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胸椎管狭窄症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2kb)。
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胸椎管狭窄症
党耕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100083
胸椎黄韧带骨化( Ossifieation of the Ligamentam Flava in Thoraeic Spine , OLFT S )是发生在黄韧带的一种异位骨化。当骨化的韧带增厚、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压迫胸段脊 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即为胸椎管狭窄症。也称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它是胸椎管狭窄症 的常见原因之一。
胸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下列几种原因: 1 ) OFLTS , 2 )胸椎 OPLL , 3 )胸椎间盘病, 4 )弥 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 Disl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trophy , DISH ), 5 )氟骨症。 其中 OFLTS 可能是最常见的原因。据北医三院的住院病例统计, OFLTS 占 85.7 %,对黄韧带骨 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也叫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间盘病 9.7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单纯) 4 6 %。
OFLTS 可以发生在胸椎的任一节段,单一节的较少见,常常累及多节段,或连续 2 节段以 上受累或呈跳跃性分布。上胸椎与下胸椎多见。它也可发生在颈椎或腰椎,但胸椎多间,也 可以同时发生在颈、胸、腰。
OFLTS 可能伴有胸椎,或颈椎的 OPLL 、颈椎病,或伴有 DISH ,氟骨症,或强直性脊柱炎 等。
黄韧带骨化的病因与自然病理过程尚不清楚。有些作者从临床观察中认为与糖尿病有关 ,或与慢性损伤有关。我们从临床观察中发现,多节段的 OFLTS 中,有的节段压迫脊髓,有 的节段骨化的黄韧带较小、较薄,没有压迫脊髓。有的骨化韧带数年中不再进展,始终未形 成脊髓压迫;有的节段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大,有可能或已经压迫脊髓。临床上称前一种黄韧 带骨化为静止型,组织学观察称为成熟型(均为成熟的板层骨),后一种为进展型,组织学 观察称为未成熟型(组织成分多样,有板层骨,软骨或编织骨)。在某一位患者中其胸椎黄 韧带骨化的情况不同;有的节段为成熟型的,另一些节段为未成熟型的;有的节段已经形成 脊髓压迫,而另外的节段尚未压迫脊髓。因此在诊断时,应依照上面类型做出区分,以利于 减压节段的选择和对预后的判断。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包括几个层次的含义: 1 )首先要确定黄韧带骨化的存在与否 ,以及节段分布。 2 )其次,要确定黄韧带骨化块侵占椎管的程度,是否压迫脊髓,在哪些 节段; 3 )再次,要确定黄韧带骨化的类型,成熟型还是未成熟型,各自在哪些节段; 4 )第 四,要明确是否伴随颈椎病、颈椎 OPLL 、胸椎 OPLL 、 DISH 病,强直性脊柱炎或氟骨症。
根据北医三院骨科的临床研究,依照胸椎 MRI ( T2 相)横断面图片上黄韧带骨化的形态 、大小,把黄韧带骨化对椎管的侵占程度分为四度:Ⅰ(度):黄韧带骨化存在,硬膜囊尚 未受压。Ⅱ(度):硬膜囊受压变形。Ⅲ(度):硬膜囊受压而局部闭塞,骨化韧带已接触 脊髓表面。Ⅳ(度):脊髓受压而变形。
这种区分旨在区别减压术的节段取舍。Ⅰ与Ⅱ度没有脊髓压迫,不会引起脊髓功能异常 ,不必切除减压。Ⅳ度必定会有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则需要切除减压。Ⅲ度属于两者之间的 状态。骨化的黄韧带接触脊髓,而尚未压迫,脊髓横断面上的形态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有 些病人可能出现较轻的临床表现,而多数人没有症状;有的属于未成熟型,有的则为成熟型 。所以是否需要切除减压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正如上面所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怎样在临床上确定骨化的黄韧带 属于静止的成熟型,不再增大,或属于进展的未成熟型,处于正在逐渐增大阶段?这是一个 需要研究的课题。北医三院骨科针对这一问题,曾经做过"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组织学观察与 影像学检查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影像检查判断上述类型。
分别在 24 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人手术治疗中获得比较完整的 73 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分 别作组织学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在组织学上将之分为成熟型,其组织结构主要为板层骨( 它是一种成熟的组织);未成熟型,其组织结构多样,有少量板层骨,也有软骨细胞巢,编 织骨(后二者为尚未成熟的骨组织成分)。然后,以组织学类为依据,分别与术前相应节段 的 CT 片(骨窗)对比,发现组织学分类为成熟型的节段,其 CT 片上显示密度均匀一致,边缘 光滑。因此称这种 CT 影像的节段为成熟型或静止型的表现。组织学与 CT 的符合率为 94.5 %。 同样,以组织学分类为未成熟型为依据,分别于其术前相应节段的 CT 片(骨窗)对比,其表 现为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滑,其符合率也是 94.5 %。同时依照上述程序与 MRI 进行了对比。 组织学分类为成熟型者在 MRI T2 加权相上为无信号(一片黑色)。未成熟型在 MRI T1 加权相 上为等信号(与脊髓信号相同),在 MRI T2 加权相上为低信号(比脊髓信号底)。这些对 比,两者符合率为 100 %。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判断黄韧带骨化的发育生长阶段,然后用 MRI 或 CT 代替组织学的观察,以便于临床诊断。然而,这种观察结果是否可靠,成熟性是否就不 再增长,未成熟型是否一定会长大,这仍有待于临床的长期观察。北医三院骨科企图对这个 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这种长期的临床观察有许多困难。曾经只收集到 6 例胸椎黄韧带 骨化症中的 9 个节段有相隔 3 年以上,前后 2(3 次的同一水平的 CT 片(骨窗)和 MRI 。前、后两 次的 CT 、 MRI 比较,其中 8 个节段支持前述的判断方法。
根据北医三院骨科的临床观察,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力弱( 81.9 % )、感觉障碍( 90.3% ),排便、排尿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 66.7% ),胸腹或下肢束带感 ( 40.3 %)。少数病例出现肋间神经痛( 9.7 %)、腰腿痛( 25 %)、与间歇性跛行( 13.9 %)等表现。胸段脊髓受损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87.5 %),但胸腰段病损可以累 及脊髓圆锥与马尾神经,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 12.5 %),下肢某些肌力减弱,膝 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正如前面所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需要明确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正确地决定 治疗计划。胸脊髓病损的病史与临床表现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断的基本依据;其次,必须 用影像检查确认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存在,并且已经存在脊髓压迫,压迫的部位与程度可以合 理地解释胸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这是诊断的第一要求。然而胸椎黄韧带骨化可能发生任一 节段,而且常常是多节段受累,并且跳跃式分布,不同节段的骨化韧带增长发展趋势也可能 不一致 ......
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胸椎管狭窄症
党耕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100083
胸椎黄韧带骨化( Ossifieation of the Ligamentam Flava in Thoraeic Spine , OLFT S )是发生在黄韧带的一种异位骨化。当骨化的韧带增厚、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压迫胸段脊 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即为胸椎管狭窄症。也称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它是胸椎管狭窄症 的常见原因之一。
胸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下列几种原因: 1 ) OFLTS , 2 )胸椎 OPLL , 3 )胸椎间盘病, 4 )弥 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 Disl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trophy , DISH ), 5 )氟骨症。 其中 OFLTS 可能是最常见的原因。据北医三院的住院病例统计, OFLTS 占 85.7 %,对黄韧带骨 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也叫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间盘病 9.7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单纯) 4 6 %。
OFLTS 可以发生在胸椎的任一节段,单一节的较少见,常常累及多节段,或连续 2 节段以 上受累或呈跳跃性分布。上胸椎与下胸椎多见。它也可发生在颈椎或腰椎,但胸椎多间,也 可以同时发生在颈、胸、腰。
OFLTS 可能伴有胸椎,或颈椎的 OPLL 、颈椎病,或伴有 DISH ,氟骨症,或强直性脊柱炎 等。
黄韧带骨化的病因与自然病理过程尚不清楚。有些作者从临床观察中认为与糖尿病有关 ,或与慢性损伤有关。我们从临床观察中发现,多节段的 OFLTS 中,有的节段压迫脊髓,有 的节段骨化的黄韧带较小、较薄,没有压迫脊髓。有的骨化韧带数年中不再进展,始终未形 成脊髓压迫;有的节段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大,有可能或已经压迫脊髓。临床上称前一种黄韧 带骨化为静止型,组织学观察称为成熟型(均为成熟的板层骨),后一种为进展型,组织学 观察称为未成熟型(组织成分多样,有板层骨,软骨或编织骨)。在某一位患者中其胸椎黄 韧带骨化的情况不同;有的节段为成熟型的,另一些节段为未成熟型的;有的节段已经形成 脊髓压迫,而另外的节段尚未压迫脊髓。因此在诊断时,应依照上面类型做出区分,以利于 减压节段的选择和对预后的判断。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包括几个层次的含义: 1 )首先要确定黄韧带骨化的存在与否 ,以及节段分布。 2 )其次,要确定黄韧带骨化块侵占椎管的程度,是否压迫脊髓,在哪些 节段; 3 )再次,要确定黄韧带骨化的类型,成熟型还是未成熟型,各自在哪些节段; 4 )第 四,要明确是否伴随颈椎病、颈椎 OPLL 、胸椎 OPLL 、 DISH 病,强直性脊柱炎或氟骨症。
根据北医三院骨科的临床研究,依照胸椎 MRI ( T2 相)横断面图片上黄韧带骨化的形态 、大小,把黄韧带骨化对椎管的侵占程度分为四度:Ⅰ(度):黄韧带骨化存在,硬膜囊尚 未受压。Ⅱ(度):硬膜囊受压变形。Ⅲ(度):硬膜囊受压而局部闭塞,骨化韧带已接触 脊髓表面。Ⅳ(度):脊髓受压而变形。
这种区分旨在区别减压术的节段取舍。Ⅰ与Ⅱ度没有脊髓压迫,不会引起脊髓功能异常 ,不必切除减压。Ⅳ度必定会有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则需要切除减压。Ⅲ度属于两者之间的 状态。骨化的黄韧带接触脊髓,而尚未压迫,脊髓横断面上的形态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有 些病人可能出现较轻的临床表现,而多数人没有症状;有的属于未成熟型,有的则为成熟型 。所以是否需要切除减压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正如上面所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怎样在临床上确定骨化的黄韧带 属于静止的成熟型,不再增大,或属于进展的未成熟型,处于正在逐渐增大阶段?这是一个 需要研究的课题。北医三院骨科针对这一问题,曾经做过"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组织学观察与 影像学检查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影像检查判断上述类型。
分别在 24 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人手术治疗中获得比较完整的 73 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分 别作组织学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在组织学上将之分为成熟型,其组织结构主要为板层骨( 它是一种成熟的组织);未成熟型,其组织结构多样,有少量板层骨,也有软骨细胞巢,编 织骨(后二者为尚未成熟的骨组织成分)。然后,以组织学类为依据,分别与术前相应节段 的 CT 片(骨窗)对比,发现组织学分类为成熟型的节段,其 CT 片上显示密度均匀一致,边缘 光滑。因此称这种 CT 影像的节段为成熟型或静止型的表现。组织学与 CT 的符合率为 94.5 %。 同样,以组织学分类为未成熟型为依据,分别于其术前相应节段的 CT 片(骨窗)对比,其表 现为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滑,其符合率也是 94.5 %。同时依照上述程序与 MRI 进行了对比。 组织学分类为成熟型者在 MRI T2 加权相上为无信号(一片黑色)。未成熟型在 MRI T1 加权相 上为等信号(与脊髓信号相同),在 MRI T2 加权相上为低信号(比脊髓信号底)。这些对 比,两者符合率为 100 %。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判断黄韧带骨化的发育生长阶段,然后用 MRI 或 CT 代替组织学的观察,以便于临床诊断。然而,这种观察结果是否可靠,成熟性是否就不 再增长,未成熟型是否一定会长大,这仍有待于临床的长期观察。北医三院骨科企图对这个 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这种长期的临床观察有许多困难。曾经只收集到 6 例胸椎黄韧带 骨化症中的 9 个节段有相隔 3 年以上,前后 2(3 次的同一水平的 CT 片(骨窗)和 MRI 。前、后两 次的 CT 、 MRI 比较,其中 8 个节段支持前述的判断方法。
根据北医三院骨科的临床观察,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力弱( 81.9 % )、感觉障碍( 90.3% ),排便、排尿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 66.7% ),胸腹或下肢束带感 ( 40.3 %)。少数病例出现肋间神经痛( 9.7 %)、腰腿痛( 25 %)、与间歇性跛行( 13.9 %)等表现。胸段脊髓受损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87.5 %),但胸腰段病损可以累 及脊髓圆锥与马尾神经,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 12.5 %),下肢某些肌力减弱,膝 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正如前面所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需要明确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正确地决定 治疗计划。胸脊髓病损的病史与临床表现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断的基本依据;其次,必须 用影像检查确认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存在,并且已经存在脊髓压迫,压迫的部位与程度可以合 理地解释胸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这是诊断的第一要求。然而胸椎黄韧带骨化可能发生任一 节段,而且常常是多节段受累,并且跳跃式分布,不同节段的骨化韧带增长发展趋势也可能 不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2kb)。