,则难免误解中医为“玄虚”。

    相关链接

    曲黎敏经典语句

    1.至简的养生大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

    2.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治病的首要原则是调神。

    3.一天之中的早晨相当于一年之中的春天、人一生中的少年;然后等到中午时,相当于一年之中的夏天、人一生中的中年;傍晚是秋天,也就是人的中年之后、老年之前;人老了以后,就相当于日落西山。这里面就蕴含着四季养生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大的养生法则。
, 百拇医药
    4.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

    5.养生必须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要想这个季节身体好,必须要前一个季节先养好才行。也就是说,春天的养,实际上是为夏天而养;而夏天的养又是为了秋天能身体好。

    6.提肛法,可以锻炼我们肾和脾的功能,间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提肛法有点类似于站桩,就是把会阴给提起来的动作。在古代,这个方法也叫回春术。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坚持做100次提肛,那么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好处。

    7.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去补,我们现在不缺营养,缺的只是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人不能总让自己的身体冲在前面,要学会让自己的气和灵魂一点一点跟上来,让我们的身心与灵魂合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8.真正治病的不是药,是元气,而药不是元气。
, 百拇医药
    9.胃为我们的后天之本。能吃是福。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

    10.天下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出生和死去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都是攥着拳头来的,撒开手去的。

    11.人完全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要生闲气,即使生气也要生出道理来。最好没事多读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放平心态,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可有所改善。

    12.中医里面有句话,“不通则痛”,凡是经脉不通的地方,肯定会有疼感,而气结住以后,就会形成寒气。现在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虚,一有病就想补,懂得了四季养生的道理后,我们就会知道,治任何病都应该先泄后补。“泄”不是开泄,而是“通”的意思,经脉没有通畅,吃任何东西都补不进去。所以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都流动起来,我们的经脉通畅了,回来吃窝窝头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13.中医有句话,“气为血之帅”,要想让血动起来,一定要先让气动起来,使气带动血运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