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38019
三招远离节日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9日 《生命时报》 2009.01.09
     一月份假期多,本来是件美事。可是,如果你对着高速行驶的汽车踩一脚刹车,然后又踩一脚油门,连车带人都会吃不消。同样道理,休假、加班的反复循环,让上班族在结束假期后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焦虑、抑郁、脾气暴躁,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嗜睡、眩晕、失眠等躯体症状——这就“节日综合征”。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和瑞赫认为,假期打破平衡、带来压力的事件。平时人们的心理处在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转中,这与节假日散漫的生活方式水火不容,而在两者转换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身心不适应。

    其实,要想在假期内充足电,在心理上一定要“缓入”、“缓出”,这就要把假期分为三个阶段。

    假期开始前:心理早适应

    假期作为一种放松的刺激信号,会让人们有过多的期待、表现出高度的兴奋,这里的“兴奋”其实仍是一种过度紧张的表现,它很容易引发大脑高速运转和肌肉紧张,从而导致我们对假期的恐惧。

    因此,在假期前的工作中,我们要稍稍接触一些与假期相关的信息,让自己有个适应期;同时为节假日的生活提前制订个计划,做到适度紧张有序;假期开始后,可以在心理上先对假期生活做一个的“假想演练”,想像一下即将顺利度过假期的情景。

    假期中间:休闲别比工作累

    在这期间,人们开始接受假期生活,渴望将平时无暇从事的娱乐活动“一次玩个够”,于是歌舞升平、夜夜笙歌。但过度的放纵常常和过度的工作一样,也会导致人们身心的疲惫。

    因此,这时的娱乐要适度,假期的活动过多或者不做安排都不利于心理的放松,人们常说“过犹不及”,所以别让休闲比工作还辛苦。

    假期将结束:娱乐要适度

    节日即将结束,可人们的兴奋的心理状态仍未消退,再工作时,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浑身乏力、效率不高、焦躁等。

    在假期的最后一两天内,就不要从事剧烈、消耗大量精力的娱乐活动了,最好设置“虚拟工作情境”过渡一下,比如最后一天按照上班的要求安排一下作息,或者静静梳理一下上班后该做的工作。这样,上班后就可以顺利地实现从假期状态到工作状态的平稳过渡。▲, 百拇医药(●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 ●韩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